彭运生谈艺录(15)
1、诗和小说有什么根本的不同? “移柳待山莺”,这是刘长卿的诗句,如果随后加上“山莺来了”这一句,则诗也就成了小说。“山莺来到柳树上”,这是移植柳树的人的目的,“山莺来了”也就意味着这个人的目的实现了,也就是说这个人成功了。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这是韦应物的诗句,如果随后加上“想渡河的顾客来了”这一句,则诗也就成了小说。摆渡的人在“春潮带雨晚来急”的时候守在渡口处,其目的是想做成生意,也就是把需要渡河的人送到河的对岸,“想渡河的顾客来了”也就意味着做成生意是十拿九稳的事情了,也就是说这个人要成功了。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是贾岛的诗“寻隐者不遇”,如果随后加上“寻隐者的人在山上边走边喊‘某某某你在哪里’,终于找到了隐者,二人相见甚欢”这一句,则诗也就成了小说。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杜牧的诗“清明”,如果随后加上“行人在泥泞的路上长途跋涉终于来到酒家”这一句,则诗也就成了小说。 诗只暗示成功的来之不易,小说再进一步,渲染成功带来的喜悦。 优秀的诗是含蓄的,优秀的小说的大部分内容是含蓄的。《红楼梦》中那些精彩的片段差不多从头到尾都是含蓄的,所以,人们说《红楼梦》是“诗化了的小说”,《红楼梦》也就不是常人轻易能够欣赏的。 2、道德与理由充分 以有言外之意作为其基本特性的文学杰作,还具有这样的特性:表层完全与道德无关、深入分析下去可以发现似乎有与道德相关的意味、终点处与道德不相干。文学杰作的本质只是“理由充分”。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这是张继“枫桥夜泊”的末二句诗。其表层与道德无关,这一点或许是不用说的。为什么半夜时分会有钟声响起?那是因为有人半夜里敲钟。一个人半夜里敲钟,这有可能扰民,因此有可能是不道德的。问题是:这个人乃是一个聪明人,因为聪明,这个人就可以玩一玩半夜敲钟的恶作剧,甚至可以造福于社会:他把敲钟的地点选在“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寺院里住的是僧人,僧人以忍耐为美德,半夜敲钟简直就是给僧人提供了一个实现自我忍耐的好机会;其次,在“客船”抵达码头的半夜里敲钟,可以刺激客人使之清醒,从而有效地走向自己的目的地。总之,“聪明”的价值得到了理由充分的暗示——既让我们实现玩恶作剧的天性,又能让我们造福于社会。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是柳宗元的诗“江雪”。其表层也是与道德没有直接关系。这个渔翁在干什么?他乃是在独享对一江之鱼的垂钓权,用经济学术语来说,这是垄断,用日常语言来说,这是“吃独食”,因此这就是不怎么道德的。关于文学有这样的名言:重要的不是写什么,而是怎么写。这样的名言其实是有缺陷的,因为“怎么写”云云意味着作家自觉控制着写作过程,而“一件文学杰作到底是在说什么”可以是作者本人完全不清楚的。柳宗元此诗不是一般地暗示“吃独食”的正面价值,而是达到了“理由充分”的程度——想要实现吃独食,一个人首先必须付出相当的代价,譬如这个渔翁就必须忍耐常人难以忍耐的寒冷;其次,想要实现吃独食,一个人还必须等待某种时机,譬如这个渔翁就必须等待一场足够大的雪降临——因为这场大雪,导致了“千山鸟飞绝”,有的鸟捕鱼为食,现在,这些鸟只好呆在窝里了;因为这场大雪,导致了“万径人踪灭”,所有其他人无路可走,也就只好呆在家中了。总之,“吃独食”的价值得到了理由充分的暗示。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这是李白的名句。其表层也是与道德没有关系。月亮不能凭自己的力量前往自己想要去的地方,但一个人行走的时候能发现月亮跟着走,这样,一旦有人前往月亮想要前往的地方,月亮就可以依赖这个人。“依赖他人”在今天尤其不是被推崇的价值观,但李白此名句是在理由充分地暗示“依赖他人”的价值:月亮作为依赖者最终来到自己想要来到的地方,也就是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另一方面,对一个人的依赖其实也可以是对这个人的帮助——月亮实际上为作为被依赖者的那个人在夜晚的行走提供了宝贵的照明。所以,依赖他人带来的是依赖者和被依赖者的双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