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运生解唐诗(24)
白居易 1、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有言外之意的是“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离离”的意思是茂盛,“原”的意思是原野,“一岁”的意思是一年。 草的繁荣来之不易。要想实现草的繁荣,首先必须清除一些障碍,譬如那些已经干枯了的草茎和叶片,这就需要幸运地得到野火的恰到好处的帮助——烧掉这些草茎和叶片而不伤及草根;要想实现草的繁荣,首先必须确保剩下的草根重新生长,这就需要幸运地得到春风的吹拂。 “繁荣”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2、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不妨认为“人间”与“山寺”构成对立关系,由甲方和乙方构成的对立,它的价值在于:一种美好的事物(例如以“芳菲”作为自身之象征的“春”)从甲方那里消失了,我们却可以在乙方那里发现它。总之,因为有对立,美好的事物就会长久地存在于世界之中。 “对立”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3、惜牡丹花二首其一:“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 “明朝”的意思是明天早晨,“惜”的意思是喜爱,“衰红”的意思是衰退了的红色,“火”的意思是灯。 唯有作为人类创造物(人工物)的灯,才能让我们抓住最后的机会,满足我们对牡丹花的爱赏之情。 “创造性“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4、寒闺夜:“夜半衾裯冷,孤眠懒未能。笼香销尽火,巾泪滴成冰。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 有言外之意的是“为惜影相伴,通宵不灭灯”。“为惜”的意思是因为喜爱。 伙伴是对孤单的克服,因为孤单,我们竟然追求“影相伴”,以至于“通宵不灭灯”。孤单导致能源的消耗。更严重的是,灯的价值通常在于提供光明,现在,灯的价值在于制造某种阴影,评价万物的标准就混乱了。 “孤单”受到了隐秘的否定。 5、问淮水:“自嗟名利客,扰扰在人间。何事长淮水,东流亦不闲?” “嗟”的意思是叹息,“何事”的意思是为什么。 我们说自己是“名利客”,具体表现为“扰扰在人间”,我们这是在自我嘲弄。只要我们能够自我嘲弄,我们也就能在“淮水”身上发现同样应该被嘲弄的性质——“东流亦不闲”。总之,只要我们能够自我嘲弄,我们就能嘲弄万物,从而掌握对这个世界的主动权。 “自我嘲弄”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从句式到实质与此诗相同的,还有白居易的另一首诗《白鹭》:“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亦垂丝?”
6、松树:“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 “凭仗”的意思是依靠,“好声”指的是风吹松树的声音。 “我”不栽松树,首先,我省下了购买“青松树”的本钱——“白金”;其次,我避免了栽种青松树的辛劳;最后,我虽然没有亲自栽种青松树,却能享受栽种青松树所带来的好处——“西风”吹松树产生的“好声”。 “不作为”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