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运生谈艺录(160)
汉语诗句结尾的特点 名词、动词和形容词,最多地出现在汉语古诗诗句结尾处的,是何者? 用统计的方法来解答这一问题几乎是完全不可能的,本文只能凭作者的感觉作出判断,并试图给出相应的解释。 最多地出现在诗句结尾处的是名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首篇开篇处的这四个诗句,都是以名词结尾。“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此《静夜思》,也是如此。“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此“绝句”,也是如此。 现代汉诗中,这样的现象也是突出的,“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都是如此。 汉语诗的这一特点折射出的,或许是汉民族对具体事物的热爱。 诗句结尾处,动词似乎比形容词更多。值得注意的是,古代诗人几乎把动词和形容词当作同一类词,“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杜甫这是让动词“出”和形容词“斜”构成对仗;“高江急峡雷霆斗,古木苍藤日月昏”,杜甫这是让动词“斗”与形容词“昏”构成对仗。 更值得注意的是,诗句结尾处的形容词经常是在充当动词,“古木苍藤日月昏”中,“昏”不是“日月”固有的性质或状态,而是“古木苍藤”引起的,换言之,“古木苍藤”是原因,它无中生有地导致了日月的昏,这个“昏”的意思是动词意味的“变昏”。“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此名句中,形容词性的“无穷碧”是“莲叶”因为“接天”而获得的性质,所以,这个形容词性的“无穷碧”的实际含义是动词意味的“表现出无穷的碧”,同样的道理,形容词性的“别样红”的实际含义是动词意味的“表现出别样的红”。再来看“长河落日圆”,王维此名句中,形容词“圆”容易被认为是“日”的一种属性,但我们看见日的这个圆,首先是因为这个日乃是“落日”,正午的烈日固然也是圆的,只是这时候的圆不是我们的眼睛舒舒服服地就能看见的,所以,形容词性的“圆”的实际含义是动词意味的“凸显出圆”。 通常意义上的形容词如果被暗示为某种原因的结果,则这个形容词实际上发挥的是动词的功能。形容词表示事物的性质或状态,多有静止意味。汉语古诗中的形容词的动词化,折射出来的似乎是汉民族对于静止缺少兴趣。实际上,“鸱吻”表明中国文化甚至追求建筑上的“飞动之势”;行书和草书展示的,与其说是静态的一系列的线条,不如说是一支笔的运动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