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48)
王维 1、杂诗三首(其二):“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绮”的意思是美丽,“着花”的意思是开花。 如果说一个人嗜好自己家乡“绮窗前”的“寒梅”,则因为有这样的嗜好,这个人就会陷入到各种各样的想当然的泥坑,想当然地认为此“寒梅”一旦“着花”,就会成为一个“事”件——人人都“应”该“知”道的事件;想当然地认为每一个人离开自己的“故乡”的那一天,都会去“绮窗前”看一看,看“寒梅”是不是“着花未”。 因为有这样的嗜好,这个人最终会引起他人的不快——我不知道“寒梅着花未”,难道我就不配是“来”“自”你的“故乡”的人?难道这就能表明我是某种冒充者? “嗜好”受到了隐秘的否定。
2、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幽篁”的意思是幽深的竹林。 如果说一个人的愿望是“独坐幽篁里”,则一旦实现了这样的愿望,这个人就能够产生同时发出各种各样的声音的冲动,最终又是“弹琴”,又是“长啸”了起来。 如果说一个人的愿望是来到“人不知”的“深林”中,则一旦实现了这样的愿望,这个人就能够进入幻觉状态,以至于感觉到了“明月来相照”。 “实现愿望”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3、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一旦认识了“红豆”的一种性质——“生南国”,我们的好奇心就能够被激活,我们因此而想进一步去了解相关的事物,想知道此“红豆”“春来发几枝”。 一旦认识了“红豆”的另一种性质——它的“枝”“最”能寄托人们的“相思”之情,我们就能够产生支配他人的冲动,最终要求他们“多”多地去“采撷”那些枝条。 “认识事物的性质”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