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解(21)
1、“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语译:季康子向孔子请教如何搞政治,问:“要是杀掉坏人,接近好人,怎么样?”孔子回答:“您执政,哪里用得着杀人?您要是希望行善,老百姓就会行善,君子的德行像是风,老百姓的德行像是草,风吹过,草一定倒伏”。) 季康子是“为政”的大人物,孔子的一句“子为政,焉用杀”,可以说是训斥了作为大人物的季康子。训斥大人物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训斥大人物需要我们有知识——孔子所用的知识“子欲善,而民善矣”,其所发出的意味是:季康子想要杀掉的“无道”之人,也就是不“善”的“民”,之所以有这样的人,其实是因为季康子自己还没有“欲善”,总之一句话,责任在季康子自己身上;训斥大人物还需要我们有才能,孔子就表现出了运用比喻的才能——把作为“君子”的季康子比喻为能支配“小人之德”的“风”,这固然照顾到了季康子的自尊心,但更多的是突出了季康子对于民风负有的责任——季康子过去刮出的“风”都是不正之风,因为它造就了“无道”之人。“训斥大人物”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2、“子曰:‘赐也,女以吾为多学而识之者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吾一以贯之’”。(语译:孔子说:“子贡啊,你认为我是学得多、记得多的人吧?”子贡说:“是的,错了吗?”孔子说:“错了,我可是一以贯之的人”。) 如果说当子贡问“非与”的时候,子贡的自信心被孔子摧毁了,则摧毁他人的自信心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摧毁他人的自信心需要我们有某种近于神通的才能——孔子摧毁了子贡的自信心,首先是因为孔子居然能准确说出子贡心中“多学而识之者”这样的孔子形象;其次,想要摧毁他人的自信心,还需要我们有相关的知识——孔子借以摧毁子贡自信心的知识是:人们通常相信最清楚一个人是什么样的人的还是这个人自己;其三,一旦摧毁了他人的自信心,我们就可以比较容易地实现自己的目的——如果孔子希望自己在子贡心中的形象是“一以贯之的人”,那么,在摧毁了子贡的自信心之后,孔子的目的实现起来就不会太难。“摧毁他人的自信心”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