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运生解唐诗(15)
杜甫 1、登高:“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有言外之意的是“不尽长江滚滚来”。 你站立在长江边,当你说出“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时候,你是在看着长江的上游,而不是长江的下游,也就是说,长江受到了你的仰望。不是随便什么事物都能得到他人的仰望。长江想要得到别人的仰望,它就必须拥有“不尽”的江水,必须拥有“滚滚”的气势。 “被仰望”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2、和裴迪登新津寺寄王侍郎:“何恨倚山木?吟诗秋叶黄。蝉声集古寺,鸟影度寒塘。风物悲游子,登临忆侍郎。老夫贪佛日,随意宿僧房。” 有言外之意的是“鸟影度寒塘”。“度”的意思是越过、穿过。 想要知道鸟是不是从某处天空飞过,通常的做法是定眼看这片天空。还有其他方法,但首先需要我们做出创造性的努力,譬如在这片天空的正下方挖出一处池塘,有了这处池塘,我们就有可能实现方法的多样化。真正实现方法上的多样化是困难的,换言之,新方法并不总是有效的——我们想通过观察池塘里是不是有鸟的影子穿过,以判断是不是现在有鸟在池塘的正上方飞过,那首先要求我们等到“寒”冷季节来临,在不寒冷的季节里,这一方法不一定有效。 “多样化”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3、九日:“重阳独酌杯子酒,抱病起登江上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有言外之意的是“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竹叶于人既无分”的意思是:既然竹叶没有人的份儿。 一个人想得到竹叶,结果却是这竹叶没有他的份儿,这个人就会失望。因为失望,这个人就会愚蠢地去和“菊花”说话;因为失望,这个人狂妄地对“菊花”发号施令——“从此不须开”。 “失望”受到了隐秘的否定。 4、月夜忆舍弟:“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常不达,况乃未休兵。” 有言外之意的是“月是故乡明”。 我们离开自己的家乡,家乡就成了“故乡”,离开家乡意味着行走(漫游)。因为漫游,我们获得各种知识,譬如获得关于月亮的全面而深入的知识——故乡的月亮和他乡的月亮是同一个月亮,其次,故乡的月亮比所有他乡的月亮更明亮。 “漫游”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5、旅夜书怀:“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有言外之意的是“月涌大江流”。“涌”的意思是水往上冒,此处的意思当是从水体的低处向高处运动。 月亮这么一个巨大的物体为什么就能从地平线升起,一直升到天空?这是一个问题,解答问题需要推测。或许是因为月亮在地平线之下的时候受到了某一力量的推动,就像一只皮球在浮力的推动之下从水底冲出水面;现在,月亮似乎正是从“大江”底部涌出,“大江”的“流”也有利于证明这一点——皮球从水底冲出也是会引起水体的运动。推测能为问题找到合理的答案,更要求我们具有各种知识。 “推测”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涌”字体现了想象力。 6、奉酬李都督表丈早春作:“力疾坐清晓,来时悲早春。转添愁伴客,更觉老随人。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望乡应未已,四海尚风尘。” 有言外之意的是“红入桃花嫩”。“桃花嫩”的意思是嫩桃花,也就是新开的桃花。 桃花新开之后逐渐变红,这是为什么?是因为有“红”进“入”到了这些桃花之中。这是解释。解释会带来各种棘手的问题:这些“红”进入桃花之前是在什么地方?这些“红”是以什么样的方式进入桃花的? “解释”受到了隐秘的否定。 7、小寒食舟中作:“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有言外之意的是“老年花似雾中看”。其字面含义是:老年人看见的花似乎是在雾中。 “老年”人“看”“花”的时候以为有“雾”,但年轻人告诉他现在根本就没有雾,老年人这才知道自己看见的雾不是什么雾,而是自己的“老年”,化作雾的老年遮蔽了花的美,让我们不能完全领略这个世界的美。 “老年”受到了隐秘的否定。 8、客亭:“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多少残生事,飘零似转蓬。” 有言外之意的是“日出寒山外”。 我们眼睛的正前方是一座“山”,山的那一边是山“外”,山外的事物就不是我们能够看见的,现在,我说“日”头正在山外“出”来,这不是我的眼睛看见的事实,而是我作出的一个推断。作出推断首先需要我们有功能正常的各种感觉器官——我们的眼睛能够看见整个大地越来越明亮,我们的皮肤能够觉得越来越温暖;作出推断还需要我们有推理能力——太阳能够同时带来光明和温暖,眼下的大地正在变得越来越明亮越来越温暖,那有可能是因为太阳正在升起,只是由于山的遮挡我们不能看见而已。 “作出推断”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