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解(9)
1、“德不孤,必有邻”。(里仁篇第四) (语体文:有德之人不孤单,必定有邻居。) 如果说此名言内容上是一则新闻,则要想形成这样的新闻,我们首先必须遇到新鲜事儿——我们见到了这样的一个人,不管来到什么地方,他都能“有”一些“邻”居,即使想要撵走这些邻居,这个人也“必”然似的做不到;其次,我们还必须有相当的洞察力,能够看出这个人必然地拥有邻居,并且因此而“不孤”的原因——这个人乃是一个有“德”之人。 “形成新闻”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2、“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公冶长篇第五) (语体文:孔子评价子贱:“这个人是君子!要是鲁国没有君子,这个人是从哪里得到这些品德的?”) 如果说“君子”意味着好人,则要想发现像“子贱”这样的好人,“孔子”必须有相关的知识,知道好人有一些什么样的特点,现在,孔子从子贱身上也看出了这些特点;另一方面,一旦发现了好人,我们的想象力就能被激活——孔子因此而浮想联翩:“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发现好人”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3、“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公冶长篇第五) (语体文:子贡问:“我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孔子答:“你呀,是一个器具。”子贡问:“什么器具?”孔子答:“瑚琏。”) 如果说孔子的目的是长时间地吸引子贡,而且实现了,那首先是因为孔子足够幸运,以至于子贡主动找上门,向孔子询问自己是什么人,这为孔子吸引子贡提供了起点;其次,是因为孔子足够聪明,知道怎样激发子贡的好奇心——只回答“你是一种器具”,但是器具种类繁多,各各不同,这样,子贡自然想知道自己到底是哪一种器具。 “长时间地吸引他人”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