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运生谈艺录(223)
1、“意象叠加(缀合)”也能成诗 “鸟啼三月雨”,这是姚合的诗句。 人的需要千千万,但可以二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人是造物主的宠儿——造物主用表现为“雨”的水之类来满足人的物质需要,用“鸟啼”之类来满足人的精神需要;人本身也是卓越的——人因为卓越的智力而发现了“年”,又创造性地把年十二等分,从而有了“三月”。“人”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在《全唐诗》那里,表现为“意象缀合”的杰作不在少数,构成姚合此诗句的是“鸟啼”、“三月”和“雨”这三个意象,鸟啼和雨是所谓自然物,三月则是所谓人工物。自然物和人工物相合,是此类名句的基本类型之一:姚合的“数杯黄菊酒,千里白云天”、温庭筠的“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宋代黄庭坚的“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都是如此。而在我看来,“鸟啼三月雨”是此类杰作中的登峰造极者——它简洁到了极致,几乎让读者有些不安。 2、浅层顿悟与诗 “花多匀地落”,这是姚合的诗句。其字面含义当是:树上的花多,这些花凋落到地上之后分布均匀(疏密度或者厚薄度相等)。 此诗句有知识的外观,揭示的是一种因果关系——“花多”是原因,“匀地落”是结果。知识来之不易,想要形成“花多匀地落”这样的知识,需要具备特定的条件——这些花掉落的整个过程中不能有风以及其他影响落花的分布的因素;更重要的是,知识可以导致新的更深刻的知识,像“花多匀地落”这样的知识所能导致的新的更深刻的知识是:这些众多的花未落之前,与地面垂直方向的每一条“直线”上的花朵的总数是相同的,譬如都是五朵,或者都是十朵,因为唯有如此,它们最终才能造成“匀地落”的结果。“知识”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顿悟有深有浅,顿悟出“花多”是“匀地落”的原因,这样的顿悟可以说是浅层顿悟,而浅层顿悟发现的原因却是最颠扑不破的原因——要是凋落的花只有一朵或者两朵,也就是并非三朵或更“多”朵,那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匀”或“不匀”的问题了。“最颠扑不破的原因”就是通常所谓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诗所需要的,似乎只是必要条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