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解(3) 5、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如果说诗人在这里表现出了某种成就感,则要想产生这样一种成就感,诗人必须有某种个性,喜欢解释。 要想产生这样一种成就感,诗人还必须做出一定的努力,因此做出这样一种解释——自己发出“何人不起故园情”这样一种感叹,那是因为自己“此夜曲中闻《折柳》”了。 一旦产生了这样一种成就感,诗人就能够意识到今天的此一成就感能够激活人们的自我表扬意识。 一旦产生了这样一种成就感,诗人还能够意识到必须有某种信念,坚信只有伟大的人才能既能强有力地展示自己的伟大又能暗示自己有丰富的知识——知道只有伟大的人才能有力地赞美一个事物,知道只有不寻常的事物才能让人们乐于做出其中的“玉笛”“声”有让一个人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以至于形成是“谁家”在“暗”中使其“飞”出来的这样一个问题所意味的巨大的吸引力,知道只有不寻常的事物才能让人们乐于指出其中更有自己所代表的能看见“声”能对“声”进行追踪进而得出“玉笛”“声”在“散入春风”之后把“洛城”充“满”了这样一个结论所意味的神通广大的人类,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实现这样一种间接的自我表扬:对“大千世界”做出展示自己伟大的这样一种赞美——“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成就感”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6、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回”的意思是旋转。 如果说诗人在这里表现出了某种成就感,则要想产生这样一种成就感,诗人必须有某种个性,喜欢解释。 要想产生这样一种成就感,诗人还必须做出一定的努力,因此做出这样一种解释——“天门”从“中”间被“楚江”给“断”“开”了,那是因为“楚江”的“东流”的“碧水”“至此”“回”了起来。 一旦产生了这样一种成就感,诗人就能够意识到今天的此一成就感能够激活人们的自我表扬意识。 一旦产生了这样一种成就感,诗人还能够意识到必须有某种信念,坚信只有伟大的人才能既能强有力地展示自己的伟大又能暗示自己有丰富的知识——知道只有伟大的人才能有力地赞美一个事物,知道只有不寻常的事物才能让人们乐于指出其中的“两岸青山”有让一个人产生强烈的幻觉以至于做出其是在“相对”而“出”这样一个断言所意味的巨大的吸引力,知道只有不寻常的事物才能让人们乐于指出其中更有自己所代表的能看清远在“日边”的东西的运动方向进而得出“一片孤帆”正在从那里驶过“来”这样一个结论所意味的神通广大的人类,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实现这样一种间接的自我表扬:对“大千世界”做出展示自己伟大的这样一种赞美——“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成就感”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