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子的蝴蝶夢
《莊子》“齊物論”末尾記著名的“莊子夢蝶”:“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適志與,不知周也。俄然覺,則遽遽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周與蝴蝶,則必有分也,此之為物化。”最後兩句無甚意味,這裡只語譯前面部分:從前莊周在夢中成為一隻蝴蝶,飛舞着的一隻蝴蝶,心情暢快,不知道(自己)是莊周,一會兒醒來了,分明是莊周,不知道是莊子在夢中成了蝴蝶,還是一隻蝴蝶在夢中成了(現在的)莊周。 莊子夢中的蝴蝶是一隻行動中的蝴蝶,行動不是輕而易舉的事情——這隻蝴蝶必須有功能正常的一對翅膀,才能有作為行動之一種的飛行;行動還可以給行動者帶來快樂——這隻蝴蝶因為自己的飛舞而快樂。與行動相對的是思考,而思考帶來的卻是某種痛苦——莊子想“知”道“到底是莊子在夢中成了蝴蝶,還是一隻蝴蝶在夢中成了(現在的)莊子”,結果是“不知”,也就是想知道而無法知道,這意味着願望沒有實現,也就意味着痛苦。總之,“行動”受到了隱秘的肯定。 “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人們通常認為,這是哲學性的一問,更是出人意料的一問。問題是:這樣的問題是得不到真正的解答的,莊子自己放棄了追尋此問題答案的努力,也沒有邀請他人去尋求答案,而是放任自己的詩人稟賦,斬釘截鐵地在此一問題的前面加上了“不知”二字。唯有這個“不知”是真正的畫龍點睛之筆,最有心靈衝擊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