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解(10)
1、“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公冶长篇第五) (语体文:孔子说:“理想不能实现,坐木排到海上漂浮,跟随我的,大概是子路吧。”子路听后欢喜,孔子说:“子路喜爱勇敢,超过了我,不可取啊。”) 我们不是随随便便就能欢喜,子路表现出欢喜,是因为听到了孔子所说对自己不无赞扬的话——“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另一方面,欢喜中能够蕴含各种各样的信息,孔子从子路的欢喜中,看出子路对勇敢的喜爱超过了自己,已经达到了“无所取材”的程度。 “欢喜”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2、“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公冶长篇第五) (语体文:孔子问子贡:“你与颜回谁厉害?”子贡答:“我怎敢与颜回比?颜回听到一件事就能推知十件事,我听到一件事只能推知两件事。”孔子说:“不如他,我与你都不如他。”) 如果说“孔子”的目的是平息“子贡”对自己的怒火,而且实现了,那首先是因为孔子足够聪明,能够及时意识到子贡的愤怒——“回”比子贡聪明了十倍,而孔子问子贡自己与“回”谁更厉害,这简直就是在取笑子贡,子贡一说出“回”的聪明是自己的十倍,孔子马上知道自己闯祸了,这就为平息子贡的怒火提供了前提;其次,是因为孔子有相关的知识,知道人们不容易对肯定自己的人发火,于是对子贡说出“弗如也”——你子贡真是有自知之明啊;还知道人们不容易对如自己一样的失败者发火,于是对子贡说“吾与女弗如也”。 “平息他人的怒火”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3、“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公冶长篇第五) (语体文:宰予白天睡觉,孔子说:“朽烂了的木头不能雕刻,粪土一样的墙壁不能粉刷;对于宰予,责备什么呢?”孔子说:“当初,我对于人,是听他的话就相信他(会有什么样)的行为;如今,我对于人,是听他的话之后,去观察他的行为。是宰予让我改变了。”) 如果说这里的“宰予”是反面人物,则一旦发现了作为反面人物的宰予,“孔子”首先就能激活沉睡在心中的各种知识,源源不断地说出“朽木不可雕也”和“粪土之墙不可圬也”;其次,孔子能够产生困惑——“于予与何诛”;其三,孔子就能够调整自己对于“人”的理解,从从前的“听其言而信其行”,改成“听其言而观其行”。 “发现反面人物”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