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运生谈艺录(19)
1、先结果后原因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是陶渊明“饮酒二十首”诗中第五首的头四句。如果说“心远”是某种技术,则因为有了这样的技术,我们就可以享受“结庐在人境”的好处,而避免受到与“人境”紧密相连的“车马喧”造成的损害;有了这样的技术,我们就能引起他人的好奇心和对我们的敬意——“问君何能尔”包含的是这样的好奇心和敬意。总之,“技术”的价值得到暗示是陶渊明这四句诗艺术魅力的实质。 但这四句诗还有这样的外观:作为结果的“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被置于前面,作为其原因的“心远”是在后面,这是“先结果后原因”。 “先结果后原因”是英语的习惯,汉语的习惯正好相反。汉语古诗中出现“先结果后原因”的情形本不多见,而相当多的杰作里正就是“先结果后原因”。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此诗句中,被置于前面的“多采撷”是结果,其原因则是后面的“此物最相思”。“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更尽一杯酒”是结果,“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原因。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这是李白的“戏赠杜甫”。被置于前面的“太瘦生”是结果,后面的“从前作诗苦”是原因。“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这也是李白的诗句,前一句是结果,后一句是原因。 “练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下两函经。我来问道无余说,云在青天水在瓶”,这是李翱诗“赠药山高僧惟俨”。作为结果的“身形似鹤形”被置于前面,被置于末尾处的“云在青天水在瓶”是某种原因。 “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这是白居易“大林寺桃花”的后两句。被置于前面的“春归无觅处”是结果,后面的“(春)转入此中来”是其原因。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这是李商隐“夜雨寄北”的头两句。“归期未有期”是结果,“巴山夜雨涨秋池”是某种原因。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是李清照的词“如梦令”。词中有人喝酒了,结果是“浓睡不消残酒”,其原因并非简单的“昨夜雨疏风骤”,而是喝酒人对海棠会在“雨疏风骤”中变得“绿肥红瘦”的担忧,总之,这里的情形也是“先结果后原因”。
2、先原因后结果 在“先原因后结果”的杰作里,作为原因的事物通常是不寻常的。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前一句是原因,其中的“春色”不是某种具体事物。“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这是辛弃疾的词句,“青山遮不住”是原因,但实际上,没有任何青山会去阻挡河水的东流去。“春风又绿江南岸”,作为原因的“春风”不是视觉的对象,而是想象力形成的概念。 在“先原因后结果”的杰作中,另一种情形,是作为结果的事物是不寻常的。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月出是原因,山鸟时不时地发出鸣叫声是结果,但除了杜鹃之外的一只鸟在夜晚时不时地鸣叫,乃是不寻常的。“秋风渡江来,吹落山上月”,这是李白的名句,作为结果的“山上月被吹落”,是新奇又新奇的说法。 在“先原因后结果”的杰作中,还有第三种情形,那就是作为原因和结果的事物都是不寻常的。 “天公见玉女,大笑亿千场”,这是李白的名句。作为原因的“天公见玉女”,自然是我们凡夫俗子难以看见的,作为结果的天公的“大笑亿千场”更是让人不可思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