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解(修订10)
张继 1、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有言外之意的是“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一个地方的“夜半”响起了“钟声”,这是为什么? 想要找到所有的原因,我们首先必须有某种信念,坚信“导致一个事物出现的原因不止一个”;其次,必须对相关情况有所了解,知道钟声响起的时候也正是“客船”“到”达这里的时候,知道钟声是在“寒山寺”响起的,知道寒山寺是在“姑苏城外”;其三,还必须有相关的知识,知道“客船到达码头就敲钟是普遍的做法”,知道寺院是僧人的住所,而僧人以忍耐为美德;知道城市的居民主要是世俗之人,通常总会有人出来抗议扰民的现象;最终,我们找出原因:一个地方夜半响起钟声,是因为有客船抵达这里,是因为这里是一座寺院,是因为叫寒山寺的这座寺院不是在姑苏城里。 “找出所有的原因”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温庭筠 1、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有言外之意的是“鸡声茅店月”。 “茅店”的意思是乡村小旅馆。 做生意,譬如开旅馆,我们就能够为人们提供服务——“月”意味着夜晚,意味着离家在外的人需要有一个安全的地方过夜,开旅馆可以满足他们的需要;其次,想要开旅馆,我们还必须具备一定的物质条件——一处“茅店”,还有就是既能通过发出叫“声”给住客报时、又能作为住客食物的一些“鸡”。 “做生意”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有言外之意的,还有“人迹板桥霜”。 一个人想要在“板桥”上留下了痕“迹”,他必须等待,直到下“霜”的时节;另一方面,痕迹是一种易于消逝的东西——随着温度上升到一定程度,这个人首先因为霜而在板桥上留下的痕迹,也就无影无踪了。 “痕迹”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杜牧 1、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烟”“笼”罩着“寒水”,可以说是烟在对寒水施加影响;“月”光笼“沙”,可以说是月亮在对沙施加影响;一个人把船停“泊”在“秦淮”的某一处,其实是“夜”晚和此处附“近”的一处“酒家”对这个人共同施加影响的结果。总之,每一个事物都对其他事物施加影响,人们对其他事物施加影响也就是情有可原的了。 另一方面,对其他事物施加影响不是轻而易举的,一个人在“江”的此岸,从江的对岸传来“商女”“唱《后庭花》”的声音。如果这个人想对商女施加影响,让这个商女不再去唱《后庭花》,这个人首先就必须有相关的知识,知道人们都是因为“不知亡国恨”才会去唱《后庭花》的;其次,这个人必须有相当的才能,以至于能够设法让这个商女“知亡国恨”;其三,这个人还必须作出相应的努力——重新驾起自己已经停泊的船,前往商女所在的对岸。 “对事物施加影响”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2、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一个问题。只有有某种特定个性的人,才能提出这样的问题:“烟雨”会笼罩下方地面上的一切,一个人只对其中的“楼台”感兴趣,而楼台是用于人们看风景的设施,所以,只有喜爱登楼台看风景的人,才会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这首诗的前三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是在列数南朝“千里”的广大区域上的各种自然的、人文的风景。另一方面,要想解答这样的问题,我们必须足够机智:被雨水淋湿了的楼台有多少,在烟雨中的楼台也就是多少。 “问题”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