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运生谈艺录(142)
“具体”的力量 “日暮紫鳞跃,圆波处处生”,这是李白的诗句,“鱼龙动陂水,处处生波澜”,这也是李白的诗句。这两联诗内容上的相似是明显的,而且各含一个因果关系:引起“圆波处处生”的是“紫鳞跃”,引起“处处生波澜”的是“鱼龙动陂水”。 这两联诗孰优孰劣? 在我看来,前者优于后者,二者甚至没有可比性,因为后者没有言外之意,前者隐含了这样的言外之意:像“日暮”、“紫鳞跃”和“圆波处处生”,所有这些现象都是我们“看”到的;看自然需要我们有眼睛,但光有眼睛还不够,要是没有像“日”那样的光源,眼睛也就派不上用场,随“日暮”而来的夜晚意味着我们虽然有眼睛却不能去有效地看。一句话,“看”能让我们感知到通过其他的途径(譬如听、触摸、嗅和尝)所不能感知到的事物,而且需要我们具备种种条件。总之,“看”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那些有言外之意的诗句,其中的事物形象似乎总是格外地具体而生动。李白两联诗中,前者里的“圆波”和后者里的“波澜”相对应,可以说“圆波”比“波澜”在诗句中更显得活灵活现,这是因为“圆波”是“波澜”的一种,是一种具体的“波澜”。 还有就是“紫鳞”,“紫鳞”是一种具体的“鳞”,而“鳞”是“鱼”身体的一部分,如果说“紫鳞”比起“鱼龙”更能激发读者的兴趣,那应该是因为“紫鳞”在具体性方面比“鱼龙”超出了两个层次。 自然,“跃”是一种具体的“动”,换言之,“跃”比“动”更具体。 越是具体的就越可能是生机勃勃的,富有艺术魅力的。我们似乎可以从中得出这样的结论。另外,那些有言外之意的作品,其中的每一个细部都是金光闪闪的。具体性就是一种金光闪闪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