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运生解宋诗(8)
杨万里 1、春日六绝句·其二:“春醉非关酒,郊行不问途。青天何处了?白鸟入空无。” 有意味的是“青天何处了?白鸟入空无”。“了”的意思是尽头,“无”的意思是消失不见。 青天何处了?这是一个问题。谁有资格来回答这个问题?是鸟。鸟有资格回答这个问题,是因为鸟有“入空”而“无”的飞行才能。 “飞行”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2、桧径晓步:“雨歇林间凉自生,风穿径里晓逾清。意行偶到无人处,惊起山禽我亦惊。” 有意味的是“意行偶到无人处,惊起山禽我亦惊”。“意行”的意思是随意而行。 我偶然地“惊起山禽”,受到惊吓的山禽反过来也让我受到惊吓。生命是荒谬的,因为我们无意间会直接地伤害其他事物,间接地伤害自己。 “生命”受到了隐秘的否定。
3、宿新市徐公店:“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有意味的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走”的意思是奔跑。 儿童急走追黄蝶,表明儿童喜爱黄蝶。黄蝶受到儿童的喜爱,但也可能受到儿童的伤害,这时候,黄蝶需要成功地躲避儿童的追赶,而这个世界上恰好就有“菜花”存在。 “黄蝶”象征的是“幸运儿”。 4、秋雨叹十解(其一):“湿侵团扇不能轻,冷逼孤灯分外明。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 有意味的是“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碧”的意思是绿,“两家”在此处指的是蕉叶和荷叶,“一家”在此处指的是一样。 “半黄”的“蕉叶”、“碧”的“荷叶”和“秋雨”,这些首先都是我们的眼睛感知到的现象。与眼睛相反,耳朵是靠不住的,因为耳朵固然能听到“雨”的“声”,却不能从这些声音中辨别出哪些是“蕉叶”发出的,哪些则是“荷叶”发出的,换言之,耳朵不能区分“蕉叶”与“荷叶”。 “眼睛“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5、水中山花影:“闭轿那知山色浓?山花影落水田中。水中细数千红紫,点对山花一一同。” “红紫”在此处指代花,“点对”的意思是一点点地对比。后两句诗的意思是:仔细数水中的花共有一千朵,这一千朵花与山上的一千朵花两两完全相同。 “山花”、“水”,尤其是“水中”的“红紫”,这都是只有我们的眼睛才能感知到的现象。计数固然是计数能力的活动,目盲的人也可以对譬如硬币之类的东西进行计数,但对“水中”“红紫”进行计数,首先需要的是我们的眼睛。至于“水中”的“红紫”和“山”上的“花”是不是“一一同”,更是只有我们的眼睛才能加以回答的问题。 “眼睛”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6、八月十二日诚斋望月:“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粘天独自行。” 有意味的是“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粘天独自行”。其字面含义是:今天晚上突然发现,月亮原本不是粘连在天空,而是自个儿在行走。“忽然觉”的意思是顿悟,也就是大彻大悟。 每隔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月亮就会明显地改变自己在天空中的位置,只是月亮的移动不是眼睛能够看见的,眼睛实际看见的是:月亮好像是被粘连到了天空,一动也不动。眼睛看不见月亮在行走,如果这是事实,则月亮应该永远停留在一个点上,所以,只能是眼睛有问题。“忽然觉”让我们相信月亮“不粘天独自行”,这既解释了“月亮在天空中的位置不断改变”的事实,也实际上揭示了眼睛的局限性。总之,“顿悟”能够让我们看见事物的真相,看见我们自身感觉器官的局限性。 “顿悟(‘忽然觉’)”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