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运生解《西游记》(10)
第五十九回写孙悟空为了得到芭蕉扇,就变做“鹪鹩虫”乘机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继而把铁扇公主折腾得痛不欲生。 从艺术角度来说,这段文字并不精彩,因为它固然是想象性的,却没有玄妙意味。作者写出这段文字,当是作者有这样的“无意识”:孙悟空产于一块仙石的“迸裂”,因此没有通常意义上的母亲,没有经历过母亲怀胎的过程,让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的肚子里,实际上是给孙悟空“补课”。孙悟空折腾铁扇公主,相当于婴儿分娩时给母亲带来阵痛,这也是一种“补课”。 还有,让自己喜爱的主人公孙悟空钻进铁扇公主肚子里,似乎表明在作者的潜意识里,“公主”身份的女子才是理想的母亲。 第五十九回写唐僧师徒来到火焰山,“沙僧只叫脚底烙得慌,八戒又道爪子烫得痛,马比寻常又快,只因地热难停”。 “马比寻常又快”,这是马的“反常”。马之所以“比寻常又快”,是因为“地热难停”,总之是因为马在遭受痛苦。没有痛苦,就没有反常。问题是,马将因为“比寻常又快”而身体发热,又将因为自己的身体发热而更不能忍受“地热”,因此将遭受更严重的痛苦,也因此将进一步加快速度,也就是变得更加“反常”。总之,痛苦导致反常,反常又加剧痛苦,更严重的痛苦导致更严重的反常,这是恶性循环,这匹马终将在“反常”状态下倒下。 一个人一旦“一反常态”,通常会引起我们的疑心和厌恶。 第六十一回写孙悟空终于得到了铁扇公主的芭蕉扇,将要去搧灭火焰山的火,“行者道:‘我闻说这山搧息了火,只收得一年五谷,便又火发,如何治得除根?’罗刹(铁扇公主)道:‘若要断绝火根,只消连扇四十九扇,永远再不发了。’行者闻言,执扇子使尽筋力,望山头连扇四十九扇,那山上大雨淙淙。果然是宝贝:有火处下雨,无雨处天晴。他师徒们立在这无火处,不遭雨湿’”。 有了宝贝(芭蕉扇),我们就可以按照自己的需要,或暂时或永久性地控制现实世界里的事物(譬如火焰山的火情);有了宝贝,自然资源(譬如雨水)才能得到最有效率的使用——“有火处下雨,无火处天晴”,而不危害各种生物的生存——“他师徒们立在这无火处,不遭雨湿”。 第七十五回写孙悟空变成小妖混进妖洞,“悟空道:‘他说拿大王剥皮,二大王剐骨,三大王抽筋。我们若关了门不出去呵,他会变化,一时变了个苍蝇儿,自门缝里飞进,把我们都拿出去,却怎生是好?’老魔道:‘兄弟们仔细,我这洞里递年家没个苍蝇,但是有苍蝇进来,就是孙行者。’行者暗喜,就闪在旁,拔根毫毛,即变做一个金苍蝇飞去,望老魔劈脸一撞。那老怪慌了道:‘兄弟,不停当,旧话儿进门来了!’惊得那大小群妖一个个丫钯扫帚,都上前乱扑苍蝇。这大圣忍不住,吸吸的笑出声来。原来他不该笑,这一笑笑出原嘴脸来了”,孙悟空最终被三大王关进宝瓶,十分危急。 笑起于危险的恶作剧,笑让我们深藏着的本来面目暴露出来,笑最终让我们陷入困境。总之,“笑”受到了隐秘的否定。 这段文字的作者当是注意到了这样的事实:人们的笑能最深刻地表现出自己的个性,而且通常是丑陋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