尾随科学的哲学
哲学可以狂妄自大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过,哲学固然不可能是什么“科学的科学”,但也不必自惭形秽,因为哲学有自己永久的领地:在科学成果的基础上作一些推论。 但哲学应当倚靠的科学又是什么样的科学呢?有三种科学:追求研究对象之本质的科学、追求研究对象之原因的科学、追求研究对象之属性的科学。在我看来,哲学应当倚靠的科学,是第一种科学——追求研究对象之本质的科学。 但“本质”可以二分为“相对本质”与“绝对本质”。牛顿认为自己发现的“万有引力”概念不是究极的东西,它只能附属于另一样东西,而且这另一样东西“不是机械的”。所谓“不是机械的”自然意味着“有机的”、“有目的的”。“万有引力”属于“相对本质”,而牛顿生前没有探明、却又断定其为“不是机械的”、更根本的本质,就不妨命名为“绝对本质”。 有机的、亦即目的性的本质一旦被发现,一种新哲学就要破土而出了——哲学正是在“绝对本质”的基础上进行推论。在“相对本质”的基础上也可以进行推论,由此成就的哲学却既容易违背各种确凿的事实,也会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而轰然坍塌,建立在牛顿力学基础上的18世纪法国唯物论就是这样。问题是:目的性的本质,也就是“绝对本质”概念,会在什么样的科学中被发现呢? 本文作者从文学作品中抽象出来的“人性”概念,是一种“绝对本质”:人性是目的与智慧的统一体,是运用自身智慧实现自身目的的过程。 作为绝对本质的人性概念,我们不妨称之为“不朽者”。不朽者意味着神秘,意味着让人惊奇。悖论作为文学杰作的一种类型,作为人性的一种存在方式,正是充满了让人惊奇的神秘意味。我们只需来看“阿喀琉斯追不上乌龟悖论”:捷足英雄阿喀琉斯让乌龟先跑了一段路程,然后追赶。但在阿喀琉斯追完这段距离的同时,乌龟又向前爬了另一段距离,如此以往,至于无穷,结果是:阿喀琉斯永远追不上乌龟。 这个悖论中包含了一种更高级的智力,这种智力嘲弄了我们人类的智力,直至让我们人类的智力瘫痪了。这个悖论中的人性,可以被命名为“厌恶谦让”,此人性运用自身智慧隐秘而雄辩地论证了“谦让”的可恶:即使我们的对手远远不如我们,但只要我们稍做谦让,我们就再也无法追上对手了,所以,万万不能谦让。 作为绝对本质的人性概念是一个家族。家族成员相互间的不同,仅仅在于它们的目的,至于每一种人性的智慧都是一样的,都是“完满的智力”。每一种人性都必然具有的目的,表现为对于某一样东西的喜爱或者厌恶。 从作为绝对本质的人性概念推论出某种人生观,需要一个中间环节,这就是:首先从人性概念推论出灵感过程的实质。推论的结果是:灵感是一种人性在诗人心中降临之后,接过诗人的“记忆库”,按照自身目的的性质,对于诗人“记忆库”中的材料加以选择和使用,最终表现为一番言说的过程,也就是一种人性在诗人心中运用自身智慧实现自身目的的过程。 灵感过程体现了人类与人性的一种关系。诗人代表人类。灵感过程中,一种人性是一场戏剧的真正表演者,而代表人类的诗人只是一个观看者,当然,诗人在观看过程中得到极乐。另一方面,灵感过程的实质既然是一种人性运用自身智慧实现自身目的,也就意味着这种人性的极乐。总之,灵感过程中出现人性与人类的联欢。 人性与人类的日常性关系却不是这种表演者与观众的关系,而是傀儡戏演员与傀儡的关系。具体说来即是:各种人性轮番地只把自己的目的注入到人类的心中,人类由此就有了各种各样的冲动或向往。面对每一种冲动或向往,人类只有两种选择:顺从与说“不”。顺从之后并且实现了愿望,人类就会得到人性的奖赏,这就有了人类的喜悦;顺从之后却最终没有实现目的,人类也就得不到人性的奖赏,这就有了人类的种种遗憾;一旦对心中的冲动或向往说“不”,人性就会实施惩罚,这就有了人类的压抑。 傀儡戏演员与傀儡的关系,乃是人性与人类的基本关系。我们可以由此推测“人类的起源问题”。“劳动创造了人本身”、“人是生物进化的产物”,这都是著名的说法。现在却可以说:人类是人性为了自我娱乐而创造出来的玩物。 达尔文进化论中的“造物主”其实也是一种绝对本质概念,只不过达尔文没有清楚指出“造物主”是目的与智慧的统一体,是运用自身智慧实现自身目的的过程。“生命及其若干能力原来是由‘造物主’注入到少数类型或一个类型中去的,而且……在这个行星的既定法则继续运行的时候,最美丽的和最奇异的类型从如此简单的始端,过去、曾经而且现今还在进化着”,说到这里,达尔文激动了起来:“这种观点是极其壮丽的”。(《物种起源》,商务印书馆,1995年,第557页)我们据此来分析这个让达尔文如此惊奇的“造物主”概念之实质。“造物主”有一个目的——创造出“最美丽的和最奇异的类型(即物种)”;而为了实现这个目的,“造物主”首先要做三件事:创造出“少数类型或一个类型”、把“生命及其若干能力”“注入到”此“少数类型或一个类型”、再就是让此“少数类型或一个类型”“从如此简单的始端,过去、曾经而且现今还在进化着”。总之,为了实现目的而首先做出此三件事,体现了“造物主”的智慧。总之,“造物主”乃是一个运用自身智慧以实现自身目的的东西。 “如果在地球的表面上不曾有昆虫的发展,我们的植物便不会点缀着美丽的花,而只开不美丽的花,……同样的论点也完全可以在果实方面应用;……这种美(的果实——引者加)只供吸引鸟兽之用,使得果实被吞食后,随粪泻出的种籽得以散布开去”,(t同上书,第220页)达尔文在这段话中不曾提及“造物主”,却能让我们想到这个隐藏在现象背后的“造物主”。为了最终促成“种籽得以散布开去”,从而使得植物传宗接代,“造物主”就创造出了果实的“美”,以此“吸引鸟兽”。 从这样的“造物主”概念能够推论出一种世界观。那些外表美丽的事物(例如美丽的果实)体现了“造物主”的智慧,而那些外表不美丽的事物(例如含有植物种子的粪便)更接近于“造物主”(使植物传宗接代)的目的。当然,造物主的终极目的,是创造出由“最美丽的和最奇异的类型”构成的生物世界。 推广言之,所谓“自然界”乃是“造物主”为了自身需要而搞出来的东西。人类是人性为了自我娱乐而创造出来的玩物,但其他物种的命运也没有好到哪里去,它们也是“造物主”的玩物,只是“造物主”没有给它们赋予较多的智力,但又要让它们不断繁衍下去,“造物主”就只好“额外开恩”——让蜘蛛生而会织网,让蜜蜂生而会筑巢…… 我们把这些统称为“本能”。“本能”这个汉语词创造得太巧妙了:“绝对本质”表现出来的才能,简称为“本能”。蜘蛛网和蜂巢都是“造物主”私心与智慧的作品,从这一观点来看,它们与最伟大的艺术品并无二致——它们是“造物主”的艺术品。 诗学与生物学能最直接地指向“绝对本质”,因此应该首当其冲地成为今天哲学的根据地。根据“人性”和“造物主”这两个绝对本质概念推测出来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乃是哲学在今天提供的最可靠的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