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运生谈艺录(226)
1、人无癖难以为诗 “暮入林中看鹤归”,这是姚合的诗句。“暮”的意思是黄昏。 实现愿望不是轻而易举的,一个人的愿望是“看鹤归”,这个人首先必须具备相关的知识:“鹤”的巢是在“林中”、鹤“归”巢的时候是“暮”;没有相关的知识,你中午的时候去天安门广场,你在那里自然看不到“鹤归”的景象。想要实现“看鹤归”的愿望,人们必须事先做出努力——“暮入林中”;一个人实现“看鹤归”的愿望,还必须在事后付出代价——忍受树林入夜后所带来的恐怖,再就是比较艰难地走出夜晚中的树林。“实现愿望”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如果我们的诗人真的有过“暮入林中看鹤归”的经历,我们就只好这么说:那些不怎么常见的癖好,听之任之,好诗自然而然地就会涌现出来。 2、创作过程分析 “寒蝉似鸟鸣”,这是姚合的诗句。 此诗句有知识的外观,揭示的是“寒”和“蝉似鸟鸣”的关系——前者是原因,后者是结果。形成知识并非易事,想要形成“寒蝉似鸟鸣”这样的知识,一个人必须足够幸运——幸运的听到了一种奇怪的鸣叫声,它好像是鸟鸣,但也仅仅是好像而已,其实不是;其次,想要形成“寒蝉似鸟鸣”这样的知识,一个人还必须有好奇心——发出“似鸟”鸣叫声的到底是什么?此好奇心最终让这个人看见了“蝉”;其三,想要形成“寒蝉似鸟鸣”这样的知识,一个人还必须有耐心作持久的观察——到了不再那么寒冷的中午,发现这些蝉不再“似鸟鸣”,而是恢复了正常;最后,想要形成“寒蝉似鸟鸣”这样的知识,一个人还必须足够聪明,以至于顿悟到“寒”是“蝉似鸟鸣”的原因。“知识”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常人最感兴趣的是作品的内容,更高一个层次是感兴趣于创作过程。但只有在清楚文学的本质之后,完全根据作品本身而逆推创作过程,才不至于是瞎猜一气、牵强附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