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运生谈艺录(114)
艺术魅力开始的地方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这是王之涣《登鹳雀楼》中的诗句。欣赏者的第一次快感,出现在读到第二句的“河”字的时候,因为第一句前二字“白日”和第二句前二字“黄河”,二者深层结构相同,都是“表示颜色的形容词+名词”,此二者构成重复的变体。第二次快感也可以说是更大的快感,出现在第二句末尾的“流”字上,其实是“白日依山尽”和“黄河入海流”作为一个对偶而产生的,对偶的实质也是重复的变体。 “3 3 6 5 5 3 2 1 3 2 1 6 ,2 2 5 2 2 7 6 5 7 6 5 ”,这是《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前两个乐句的示意简谱。 欣赏者的第一个快感高潮,是在什么地方出现的? 是在听到第二个乐句的第三个音符“5”的时候,因为第一个乐句的前三个音符“3 3 6 ”和第二个乐句的前三个音符“2 2 5 ”,二者深层结构相同——都是前两个音符相同,从第二个音符到第三个音符都是上升了三个音阶,所以,此二者构成一个重复的变体。 第二个快感高潮出现在听到第二个乐句的第六个音符“7”的时候,因为第一个乐句的第四到第六音符是“5 5 3 ”,第二个乐句的第四到第六音符是“2 2 7 ”,二者也构成一个重复的变体。 同样的道理,第三个快感高潮出现在听到第二乐句第十一个音符“5”的时候,实际上产生于“2 1 3 2 1 ”和“6 5 7 6 5 ”构成的重复的变体。 “6 1 3 1 2 1 7 3 2 6 ,1 3 5 5 6 5 4 3 ”,这是《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前两个乐句的示意简谱。 欣赏者的第一个快感高潮是在什么地方出现的?是在听到第二个乐句的第三个音符“5”的时候,因为第一个乐句前三个音符“6 1 3 ”和第二个乐句前三个音符“1 3 5 ”,二者深层结构相同——第一乐句的从“6”到“1”再到“3”,以及第二乐句的从“1”到“3”再到“5”,每次都是上升两个音阶,此二者构成重复的变体。 不管是音乐还是诗,结尾处最有可能是快感高潮出现的地方。第一句诗(或第一个乐句)似乎是可以随意制作的,重要的是在随后的部分与前面的部分形成各种呼应,也就是形成诸如上所言的“重复的变体”之类的结构。 所谓“审美愉悦”(人从艺术品得到的快乐),是人对完整性的需求得到满足的结果。所谓“完整性”,指的是没有欠缺的重复、对称,等等。人感知到某个完整结构的存在,莫名的喜悦随之产生。 不过,本文作者对“写作技巧”没有多少兴趣,而是相信那些让人惊叹的所谓结构(技巧),都只是灵感的副产品,是天才艺术家不求而自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