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运生谈艺录(40)
诗与奇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这是屈原的名句。一个人想喝木兰上的露水,他没有直接去收集这些露水,而是等待这些露水从木兰上掉落;这个人想吃秋菊花,他没有直接去采摘这些菊花,而是等待这些菊花凋谢。这个人是奇人,也就是不合常规的人。 “春早看花枝,朝朝恨发迟。及看花落后,却忆未开时”,这是刘禹锡一首《抛毬乐词》的前四句。一个人因为觉得花生长得慢就每天都痛苦(“恨”),这个人可以说是一个奇人,也就是不同寻常的人;一个人看见“花枝”就会“朝朝恨发迟”,这同一个人一旦看见“花落”,按照之前的路数,他应该进入另一种感情状态,譬如更痛苦、甚至悲伤,就如《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而诗中所述的乃是“忆”这一可以说没有多少感情意味的状态,这个人如今掉进“忆”的状态,表明这个人不是心理上可以被预测的人,不是我们按照所谓常规就能理解的人,总之,他不是常人,而是一个奇人。原文里的“却”字,其含义正就是意想不到、打破常规。 “闲来石上观流水,欲洗禅衣未有尘”,这是李洞的诗句。一个人一看见流水就想洗衣服,而不是因为看到自己的衣服脏了,这样的人自然也是一个奇人。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去寻找光明”,这是顾城的名句。一个人一旦得到眼睛这样的赠品,有了眼睛,按照所谓人之常情,他应该首先寻找的只能是赠与自己眼睛的恩人,也就是“黑夜”,结果,他没有去寻找黑夜,反倒是去寻找作为黑夜之对立面的“光明”,总之,诗中的“我”也是一个奇人。 但“奇”所包括的,除了奇人还有奇事。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这是李白的名句。玉笛的声音居然充满一座洛阳城,这是奇事一桩。奇事往往是夸张的结果,但有意义的夸张不是瞎吹牛,有意义的夸张也是理由充足的夸张——玉笛的声音充满洛阳城,是因为它利用了“春风”。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这是《诗经》中的诗句。公鸡不停地鸣叫,这是难以想象的,应该是夸张,但那首先是有原因的——因为刮风下雨,天阴暗得如同黎明前夕,也就是公鸡平日里密集啼叫以“报晓”的时段。 “秋风渡江来,吹落山上月”,这是李白的诗句。秋风自然不可能“吹落山上月”,但诗中的秋风是拟人化了的,如果秋风真的想要吹落山上月,那也是有可能的——秋风是看不见的,秋风想要攻击月亮,月亮因为看不见秋风,也就不能采取防卫行动,只能听凭秋风的攻击,毫无招架之力。 “奇事”只是根据常识而显得不可能发生的事情,有意义的奇事也就是似乎理由充足的奇事,构成杰出诗篇的一个基本类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