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名言解(28) 97、“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论语》“泰伯”第八) (白话文:泰伯的品德可以说是达到极点了啊,三次让出天子的宝座,人民没有办法称赞他。) 如果说孔子在这里表现出了某种惊喜之情,则要想产生这样一种惊喜之情,孔子必须有某种个性,喜爱不寻常的人。 要想产生这样一种惊喜之情,孔子还必须足够幸运,以至于了解到了有这样一个人——“三以天下让”的“泰伯”。 一旦产生了这样一种惊喜之情,孔子就能够意识到某些事物力量,就能够意识到今天的此一惊喜之情能够激活人们的自我表扬意识。 一旦产生了这样一种惊喜之情,孔子还能够意识到某些事物的价值,就能够意识到必须有某种信念,坚信只有杰出的人才能既能正面赞美一个事物又能侧面赞美一个事物,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实现这样一种间接的自我表扬:在发出这样一种正面的赞叹——“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之后,又做出这样一种赞美——“民”对于“泰伯”是“无得而称焉”。 “产生惊喜之情”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98、“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第八) (白话文:政治清明,贫贱是可耻的;政治黑暗,富贵是可耻的。) 如果说孔子在这里表现出了成就感,则要想产生这样一种成就感,孔子必须有某种个性,喜欢确立评价标准。 要想产生这样一种成就感,孔子还必须有相当的羞耻意识,因此确立这样一条标准——“邦有道,贫且贱焉”的人是可“耻”的。 一旦产生了这样一种成就感,孔子就能够意识到某些事物的力量,就能够意识到今天的此一成就感能够激活人们的自我表扬意识。 一旦产生了这样一种成就感,孔子还能够意识到某些事物的价值,就能够意识到必须有某种信念,坚信只有杰出的人才能既能有相当的联想力又能有扩充意识,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实现这样一种间接的自我表扬:从“有道”联想到“无道”,从“贫且贱”联想到“富且贵”,最终把自己的标准扩充成这样——“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产生成就感”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99、“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第八) (白话文:因为诗而振奋,因为礼而在社会上得到立足之地,因为乐而完满。) 如果说孔子在这里表现出了某种成就感,则要想产生这样一种成就感,孔子必须有某种个性,喜欢发现真理。 要想产生这样一种成就感,孔子还必须有相当的洞察力,因此而发现了这样一条真理——“诗”能够让人们“兴”。 一旦产生了这样一种成就感,孔子就能够意识到某些事物的力量,就能够意识到今天的此一成就感能够激活人们的自我表扬意识。 一旦产生了这样一种成就感,孔子就能够意识到各种事物的价值,就能够意识到必须有某种信念,坚信只有杰出的人才能既能有相当的联想力又能有扩充意识,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快速实现这样一种间接的自我表扬:从“诗”联想到比“诗”更具体一些的“礼”,又联想到比“诗”更抽象一些的“乐”,最终把自己的发现扩充成这样一个系列——“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产生成就感”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100、“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论语》“泰伯”第八) (白话文:能够让人民跟着走,没办法让人民知道为什么。) 如果说孔子在这里表现出了某种成就感,则要想产生这样一种成就感,孔子必须有某种个性,喜欢全面影响大众。 要想产生这样一种成就感,孔子还必须做出一定的努力,进行各种尝试。 一旦产生了这样一种成就感,孔子就能够意识到某些事物的力量,就能够意识到今天的此一成就感能够激活人们的自我表扬意识。 一旦产生了这样一种成就感,孔子就能够意识到某些事物的价值,就能够意识到必须有某种信念,坚信只有杰出的人才能既能陶醉于自己的本领又能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实现这样一种间接的自我表扬:指出自己有这样一种本领——“民可使由之”,承认自己有这样一种无能为力——自己对于“民”是“不可使知之”。 “产生成就感”受到了隐秘的肯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