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運生解《莊子》(2)
1、人的志向與世界的利益是什麼樣的關係? 為了反駁惠子的攻擊,莊子講了關於“不龜手之藥”的故事: 宋人有善為不龜手之藥者,世世以洴澼絖(意謂漂洗絲絮)為事情。客聞之,請買其方以百金。聚族而謀曰:“我世世為洴澼絖,不過數金,今一朝而鬻技百金,請與之。”客得之,以說吳王。越有難,吳王使之將,冬與越人水戰,大敗越人,裂地而封之。能不龜手,一也,或以封,或不免於洴澼絖,則所用之異也。[語譯:宋國有一個人擅長製作不龜裂手的藥物,世代都以漂洗絲絮為生。有一個客人聽說了這種藥物,拿出百金想買下藥方。宋國那人聚集全家商量說:“我家世代漂洗絲絮,只有很少的收入,現在賣藥方一下子就得到百金,賣了吧!”客人得到藥方,去遊說吳國君王。越國來侵犯,吳王任命客人為將軍,冬天的時候與越國軍隊進行水戰,大敗越國軍隊,得到了(吳王賞賜的)封地。(能用藥物使得戰士)手不龜裂,是勝利的原因之一。有的人因為藥物得到封地,有的人只能用此藥物去漂洗絲絮,同一種東西有不同的用處。](逍遙遊) “客”是“遠大志向”的化身。“宋人”就因為沒有遠大志向,他手頭的“不龜手之藥”也就只能使他從事僅僅掙到“數金”的職業——“洴澼絖”。“客”則因為志向遠大,通過購買“不龜手之藥”,首先使“宋人”獲得了“百金”的巨大利益;其次,使吳國成功地抵禦了越國的入侵,同時使得作為了不起的發明的“不龜手之藥”發揮出了最大的效用;最後,是使自己得到了“裂地以封之”的巨大獎賞。總之,除了非正義的“越人”,“遠大志向”讓所有的人和物都獲得利益。 “遠大志向”的價值就這樣得到了隱秘論證。 2、感情有感情的道理: 狙公賦芧曰:“朝三而暮四。”眾狙皆怒。曰:“然則朝四而暮三。”眾狙皆悅。名實未虧而喜怒為用,亦因是也。是以聖人和之以是非而休乎天鈞,是之謂兩行。[語譯:餵猴子的人分栗子給猴子吃時說:“早飯給(總量的)七分之三,晚飯給(總量的)七分之四。”猴子們生氣了。餵猴子的人就說:“早飯給七分之四,晚飯給七分之三。”猴子們高興了。(對於人來說,)名義與實際都沒有改變,猴子們卻有喜有怒,(人應該)順應猴子的喜怒。所以,聖人不執著於是非而順應萬物的本性,這就是(人與萬物的)兩全其美。](齊物論) 猴子們怒於“朝三暮四”,而樂於“朝四暮三”,高明的人(聖人)只需順從猴子們的心願就能實現兩全其美,但這並不是為了兩全其美而去遷就,而是因為猴子們的感情有自己的道理:“早飯要吃飽,晚飯要吃少”,這正是人類的經驗總結。 作為漢語成語的“朝三暮四”,如今是一個貶義詞,指的是“變化無常”。“朝三暮四”的本義,是“非最佳方案”、“不智慧”,稍加引申,就有了“應該改變”的意思。但“朝三暮四”成為貶義詞,主要歸咎於“朝秦暮楚”和“不三不四”這兩個貶義詞:兩個壞蛋一聯手,就可以把第三者的名聲搞臭。 3、謊言+謊言=玄妙的真理: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而大山為小;莫壽於殤子,而彭祖為夭。[語譯:天下沒有什麼東西比秋天毫毛的末端更大,泰山卻很小;沒有誰比夭折的嬰兒更長壽,彭祖卻是短命的。](齊物論) “天下莫大於秋毫之末”,這是一句謊言,是“以小為大”;“大山為小”,這也是一句謊言,是“以大為小”。這樣的兩句謊言被放置在一起,相互激發,讓我們想起“相對性”的深奧問題:我們在想像中一會兒拜倒在“秋毫之末”的腳下,一會兒又把“大山”玩弄於手掌之中,而且只要我們一不高興,我們一腳踩下去,就能把“大山”整個兒給踩進泥土之中,從此無影無蹤。 兩兩相加之後能成為“玄妙真理”的謊言,是具有“相對性”的兩個謊言。“相對性”可以點鐵成金。 “莫壽於殤子,而彭祖為夭”,是一樣的情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