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语类》的文化学解读(2)
1、“人之生,适遇其气” ……“故有得其气清,聪明而无福禄者,亦有得其气浊,有福禄而无知者,皆其气数使然”。(卷一) 从“聪明而无福禄者”和“有福禄而无知者”这两种人那里,朱熹似乎感觉到了不公平,但朱熹最终没有因为这样的不公平而苦恼,因为神秘的“气数”乃是此不公平的原因,有这样的神秘的原因,所谓不公平或许正就是另一种更高意义上的公平呢。 佛教用因果报应来解释人的命运:一个人这辈子的命运取决于他上辈子的所作所为。这里毕竟有公平的稀薄的影子在。用“气数”来解释命运,似乎表明人们对公平已经不再有什么追求了,更谈不上通过制度建设去实现公平了。 2、“释氏(释迦牟尼)却谓人死为鬼,鬼复为人,如此,则天地间只是许多人来来去去,更不由造化生生,必无是理”。(卷三) 释迦牟尼的说法是“人死为鬼,鬼复为人”,朱熹将之改说成“天地间只是许多人来来去去”,更将之判定为“必无是理”,因为如果释迦牟尼正确的话,则朱熹心中的那个“造化”就用不着去“生生”——源源不断地造出各种生命体——了。 释迦牟尼的说法是百分之百的错误,因为我朱熹有另一种说法。 有理有据地去反对一种观点,似乎不是我们的前人所擅长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