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这个人
秦汉之际刘邦集团的萧何,在历史上最家喻户晓的,不是他的什么功绩,而是一个成语和一个故事,成语为: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故事为:萧何月下追韩信。有意思的是,成语与故事都与韩信有关,因此,萧何对大汉朝建立的最大功绩,是否就是因为举荐了韩信,而最后又帮助吕后杀掉了威胁皇权的韩信呢?
有点吧,但也不全是。按照刘邦得天下后的最后评语,刘邦认为,他之所以能成功,主要靠三个人:韩信,张良,萧何。刘邦说:战必胜,攻必取,我不如韩信;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我不如张良;然后就是不如这个萧何了,萧何的后勤保障做的好哇,要兵有兵,要粮有粮,要嘛给嘛呀。
在刘邦所最依靠的三个人中,萧何自己占了一个,然后又举荐了一个,那就是两个了,总体占三分之二,所以这个萧何,对刘邦和大汉朝的建立,那是举足轻重的人物了,这不是虚言。
更有意思的,刘邦对萧何还有另外一个评语,就是功人,而其他的大将将军们,在刘邦看来都不过是功狗而已。刘邦的这个评语的出现,是来自一场争论,也就是争功。天下是打下来了,因此也要论功行赏了,于是刘邦集团这帮当年的小混混们,就开始争功了,争功也是争自己应坐第几把交椅。按《史记》的记载,功劳的争夺战已经白热化了,吵吵嚷嚷,大概进行了小一年,都摆不平。这多少有点像新中国开国后,评元帅大将,将军的时候,大概也争论了小一年,也摆不平,谁几个星,谁是元帅,谁是大将,谁是中将,摆不平,甚至还有气极而摔勋章,拒绝封赏的等等的奇事。
但奇怪的是,大家争功也就罢了,但普遍都对萧何不满意,刘邦要将萧何排在功劳的第一位,这群小混混都不干了,说,这萧何干了什么?我们这些人,多的,打过百仗,少的,也有6,7十仗,我们在前方拼命,他萧何,只是躲在后方鼓捣,凭什么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而且还要排在第一位?大家都不服。
于是,刘邦就说,你们都打过猎吧?众人说,都打过。刘邦又说,那打猎靠什么?大家都说,靠猎狗。刘邦说,对呀,你们这些人,不过就是那些的猎狗而已,在前面冲锋陷阵,撕咬猎物,顶多算功狗,可是萧何呢,是指挥你们这些猎狗的人,应该算功人,人和狗相比,谁更重要呢?同理,你们和萧何比,谁的功劳大呢?于是众人都不吭气了。但似乎还是有些不服。这个时候,又站出来一个人,说:汉王在关中平定三秦的时候,是萧何留守在巴蜀,为汉王提供粮草还有各种军需物资,后备兵员;在汉王出关与项羽争夺天下的时候,是萧何在关中,为汉王提供粮草军需和兵员。你们这些前方的大将,包括汉王本人,经常作战失败,甚至是全军覆没,这个时候,是萧何将兵员与粮草源源不断地供给你们,保证你们能恢复元气而再战。如果没有萧何在后方源源不断的供应,你们也许早就完蛋了。说到这里,这帮人就全瘪了,不说话了,也服了,因为事实的确如此。
如此看来,萧何这个人了不得。奇怪的是,萧何原来不过就是刘邦家乡沛县的一个县丞,一个刀笔吏而已,非常小的官,而那个时候,刘邦也不过是一个亭长,比村长大不了多少的小官,只是,那个时候,两个人就有来往,关系不错。按《史记》最后的评价,也就是司马迁先生的评价,司马迁认为,萧何本身是不发光的,大概属于月亮那种类型,而是靠刘邦的照耀,而成就了自己的伟业的。这个评价,也算中肯。
现在回到萧何在历史上最有名的成语和小故事,也就是与韩信有关的事迹。我们会有些疑问,即,萧何力捧韩信的时候,为什么刘邦会相信萧何的认定呢?也就是,萧何全力举荐默默无闻的韩信为大将,刘邦为何就按萧何的推举办了呢?将一个小人物,一下子提升为大将,完全没有过程,没有过度,甚至韩信那个时候也没有任何的战功,也没有名气,而且还是从项羽那边跑过来的,不仅是叛将,而且还要继续逃跑,最后被萧何追回来,这的确是非常奇异的一件事情。而韩信就如同一个天才,不需要实践,不需要战功,不需要一步步的升迁,而是一次到位。难道萧何的眼睛,就是刘邦的眼睛吗?大概不是,因为刘邦是见过韩信的,没有认为韩信有什么了不起,而且还差一点将韩信杀了。
这的确是一个谜。唯一的线索,是萧何与韩信谈过,两人畅谈过,结果是:萧何奇之。因此,当韩信又一次逃跑的时候,萧何就顾不上汇报给刘邦,而直接追赶,以至于有人认为萧何也逃跑了。而刘邦听说萧何的所谓逃跑不过是为了追韩信,自己都不信,认为萧何有诈。因为逃跑了很多将领,而萧何偏偏追这个刘邦也看不上的韩信。也许是萧何的奇异举动,震动了刘邦。而且萧何还说:汉王如果仅仅做一个关中王的话,不需要韩信;但汉王如果要争天下的话,那一定需要韩信。封坛拜将也就发生了。而拜将以后,刘邦与韩信的一席对话,如同后来诸葛孔明著名的隆中对一样,韩信将争天下的战略设想摆给刘邦看,刘邦听后,就服了。
萧何的眼光的确不是一般二般的呀。而且,萧何最后还帮助吕后将韩信干掉了。这样一个大才的萧何,对刘邦的地位是有威胁的。因此,萧何几次用一些自残自毁,甚至自秽的手段,博得刘邦的信任和放心,萧何也得以平和地终了自己的一生。这些手段包括将族人都入伙军中,放到刘邦身边,有点做人质的意思;还有就是买田,横霸乡里,表示自己也就那么大的想头,没有野心了等等。不过,最后的一次为关中百姓争地的行为,差一点要了萧何的命。刘邦认为萧何是故意损坏他刘邦的名声,而获得自己的好名声。最后多亏有人为萧何说话,刘邦才从狱中放了萧何。看来,为民请命也是有生命危险呀。
萧何在进入关中的时候,在咸阳,将秦帝国的很多图书表册地图等收集起来,很多人说,这些书中,也许包含那些没有被秦国焚烧的书,因为秦国焚烧天下图书,基本是焚烧民间图书,而不是官书。因此,萧何对传承中国文化还有功劳。当然也有人说,萧何收集的图书中,可能不包括经书。这个还有争论。而项羽就不行了,项羽是一把火烧了咸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