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不平庸结果却平庸
笔者这几天想来想去,发现,平庸也罢,不平庸也罢,其实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这好像很有辩证法的意思。想不平庸,结果却很平庸,而本来很平庸,结果却变成了不平庸。因此,大家也不必很执着,平庸也罢,平凡也罢,平淡也罢,都无所谓的。现在的世界本来也是一个相对的世界嘛,除了上帝之外,也没有太多的绝对的东西。而上帝自有上帝的标准,不是我们凡夫俗子的平庸不平庸所能界定的。
举个例子来说,比如夏天,天好的时候,笔者所在的小城,几乎是全城出动,为了那般?为了露营。露营是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不平庸,因为我们一直都在城里呆着,很烦,很平庸,很需要到大自然中去溜达溜达,放松一下,体会一下与山林为伴,与清风为友的与世隔绝的生活。可结果呢?结果是几乎多半个城的人,都跑到了山里,露营之地也是人满为患,大煞风景。你想避开人,结果到处都是人,你想避开汽车,可结果是到处都是汽车,你想清静,结果是到了后半夜人们也不睡觉,还在嚷嚷。其结果就是,想不平庸,却落入了平庸,还不如不去了。
再举一例,人们想上大学,为了什么,当然是为了不平庸,为了出类拔萃,可如今,中国每年招生达700万人,结果是,现在大学生毕业就是失业,官方估算只有60/70%的人能找到工作。于是,现在的大学生已不吃香了。这两年,专业技术学校又吃香起来。为了不平庸上大学,结果还是平庸。西方这边也一样,一个大学生根本不算什么。
再比如,当博士是为了出人头地,为了那块招牌,为了不平庸,可中国开始扩招博士,中国的博士产量已跃居世界第一,超过了美国。于是,有一句话叫作,博士满街走,博导不如狗。那位,美国西北大学的博士,在现在这个时候,能到中国的名牌浙江大学,应该说已经很不错了,可也许是期许太高,也可能太自负,结果就是那样了。其实,历史上,还是我们的老胡适先生很有头脑。胡适之,当年还没拿到美国的博士,听说,北大在招人,立即说,我要回去,还假冒了个博士的名,就回北大当教授去了,还好,那时的蔡元培校长是兼容并包,什么人都要,只要有才,不唯文凭论,连辜鸿铭这总拖着辫子的老人都敢要,何况一个还没拿到博士文凭的胡适之?胡适后来大概过了半年一年才拿到博士文凭。
再比如,当年,大家出国也是为了不平庸,为了成为皎皎者,为了傲然挺立,可现在的结果就是,大家都出国,都留学,留学已经臭大街了。原先,留学回国的少,海龟很牛,也很吃香,于是,大家都回国,现在海龟都没人要了,1500块,就可以打发掉一个破海龟。很讽刺呀。现在回国,会不平庸吗?会轰轰烈烈吗?否,平庸的很。只有张朝阳他们那时候回国才叫不平庸,因为当年平庸的人都留在美国了,还自认为不平庸,因为那时候,不行了的人才回国嘛。但如今,有几个人能赶上张朝阳他们?张朝阳他们的胆识魄力,不是一般的博士所能有的。 其实,美国人是最不喜欢平庸生活的,总是希望能变一变。工作变一变,环境变一变,住处变一变,总之,生活的酸甜苦辣都要尝一尝。当年,美国人从东部向西部进发的时候,有许多人,本来已经好不容易开辟好了一块地,可是,他们就要卖掉这块地,又向西进发,再去重新开垦另一块地。就这样,从不平庸到平庸,又到不平庸,来回的折腾。 笔者曾看过一个美国的小说,好像是卡弗的,说的是一个妇人,住在一个城市里,总觉得这个城市哪方面不好,于是就下决心搬家,搬到了另外的一个地方去了。可住了一段时间,又觉得那地方也不行,于是,就又搬家。最后,搬来搬去,结果又搬回了原来住的城市。这就是典型的美国人。于平庸中开始不平庸,又回到平庸,又开始反抗平庸。好像很有哲学意味。
我们也要如此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