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时期小学生活素描3
一般人对文革时期的生活描述是这样的,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要什么没有什么,什么都凭票供应,最好的职业是粮店和卖菜的售货员。原因嘛,简单,他们可以近水楼台先得月,那个年头,吃最重要。
本来这似乎是一个一边倒的结论,是万恶之文革或毛时代的一个罪责。可是,近来如今的社会生活也出现了问题:毒奶粉事件,地沟油事件,转基因食品安全问题,鱼和其他肉类的注水和激素问题,黄浦江大量死猪的问题,还有无数的食品安全问题。人们的确能吃到东西,但吃到嘴里的是什么,就说不清了。还有就是青年人的体质,是连续25年在下降,无论爆发力,忍耐力,强健力,都比过去要大幅下降。总之,就是人发虚呀,可能是胖了,但虚了。各种疾病也很多,从心血管疾病到什么脂肪肝,太多与吃有关的疾病了。
那么,文革时代我们到底吃什么呢?吃的如何呢?身体如何呢?因为身体如何与吃的如何有莫大的关系,甚至有直接的关系。因为毒奶粉是可以直接导致婴儿死亡的。
那个时候的确是凭票供应。就是每家都有一个粮证,还有一个副食本。每个月,粮食是固定的,粗粮多少,细粮多少,豆油多少,花生油多少,都是固定的。粮食供应是有定量的,按人头,也按年龄,还按工作性质,甚至性别,分得很细。比如,一般我们北方人的粮食是这样定量的,如果你12岁的话,总量大概是28斤一个月,其中粗粮,也就是玉米或高粱米24斤,其他4斤是细粮,也就是大米或白面。如果你是16岁以上,一般一个月是31斤。如果你是工人,是35斤,如果你是重体力劳动者,可以是41斤。如果你是女性,一般最高也就是28斤。
这样的粮食定量,一个问题是,够吃吗?一般来说是够的,如果你家里的三个孩子中,两个是女性,或三个都是女性,可能还有剩余,吃不完。但如果是三个大小伙子,可能会有些悬。
笔者家里是一男一女两个孩子,基本够吃。唯一不足的是,细粮太少,我们很向往全吃大米白面的生活。后来听说,南方人都吃大米,我们很羡慕,可是后来到南方上大学,发现他们吃的大米与我们不同,他们是吃的那种南方大米,不太好吃,细长的那种。而我们北方大米,是圆圆的,包括东北大米,都很好吃。后来才知道,我们细粮少的一个原因是北方种植的水稻有限,产量有限,一年就一季,很多地方因为缺水还不能种植,只有东北一些地方可以,而南方大多一年三季,因此,北方供应的大米也就那么多了。
副食品方面,也凭票供应。每个月的票也是固定的,如豆腐几斤,鱼多少,猪肉多少,但也不全是,一般季节菜不要票,随便买,如青椒,黄瓜,西红柿,茄子,豆角等等。秋天的大白菜,萝卜要票,固定一个家庭多少斤,这是过冬的菜。但有的时候也会随便买。不过,你也买不多,因为不好储存,腌酸菜也就那么多了。
鱼有的时候也不要票,我们各种鱼多吃过,带鱼黄花鱼那是好鱼,好像是要票的,鲤鱼鲢鱼一般,还有差的,如扒皮鱼,华子鱼,都随便买了。华子鱼很大,可以顶在头上,吃起来有些骚味,但没有骨头,肉很厚实。那个时候,猪肉供应定量,一个月好像就三斤,因此猛吃鱼,是一个好的选择。
比较痛苦的时期是春天,没有什么季节菜了,那个时候还没有反季节菜。白菜萝卜也差不多吃光了,因此有时候只有咸菜吃了。只是,那个时候,没听说什么菜或肉鱼有问题的,有什么安全问题的。好像那个时候也用一些的化肥,但不多,大多的菜和粮食生产,都是用有机肥,也就是现在所谓的绿色食品。因此,也可以这样说,我们这一代人,是吃绿色食品长大的,还粗粮细粮并重,这对身体很好,很健康,看来,我们都是富裕人呀。肉类也吃的有限,因此食物构成也很健康。这当然是后知后觉了,是反过去看的,只是当时的确是想能大块吃肉呀。
现在想想,如今的粮食蔬菜肉类之所以能丰富供应,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量化肥的使用,还有其他手段的使用。我们那个时候的猪肉,也就是生猪,一定要生长一年,才杀了,而现在的猪和鸡,大概三个月就杀了,都是用一些特殊办法生产的,所谓速成。如果现在停掉化肥供应,不准用那种可疑的混合饲料,粮食蔬菜都用有机肥,那么,猪鸡粮食蔬菜产量是否能超过文革时期,还真的很难说。尤其是冬季大棚的使用,其前提是化肥用得狠,否则,地力是不可能跟上的。因此,现在的食品的丰富,其本质是要数量而不要质量。吃的多了,但吃的差了。
粗粮多,也没什么,可以粗粮细做。比如玉米面,可以做那种很好吃的贴饼子。前提是要有农村那种大铁锅的灶台,还要烧柴。不过,那个时候,烧煤虽然是主要的,但也可以烧柴,当然,柴火要自己解决,就是自己去河边和其他地方,甚至山坡上砍和割草。贴饼子真的非常的香,现在是吃不到了。
很多人说,文革时期是革资本主义的尾巴,不能有自留地,也不能自己私自养猪养鸡,这大概不太准确。实际上,自留地很多,自己养猪的也很多,养鸡的也很多,没有人管。我们是住在城乡结合部的一个镇上,是矿山地区,虽然住的大部分都是工人,可是大家还是农民习性,房前屋后都有少部分自留地,院子里还可以养鸡,有的还养猪,很有意思,没有人管。我们家也养过鸡,但没有养过猪。邻居家有的就养,代价是满院子臭烘烘的。
养鸡养猪可以改善自家的生活。记得是在春天,有卖鸡仔的,那人手里面一个大菠萝,里面有几十只鸡仔,毛茸茸的,黄白色,非常可爱。我们一般买10个鸡仔,在院子里面放养。因为院子不大,平房都是连通的,一排十几家。养鸡一般是笔者的活。主要是早上将鸡放在院子中,晚上再赶回鸡窝。还要搞鸡饲料,清除鸡粪。是兴趣性劳动,父母并不强制,很有意思。看着一群鸡从鸡仔慢慢变成大的鸡群,长出大的羽毛,很有成就感。公鸡的命运比较惨,一般是长大了,大概到了夏天,就杀了吃肉了。鸡血也吃,鸡肝什么的,都留着吃。母鸡留着下蛋。到鸡窝里面拿新鲜的鸡蛋,是非常兴奋和幸福的事情。母鸡下完蛋,一般都会叫,有的时候也可以守着,等母鸡下了蛋,就可以直接才鸡窝里拿到温热的鸡蛋。有的时候,拿到鸡蛋,偷偷进厨房将鸡蛋给煮了或炒了,吃了,呵呵,那真是幸福时光呀。
邻居家有养猪的,一般是过年的时候杀猪,所谓年猪。杀完猪,要自家留一部分过年,大部分会卖掉,也没有人来管,或收税什么的。杀猪的过程很血腥,我们都跑去看,这里就不描写了。但猪肉都非常新鲜,也不要票,我们家一般去买很多的猪下水,本地人不大会吃,因此很便宜,我父母都是南方人,会做会吃,也买少量猪肉,有的时候,整个猪头买回来。
那个时候,有自留地的人家,产出了粮食,也拿出来卖,或换粮票。我们家也买过新鲜的当年产的大米,非常好吃,与粮店里面的陈年大米的味道,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
秋天买大白菜是一项很有趣的劳动。已经是晚秋了,天已经有些冷了,甚至已经下霜了,不过,太阳还好,暖暖的。好像每个家庭有定量,几百斤的样子。我们一般先派一个人去排队,菜场那边有很多人在排队,大白菜也堆得跟小山一样。有一个非常大的铁秤,叫地秤,因为还不够大,因此上面一般还有一个大的木排放在上边,这样一次可以称很多的白菜。其他人,如我,就推着自行车过去。那个时候,一般人家还没有板车,汽车当然更没有了,也有的人家是有板车的,我们都很羡慕。我们是用自行车将大白菜推回家。一辆自行车一次能运多少白菜?非常多,就看码的技巧了。自行车的头部,中部和尾部都可以码很多的白菜,然后两个人护着,推回家。这样,也要若干次才能将几百斤白菜运回家。
白菜运回家,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分一部分出来留这秋天和初冬吃,其他用来腌酸菜。不过,腌酸菜的白菜是要特殊处理的,也就是去掉其中的水分,而去水分的办法是晒。也就是将白菜在太阳下面晒。这个活基本上是笔者的。我们家是平房,而平房的一大优点是有平面的屋顶,那是可以被用来晒白菜的。一个人先上房顶,一个人在下面,第一步是将白菜运到房顶。手法是,一个人在下,一个人在上。我们一般是几个小朋友一组,先干这家,再帮另外一家,那个时候,有雷锋叔叔的榜样,互帮互助是必须的。一个人在下面抛,一个人在上边接。技巧很重要,稳准狠。当然,抛偏了,白菜又掉下来,那就要哈哈大笑了,然后互相抨击一番。白菜上了房,下一步就是晾晒。一排一排码好了,如军队一般。平房是连通的,房顶上都是我们的人,也有6,7家人的白菜。早上上房将白菜摆开,晚上再收起来,也就是堆成一堆,原因是已经是晚秋了,晚上很凉了,有霜了,必须堆起来,有时还要用席子围起来,以防冻伤了白菜。
大概晾晒一个星期左右,白菜有些干了,就可以运下房顶,再处理一下,将外围的白菜帮子掰掉,留下里面好的。腌酸菜的办法是用缸,一个或两个,看多少白菜了。白菜要用温水烫过,放在缸里,然后用温水淹过最高的一颗白菜,温水里面要放盐,最后将一块大石头压在白菜上边,再将水缸用一层牛皮纸包好,也就是不透气。大概一个月以后,就可以吃了。技巧主要是要保证白菜和水都很干净,而且是温水,盐放的要适度,再保证不透气。这两缸白菜可以吃到春节。有的人家也挖地窖,可以将白菜和萝卜放地窖里面,萝卜也可以埋在土中,要吃的时候,刨出来就可以了。
这就是自力更生储存冬天的菜的办法。大概南方地区不需要,他们应该一直都有新鲜蔬菜吃。后来储存社会化了,也就是卖菜的给大量储存,然后冬天拿出来卖,只不过要贵一些。很多人还是习惯秋天自己买,因为便宜,然后自己储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