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美为什么会发生太平洋战争
今天是太平洋战争爆发69周年的纪念日,1941年的12月8日,也有说7日的,可能是时差问题,日本发动了太平洋战争,攻击了美国驻扎在珍珠港的太平洋舰队,日美战争全面爆发。
日本和美国在太平洋上的碰撞,是20世纪东亚地区甚至也是全世界的一件大事。当我们回顾那个影响深远的二次大战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欧洲与亚洲是其主战场,而且其实主要是四个国家在打,一个是德国与苏联,一个是日本与美国,而最后的结果是苏联战胜德国,美国战胜日本。双方的联盟国家,意大利,英国,中国等,都不是主要国家,也不起主要作用。真正在较量的其实就是这四个国家。
而有意思的是,这四个国家,都是新兴国家,德国与苏联都是欧洲新兴国家,英国法国是老牌帝国,但都不是德国的对手了。而日本和美国也是新兴国家,亚洲的老牌帝国中国,那个时候也是奄奄一息,而那个日不落帝国英国,还有法国和荷兰,在亚洲的势力也是奄奄一息,因此当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的时候,基本是如入无人之境,英国,荷兰,法国的殖民地纷纷被攻击,香港,新加坡马来西亚缅甸越南老挝柬埔寨等都望风披靡,英国荷兰法国这些老牌帝国的势力,被日本清除出东亚地区。美国的势力,也一度被清除出东亚,包括菲律宾的丧失。
从后来的结果看,是日本败于美国,德国也败于苏联,那么日本和美国开战,德国和苏联开战,都错了吗?从结果看,当然是错了,可是战争之所以可以打起来,肯定是双方都认为可以取胜,否则不会开打,如果日本一开始就认为自己必败,那日本人也不会动美国。德国也一样,德国也认为可以战胜苏联。
德国敢打苏联靠的是什么?当然不是德国一国之力,因为德国当时已经打遍欧洲无敌手,只有一个岛国英国还没有投降,因此德国可以动员整个欧洲的力量,包括军队,人员和资源来与有足够力量和纵深的苏联较量。因此苏德战争谁是赢家,当时谁也难以预料。
那么日本呢?日本拿什么来与美国比拼呢?日本是一个不小的国家,人口当时有7000多万,只是土地狭小,没有资源。但在日本与美国开战的时候,日本已经占领了朝鲜,台湾,满洲,内蒙古,热河,还有中国内地和沿海的半壁江山。这个时候,日本的力量已经非常的大了,其动员的力量和资源也很多了。而美日开打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日本在印度支那南部动手了,开始抢夺东南亚的石油,橡胶等战略资源,这是美国所不能忍受的。因为如果日本整合了东南亚的资源以后,日本的力量就足以与美国抗衡了,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这是日本人的算盘。
那么美国为什么不退缩呢?原因也很简单,美国也是新兴国家,这个时候也是很强势的,不肯妥协退让。当然,美国已经退让的够多了。当日本在1931年占据了满洲,即中国东北的时候,美国没有吭气;当日本占据中国的内蒙古,热河,华北一部分的时候,美国也没有吭气;甚至当1937年之后,日本开始与中国全面开战的时候,美国也没有吭气。而我们看美国对日本的支援,也就是从1931年到1940年,当中国进行抗战的时候,美国仿佛是支持日本侵略中国的,因为美国在石油,钢铁,枪炮和其他资源方面,都是日本第一大出口国,其援助日本的资源很多,我们可以看看数据:
在1931年,美国还把价值14万美元的枪炮弹药,近600 万美元的工业装备品,7000万美元的钢铁,1600多万美元的石油卖给日本,而杜邦公司甚至把制造炸药的硝酸和氨的专卖权卖给日本的三井公司。“九一八”事变后,在日本不断扩大侵略的情况下,美国的对日贸易,尤其是对日战略原料的输出仍不断增加。1932年以后至“七七事变”前,美国供应了日本进口所需的90%的废钢铁,65%的石油与石油产品,90%的铜和45%的铅,以及扩大军事工业所必须的70%的机床(注:樊亢等编著:《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简史》人民出版社,第333页; (苏)德波林主编:《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第1卷第207页,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1937年美国出口日本的物资共28855.8万美元, 其中战争物资占58 %;1938年出口日本的物资共23957.5万美元,其中战争物资占67%;1939年,日本进口石油的90%来自美国(注:比森:《1931—1941年美国的远东政策》(T. A. Bilson, "American Policy in the FarEast,1931——1945")纽约1941年版,第85页;《珍珠港事件的历史》第371—372页; 安德森:《美孚真空石油公司与美国的东亚政策》(Anderson, "Mobil Vacuum Oil Corporation and Eastern Asia Policy of USA")普林斯顿大学出版1975年版,第224页。)。来源于CSSCI学术论文网:http://www.csscipaper.com/
看看这些数据我们会发现,美国真的一直站在中国一边吗?当然不是。原因有几个,一个是美国一直有孤立主义的倾向,对欧洲和亚洲正在进行的战争,开始都不想参与;另外一个就是美国判断,中国根本无力抵抗日本,很快就会投降,或被日本征服。还有一个原因,与英国法国当时的想法一样,美国也希望德国和日本的祸水流向北方的苏联,希望日本去打苏联这个共产国家。可是,因为日苏之间以前有诺门坎之战,日本当时是完败,而当时苏联在远东地区还有非常强大的军事存在,所以日本原来的北进方略被大本营否定,改为南进战略,就是攻占东南亚地区,并与美国一拼。而且,我们很难以想象的是,一直到1940年和1941年,美国还有对日本有非常大量的出口:
但直到苏德战争爆发前,日本所需的石油、废铁、棉花等重要战略和军需物资的大部分仍然是从美国进口。有关资料显示:1940年8月,美国政府在已经宣布主要原料、 军需品出口管制之后, 发给日本的出口石油许可证,比1940 年前6 个月的总和还多。1940 年10月,美国在日本的投资总额为5亿美元,持有日本政府公债仍达1亿美元之多。1941年头3个月,美国卖给日本的航空用油比1940年的同一时期多33%。来源于CSSCI学术论文网:http://www.csscipaper.com/
我们现在就可以看出,美国当时对日本的战略一直是在妥协和摇摆的,美国一直在避免与日本一战的。那么,为什么美日最后还是大打出手呢?这个原因也很复杂,而且也有历史的渊源。其中很重要的是,美国在1921年的时候,也就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召开了一个世界裁军会议,因为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就几乎成了世界第一强国,也发了大财,从债务国,变成了债权国,就是在美国的华盛顿开了一个华盛顿会议,所谓九国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美、英、日、法、意、葡、比、荷、中九国。在这个会议上,美国就已经防着日本了,美国用《四国公约》取代了英国和日本的联盟,还达成了一个《五国海军协定》,规定美、英、日、法、意五国主力舰和巡洋舰的吨位比例是5∶5∶3∶1.75∶1.75,从此确定了美英海军平起平坐的地位; 另外签订《九 国公约》宣布在中国实行“门户开放”、各国“机会均等”的原则,日本交出所获得的原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
这个条约对日本军队的发展,尤其是海军的发展是一个很大的限制,日本当然很不满。日本在1930年代,撕毁了这个条约,日本甚至还宣布退出国际联盟。美国在东亚的基本战略是“门户开放,机会均等”,不想让日本独占东亚的利益,包括独占中国的利益。独占东南亚的利益就更不行了。因此,后来当日本开始独占中国利益,尤其是开始攻占印度支那南部的时候,美国就不再妥协了。
我们看一看,到了1941年7月的时候,美国的底线到了:
美国代理国务卿也发表正式声明指出,日本占领印度支那南部,使得美国太平洋属地的安全,包括菲律宾在内,都遭到威胁,并能使印度尼西亚对美国的原料供应断绝(注: 1941年7月25日《纽约时报》。)。另一方面,在具体的行动上,美国也一反过去的畏首畏尾,7月26日,罗斯福总统下令冻结日本在美国的资产。2天后,在美国的支持下,印度尼西亚中止履行1940年11月12日与日本签订的向日本供应180万吨石油的协定。8月1日, 美国宣布完全停止对日本的石油供应。8月17日,罗斯福召见日本驻美国大使野村, 强烈警告日本止步,否则,美国将被迫立即采取任何和一切必要的步骤。
美国之所以一改过去对日本的经济绥靖并作出强烈反应,是因为美国真实感到了日本的行动给美国的安全和经济利益带来的巨大威胁和危机。仅以重要的战略物资锡和橡胶为例,1939年,美国从印度尼西亚进口锡的数量就是英法意荷四国进口锡总和的3倍。 世界上第一大橡胶生产国马来西亚出产的橡胶的57.9%输往美国,1940年其生产的锡78%也输往美国(注:《亚美杂志》第10卷,第4期,第140页,1941年6月。 )。1940年,美国与亚洲国家的贸易量比与拉丁美洲国家的贸易量多一倍以上。美国军方则估计,东南亚一旦落入日本人手中,美国将丧失掉橡胶、锡等重要战略物资的90%。来源于CSSCI学术论文网:http://www.csscipaper.com/
这个时候的日本,必须南进,而美国也退无可退。美国也开始全力支持中国的抗战,因为这个时候,美国发现,中国人在几年的时间里面,不仅没有亡国,还有相当大的力量对抗日本。中国人的表现令美国刮目相看。而后面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只是,日本人的胆子也很大,因为至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日本的海军的主要作战舰艇(战列舰,航空母舰,巡洋舰,驱逐舰,潜艇)的总吨位为94.4万吨,而美国人的海军主要作战舰艇总吨位为138.2万吨。日本海军只相当与美国海军的68%。何况美国的战争潜力是日本人难以想象的,战争后期美国可以动员上千万的军队,几乎是一天可以造一艘战舰,如同制造玩具。只是当时美国的战略重点在欧洲,在大西洋地区,而在亚太地区的力量相当薄弱。日本人想钻这个空子,可惜,历史证明,日本人还是想错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