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历史看周恩来 看毛泽东,必须从大历史的角度才看得清,但看周恩来,则不用,一是周的格局没有毛那么大,他在历史上的作用基本上是辅佐毛的,因此,论毛可以不必论周,但论周则必须论毛。也就是你谈周的话,你必须从毛周的关系谈起,搞不清毛周的关系,则无法谈周。这是论毛与论周的不同。这也就是所谓的从小历史看周恩来。 周恩来当然也是非常复杂的。很长一段时间,大家谈周不太好意思谈他的不好的一面,这主要是因为周的个人操守无懈可击,为尊者讳也好,给人家留面子也好,但这里有一个问题没搞清,就是将个人的品德操守和政治操守混为一谈。周毕竟是政治人物,谈政治人物必须谈他的政治操守和政治品格。毛的个人品格不太好,但这并不影响他可能有一个好的政治品格与政治操守。你的个人品格很好,但政治搞得一团糟,那你的政治品格就不行。这一点好像朱镕基到现在还没有搞清楚,朱在很多场合上还常说,他个人清廉,是一清官。其实,在中国与在欧美不同,政治家的政治品格是第一位的,个人品格是第二位的。 大奸似忠这个词在中国历史上一般会给二个人,一个是汉代的王莽,另一个是清代的袁世凯。所以笔者请大家小心使用这个词。 那么毛周的关系在历史上是如何的呢? 这要分几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井冈山时期。这段时期,毛是受到周的压迫的。毛终其一生,都没有完全原谅周的这个压迫,这在后来毛去苏联见斯大林,还要旧事重提,以及在文革后期还要提武豪事件来压周便可以看出来。 周在上井冈山以前,一直是中央的领导,位子在毛上面。而且,周有黄埔军校的底子和庞大的关系网,又有上海三次武装起义及八一南昌起义的资本,当然不会把毛放在眼里。周唯一的缺点是没有军事经验,因为周在黄埔军校一直在做政治工作,是政治部主任,军事上懂一些,但比毛和朱德这些一线的指挥员来说,肯定是要差很多的。 但周又很自负,很想在中央苏区露一手。可心里还是没底,因此,一到中央苏区,就与博古、李德搞在一起。在军事上完全听德国人李德的。这个李德在德国只是个下级军官,大概是团一级的,军事经验只有搞过城市的巷战。共产党中央的军事集团,二十几万大军,居然要听一个团级干部,还是外国人的李德来指挥,焉能不败。 周在军事上的不自信也由此而知。周得罪毛,一个是解除了毛在红四军的军权,只落个闲置,苏维埃主席。另外又将毛派的几个人物,包括邓小平下放。所以,周与邓的关系,其实不好,邓从来都是毛的人。很多人搞错了。 这个时候,刘伯承与陈毅都站在周一边,因为他们都是海归派嘛。中国的海归派和本土派的斗争就从这里开始。而毛是睚眦必报的人,所谓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后来在解放战争时期,毛以陈毅打仗不行为由,撤了陈华东野战军司令的职务,只是由于粟裕不干,才由粟裕代司令。而刘伯承,一建国,就打发到南京军事学院当院长去了。 周的三人团大权在握,可是靠李德的军事指挥,最后只好长征,就是逃之夭夭。海归派被证明完全不行。周在这一时期的责任是很大的,因此他也要为共产党的失败负责。 说周有政治智慧,或曰有政治权谋的,也可以,因为周居然能逃脱这个如此之大的罪责。因为周从来都是位于第三位。博古、李德、周恩来,周在第三;后来在延安,是张闻天、毛、周恩来。解放后又是毛、刘少奇、周恩来,周仍是第三。再后来是毛、林彪、周恩来,周还是第三。这个第三是奥妙无穷的。因为从来没有说,第一和第二联手,搞掉第三的,从来都是第一与第三联手搞掉第二或第二与第三联手搞掉第一。因此,这第三位是最安全的,是人家必须借助的力量。周深谙此道。 因此,林彪一倒,周就变成第二,很危险,成为四人帮的攻击对象,周立即就抬出邓来当这个第二,化险为夷了。这是后话。 毛周关系的第二阶段,是长征。在长征路上,将领们要清算三人团的罪责,周就开始倒向毛。当然,最后,周的人品起了作用,何况他有黄埔及南昌起义的资历,还有海外的资历。想象一下,朱德是周介绍入党的,刘伯承是海归,参加南昌起义的大部分将领都会原谅周。聂荣臻、林彪都是黄埔的,也不会难为周。至于张闻天、王稼祥他们都是海归,都要靠周的帮助。周的海外留学资本,黄埔军校资本,南昌起义资本基本就保证了周的不倒翁地位。毛只有井冈山的资本,再就是建党时是一大代表的资本,比周差远了。十大元帅中大部分都是周的同事或朋友或部下。毛也必须利用和借重周。 长征路上,周化险为夷,抬出了毛,但周并不太服气。这就到了毛周关系的第三阶段,延安时期。 延安时期,达成与国民党的统一战线,这时候,那个王明回国了。周立即跑到王明一边,大捧王明。后来,毛开始反击,靠整风搞掉王明,周也被发配到重庆搞外交去了。周后来洗心革面,痛改前非,在整风中又过了关。这时候,周才彻底服了毛。国共开打之后,毛从重庆调周回到总部,让周当毛的总参谋长。 建国后,周虽很忠心,毛还是不太信任他。很快调东北的高岗,以及所谓的五马进京,其中包括邓小平。邓为书记处书记,周要定期向邓汇报工作。只是后来高岗倒了。 后来,刘少奇倒了,再后来,林彪倒了。周安然无恙。有人说,周是毛的帮凶。这也对。用好一点的词是周是毛必须借重的对象。这也与周的性格有关。周在井冈山的时候,也想当一把手,可是他的魄力不大,性格也软,根本不适合当一把手。估计周很快也发现了这一点,所以他也就开始顺其自然,调整自己只当辅佐的周相。 我想,周在延安整风后看清了一点,就是必须跟着毛,否则,没有好下场。历史也证明,周是对的。果然,凡跟毛作对的,无论是蒋委员长,还是博古、李德、张国焘、项英、彭德怀、刘少奇、林彪,都玩完了。 当然,周最后也没有好下场,据说,周死后,毛破例在中南海放了鞭炮。 还回到品格与操守上来。周的个人品格无懈可击,当然也有人说,周在重庆时与某某如何如何,但证据不太足。而周的政治品格与毛的政治品格是连在一起的。周的悲哀之处也许在于,他不是当一把手的料,因此他必须跟定一个人,而历史让他只有选择毛。周的事业跟毛的事业息息相关。毛有功时,周就有功,毛有过时,周就有过。所以,谈周,必谈毛。周的功过,离不开毛。周在政治上没有很强的独立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