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中国未来制度的新设想
中国未来在制度方面的选择,一定要走西方的道路吗?笔者觉得也不尽然。因为中国古代的专制制度有它的很多的优点,而且也非常适合中国的本土,并且已经在中国实行和运用了几千年。而且从近代的历史看,100年前的清末,中国大规模引进西方的民主制度,开始尝试在中国运行西方的民主制度,无论是君主立宪制度,民主共和制度,都曾经尝试过,可是后来的结果,其制度的选择和应用还是向一党独大的蒋介石政权和毛的专制政权的方向前进了,我们会发现,中国的道路选择,似乎又在另一个层次上向中国的历史和传统进行了回归。
只是,毛政权,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集权,是最专制的时代,而在中国历史上的皇权统治的专制政权,大部分的时候,是非常宽松的专制,也就是一方面,皇权受到一定的限制,权力受到制衡和分权,而且还有科举制度,官僚制度,地方的乡绅地主家族的自治,等等,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了专制政权的宽松性和民意和民主基础。参见笔者的《中国专制制度的民意和民主基础》一文。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开放一下我们的思维,考虑一下,是否有可能在目前中国的制度选择方面,吸取古人的智慧,在一个新的现代化的层面上,进行古代宽松专制制度的回归,这是一个螺旋上升的回归,而不是完全照抄,而是有创新的回归。
邓小平改革开放的30年,已经将中国在毛时代的严厉的专制体制演变成了比较宽松的专制体制,也重新打造了一个在毛时代所没有的中层,中国形成了比较有活力的中层,只是邓的这个宽松的专制体制与中国古代的宽松的专制体制相比,还不够宽松,而且其专制政权和权力的来源还有问题,也就是毛后代的政权有民意支持与否的问题。
因此,笔者认为,中国现在的政治制度改革,可以考虑不是要向西方的方向改,因为西方的东西照抄来中国是不行的,而是要向中国古代的宽松的专制制度改,能改成那样,就非常的不错了。因为民主的本质有两个,一个是民意支持,一个是分权和制衡,而在中国古代的专制制度下,这个民意和分权都是有的,因此说中国古代宽松的专制制度是中国式表述的民主制度也不为过。
那么,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要改哪些?也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扩大民意基础,一个是分权制衡。现在中国的政治体制,在民意基础上有问题,原因是官员都是上面委派的,其权力来源有些问题,因为现在的共产党的政权已经不是第一代了,而是后代了,第一代的政权,毛时代的政权,是有很大的民意基础的,这个没有问题,但后代的共产党的政权,其权力来源的民意基础就有问题。而在古代中国专制制度下,其后代政权的民意基础是来自那个科举制度。因为科举制度是全民同意的,又非常的公平,任何人,无论是有钱还是没有钱,无论地位高低,都可以参与科举考试,然后就可以进入政府担任政府的官员。所以,现在的政治体制改革,就是要恢复中国的科举制度,形成现代科举新制度。这是中国官员来源的制度创新,也是官员权力来源回归民意的方式。因此,在中国官员的来源上,要恢复科举制度,由科举上来。
另外一个是分权制衡。这个分权包括舆论监督,官员监察,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自治几个部分。
舆论的监督。中国古代也是有舆论监督的,比如汉代,那个时候虽然没有报纸电子媒体电视什么的,但也是有舆论和舆情的,官场和民间都是很开放的,并不太限制人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宋代也是如此,民间还可以办学,大师们都可以自由讲学,讲的也不一定是政府喜欢的,因此,中国的言论和新闻当然要自由,要开放舆论监督。
另外一个就是中国现在的官员的监察机构,与中国古代的御史制度相比相差很远。御史制度是非常独立的机构,皇帝也要让三分,可以风闻奏事,类似香港的廉政公署。这个御史制度要建立起来,其机构基本独立,御史也是靠科举上来的人担任,也就是进士们担任。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当然还要有,这个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中国家族祠堂的议事制度,也没有什么不同,不过是扩大一些而已,还是立法机构。人民代表不能由官员担任,现役官员都不能担任人民代表。人民代表可以选举产生,因为现在中国的人民代表也是选举产生,已经成了习惯,只是选举方式有问题,改进一下就可以了,要不分党派。而且,笔者建议,这些各级人民代表的候选人,由那些参加了科举考试,中了举人,也就是通过了省里考试的人,但又没有中进士的人,即没有通过中央一级的考试的人,优先担任。
还有就是要尽量恢复地方的自治。县以下的乡镇村,都可以自治。县以下的官员,可以自己产生,选举征召都可以,也是优先由那些中了省里考试的举人担任。但县以上,还是要保持中央的控制,由中央级科举上来的进士担任。
在中国古代的专制制度里,没有政党制度,是靠派系来调整政策的。科举,就是派系的来源。唐代的党争与明代的党争,都不是真正现代意义的党,而仅仅是官僚中的派系而已,只是派系与党也很接近。其实,西方的两党轮流执政,与中国政府内的两派轮流执政也没有什么不同。因此,中国也可以不开党禁,暂时由共产党的一党包办天下,但因为有科举,共产党也会逐步消失,因为科举是不分党派的。
当然这个现代性的科举到底如何办,要仔细思量。笔者建议自由产生应试的士子,年龄不限,但要有学历的基本要求,本科以上,也可以由那些在企业或其他职业里的成名的人物,或佼佼者参加,然后这些人再参加统一的科举考试。考试可以分两级,第一级是省里的考试,通过者,称号举人,中了举人的人才可以继续参加下一级的中央一级的考试,中了的人,称号进士,有了进士称号,就可以有担任全国县以上各级官员的基本资格了。前面我们说了,举人可以优先进入各级人大的候选人和县以下自治地区的地方官员的候选人。进士及第,是进入全国县以上各级官员的一个基本资格。其实中国现在的公务员考试,多少是有这个科举的意思在的,只是需要进一步的完善。尤其是考试的题目,要严格把关。中了进士,也不是说可以立即当官,而是一个基本的资格,后面还有面试。唐代的科举考试也是两方面,一方面是考试成绩,这是基础,考试通不过,什么都没用,而另一方面是吏部的面试,韩愈就因为几次面试没有通过,只好去一个刺史家去当幕僚。还有一个就是实习,即挂职锻炼,朱元璋就搞过这个,实习不合格者,也不录用。
其实现在政府任用官员的方法,已经有这个苗头,可见中国传统力量的强大。总的来说,科举分几部分,一是考试,二是面试,三是实习,四是分配。中国人可能不适应选举,但很适应考试,科举考试有1300年的传统,要继承。君不见,现在中国腐败如此的厉害,唯一能保持清洁的,就是高考。中国搞推荐制度,选举制度都不行,因为中国人腐败厉害,猫腻太多,贿赂贿选成风,根本搞不定。历代科举考试都非常的严格,如有腐败,严惩不贷。大臣官员都可以砍头的。
那些进士们,也即是预备官员,在实习结束后,要有一个报告,确定今后的去向,一旦定了去向,就需要写一个策论,也即,如果你要去一个县里当县令,那么你的策论就是你的就职纲领,如何来管好这个县,这个县里有什么问题需要解决,而且这个策论要公开,让人们都知道。
所有的官员在一个官阶上的任职期是5年。由各级御史台监督。提升后,每一级也不超过5年。省以下官员最大年龄60岁。中央一级另定。每一级官员,5年任职期满,不获继续提升者,就下去了。被御史台弹劾者,证据确凿者,也立即下去.
这样,科举系统的行政系统和人民代表大会的立法系统就分开了,御史系统再分开的话,那么就是很大的分权,还有舆论监督。而县以下地方的自治,又是更大的分权。这样的制度,其实就是恢复中国古代的专制制度,是专制但又分权,也是民主制度之中国表述。其实,专制这个词,已经是西方的了,我们不妨称中国古代的专制制度为中国的民主制度。
这是笔者的一个畅想,好像也有一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