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反毛派的一個歷史心理分析
從1840年以來的中國歷史,不會忘記幾個歷史人物,一個就是慈禧太后,還有曾國藩與李鴻章,康有為和梁啓超,還有一個是袁世凱,另外是孫中山和蔣介石,最後就是毛澤東與鄧小平。
中國的近代歷史,如果沒有這些人,你會不知道如何的敘述,無論我們對這些歷史人物的評價如何,但我們都無法繞過這些歷史人物。這些歷史人物對近代的中國有巨大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一直持續到今天。
但是,很奇怪的是,當我們歷數這些歷史人物的時候,我們會有一個奇怪的發現,就是這些人物都曾經是歷史上的正面人物,但後來,這些人物幾乎都面臨被打倒或妖魔化的境地。大概唯一能有點閃光的是梁啓超、孫中山和鄧小平,可是,就連這三個人物,近來也遭到了極大的打擊。所以,我們甚至可以說,影響中國近代史的歷史人物,幾乎就要全軍覆滅了,這又是為什麼呢?難道我們的民族在近代沒有一個有積極意義和歷史貢獻的人物嗎?我們後代都要將他們統統打倒而後快嗎?
打倒毛澤東,也如同在以前我們打倒慈禧太后,打倒曾國藩李鴻章,打倒袁世凱與蔣介石一樣,大概也沒有什麼稀奇,包括近來的打倒孫中山和鄧小平的運動,中國人的進步仿佛是靠打倒歷史人物而獲得前進的。但是,筆者要問的是,我們將這些歷史人物打倒以後,或再踏上億萬之腳之後,我們真的就獲得了進步了嗎?我們真的就可以覺得自己是一貫正確,是真理的化身,我們就可以精神勝利,輕鬆上陣了嗎?
其實,恰恰相反,中國人有一個特點就是歷史的遺忘,打倒了歷史人物,為的是將他們遺忘,然後就可以繼續重複他們的歷史,包括重複他們的錯誤。那麼,究竟應該如何對待歷史人物呢?其實也很簡單,一個就是要將歷史人物放入當時的歷史條件下去考量,然後做出一個歷史的評價和判斷,而不是情緒化的將個人的好惡都放進去。如果我們將自己的情緒與好惡放進去的話,我們不會有一個客觀的評價,而僅僅是情緒化的評價,這樣的評價,遲早會被推翻,因為歷史就是歷史,歷史的事實也是歷史事實。
當年我們對慈禧太后是那樣評價的,對曾國藩與李鴻章是那樣評價的,對袁世凱與蔣介石也是那樣評價的,可是我們一翻開真實的歷史後,發現根本不是那麼回事,因此對於他們需要重新評價。然後我們又發現對孫中山的評價也有問題,孫的地位也沒有那麼高,孫有很多的問題,因此對於孫我們也要重新評價。
那麼對於毛呢?在毛生前的時候,沒有人敢說毛一個不字,但在毛死了一後,反毛就成了一個時髦,如果一個人不反毛,那就是腦袋有問題,就是五毛黨。好像是,只有全面的徹底的否定毛和打倒毛,中國人民才可以覺醒,才可以進步,歷史才可以前進。真的是這樣嗎?
中國人有一個習慣就是,將某一個歷史人物徹底打倒以後,將所有的壞事情都推到那一個人身上,然後,我們自己就沒有罪了,我們就是一個非常乾淨的人了,可是,我們自己真的就那麼乾淨嗎?那些歷史上的事件,真的沒有我們自己的身影在嗎?我們自己真的是那樣的乾淨而無罪的嗎?筆者非常的懷疑。
那麼,現在的中國,誰又是反毛派呢?他們用什麼方法與手段反毛呢?中國還有擁毛派嗎?
筆者一貫認為,反毛的人大部分是知識分子和那些在文革中被打倒的右派老幹部。這些人因為在建國後遭到毛的打擊,因此他們反毛很正常,非常的正常;但還有一類人,這些人是在文革中非常積極的人,緊跟毛的人,也可能就是紅衛兵,但是他們可能有一天,突然清醒了,發現毛騙了他們,毛的神人的形象也倒塌了,因此這些人就反戈一擊,開始拼命攻擊毛,海外有很多這樣的人,他們本身就是紅衛兵,現在都成了所謂的學者;還有一類人是為了趕時髦,這是更年輕一些的人,他們對毛本人沒有什麼印象,因為他們在文革的時候還太小,只是因為反毛非常的時髦,因此也參合進來。
這些反毛派的手段都有哪些呢?一個當然是全盤否定,毛的一切都是錯的,只要是在毛當政的時候發生的一切不好的事情,不管毛是否應該負責,或應該負多少責任,統統都推到毛一個人身上;反之,凡是在毛當政的時候一切好事,比如中國人口的增加,從5億到8,9億,比如人口壽命從35歲增長到65歲;比如農村農田水利工程,中國抗災能力的增強,比如中國從農業國變成工業國,比如中國人口的識字率大幅上升,教育的普及,農村也有基本的醫療保障,比如中國的軍事工業的進步,中國打贏了幾場對外戰爭,還有原子彈氫彈衛星導彈飛機核潛艇等等,這些都是別人的功勞,與毛無關。
一句話,壞事全是毛一個人的,好事也是能否定就否定,比如原子彈氫彈衛星他們也要否定,實在否定不了,那就是那些好事都是別人的功勞。這種思路真的是非常的情緒化,沒有理性在裡面,也非常的小兒科。
對於一個歷史人物,我們的評價是,好事我們必須要承認,壞事也一定不要遮掩和諉過,要實事求是。毛澤東在大躍進與文革時代,有很大的錯誤,我們當然不要遮掩,過就是過,沒有什麼要遮掩的,但是,那些過是什麼性質的過,到底有多少的過,我們也要分清楚,另外就是其他人是否也要承擔責任,包括我們自己。大躍進和文革,如果沒有毛是發動不起來的,可是只有毛也是搞不成的。
還有一個是,對於毛來說,他無論在建國前還是建國後,都一直沒有脫離戰爭心態,包括大躍進和文革,毛自己都是以打仗的心態來應對的,用打仗的方法,也是用打仗的心態來應對的。其實,毛在建國後一直就沒有停止戰爭,50-53年的朝鮮戰爭,其實可以說一直持續到58年志願軍回國;59年平定西藏叛亂;62年對印度的戰爭;69年對蘇聯的戰爭;67年-70年代的援越抗美;79年,還有鄧的對越作戰。中國在建國後的前30年,幾乎都是在不斷的戰爭中度過的,而且是應對兩個世界上的超級大國,壓力可想而知。因此那個時候,中國其實根本不是什麼和平環境。而以戰爭心態而論,死一些人,在那一代人的眼中看來,並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這是我們現在的人所無法理解的,因為那一代的人都是從死人堆里爬出來的。按林彪的話就是,活着干,死了算。
評價毛,我們必須要在一個大視野中來看。中國近代,從1840年以來,面對外敵,面對船堅炮利的列強,屢戰屢敗,喪權辱國的原因有兩個,一個就是中國是一個農業社會,沒有工業化,因此以一個農業社會去對抗一個工業化後的列強,當然必敗。儘管有人提出,中國在1840年的時候,GDP總量還是英國的三倍,但是,那個農業的GDP有什麼用?一個幾千人的英國軍隊,就可以打到北京城,拿下你的首都,你有幾十萬的軍隊有什麼用?以冷兵器對付熱兵器,是隔着代的,根本不行。還有一個就是組織化,中國是一個農業組織方式,大一統的專制政權僅僅可以統治到縣級,下面是鄉紳地主的天下,因此中國農業社會的組織形式非常的落後和鬆散,根本無法對抗列強高度資本主義化的組織方式,因此,在1895年的時候,甲午戰爭中國完敗的原因是,日本已經開始用西方的組織方式來組織人民了,是以一個全民的組織來對抗中國一個一盤散沙的農業組織,以一個小國的舉國之力來對付一個李鴻章一個人領導的軍隊,淮軍和北洋水師,中國當然也不是對手。
因此,能否工業化和有效的組織民眾,是中國近代能否翻身的關鍵。
毛的貢獻在哪裡?毛是一舉解決了近代中國其他人根本無法完成的任務,一個是有效組織民眾,一個是完成中國的工業化。毛用自己那一套,在中國廣大的農村建立了一種組織,毛消滅了地主鄉紳階級,也即消滅了從宋代以來的那個中層,而用專制的政權直接管理和組織民眾,中國人民第一次被有效的組織起來了,因此中國人就可以對抗任何形式的外敵而不懼怕了。儘管那個時候還沒有工業化。毛的第二個貢獻,就是在建國後開始了中國的工業化進程,僅僅用了20幾年的時間,就完成了中國的工業化,這個貢獻也是無論怎樣說都不過分的。
毛靠這兩個貢獻,使得中國屹立於世界而被其他的人所尊敬,這是毛最大的貢獻。
當然,毛的消滅鄉紳地主,用專制政權直接組織民眾的做法,其弊病是,一個是消滅了中國的中間階層,打擊了知識分子,個人主義也被剷除,集體主義至上。而沒有了中間階層的中國,其經濟發展必然遲緩。另外一個就是毛急於工業化,而毛的工業化又不能像世界上其他國家工業化的原始積累那樣,採取侵略和搶劫的方式來完成,毛只有靠剝削自己的農民,搜刮農民來進行自己的工業積累。這是毛的悲哀,也是全體中國人的不幸,尤其是中國農民的不幸,但是毛沒有辦法。大躍進就是毛急於工業化,剝削農民的一個例子。
但是,當我們可以批判毛的時候,別忘了一個前提,就是今天你能在這裡,在那裡品頭論足,是因為毛讓你站立起來了,是毛給了你一個挺立的脊梁。
現在我們回顧毛時代的歷史,我們在用人權,個人價值,知識,生命等等的標準來看,當然,毛時代肯定是有很多的問題的,但是,我們不要忘記了歷史,我們評價歷史人物,一定要回到歷史當中,看那些歷史人物在當時的歷史環境中是否有其他的選擇,是否有更好的辦法,而不是僅僅站在今天的立場來評論,僅僅站在今天的立場來評論沒有意義。就如同中國古代的那個滑稽的故事一樣,一個即將亡國的皇帝問那些要餓死的人說,你們為什麼要餓死,那些人說,我們沒有糧食吃,皇帝說,那你們為什麼不吃肉呢?我們評價歷史人物也是這樣,不能說,你為什麼不吃肉呢?他們連糧食都吃不到的時候,問他們為什麼不吃肉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當然,今天我們可以考慮吃肉的問題了,因為我們已經有糧食吃了,我們的脊梁已經挺立起來了。所以,我們可以考慮中國的民主人權,憲政這些問題了。
另外一個是中國的人口。中國的人口,在大的歷史變遷的時候,損失都非常的大。一個大的損失是在東漢末年,損失人口將近60-70%,因此曹操寫的詩中說,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是非常恰當的。三國的人口加起來都不到1000萬,而東漢人口有5000多萬人口。另外一個大的損失是在宋代末年,蒙古人的殘殺還有瘟疫,到明代初年,中國只有3-4000萬人口,而宋代的人口達到過一億多,損失人口也近60%。還有一個大的損失是在明末清初,由於戰亂和巨大的自然災害,清初的人口僅有2000萬,而明代的人口有7000萬,有人說也有近1億人口,損失超過70%的人口。近代最後一次大規模死亡人口是在太平天國的時候,非正常死亡了近6000萬到一億人口,人口損失在20%以上。
中國到了清末道光的時候,即19世紀中葉的時候,已經有4億2千萬人口了,這個人口在後來的100年中沒有太大的變化,也就是到20世紀中葉的時候,到1949年的時候,包括整個民國時代,都沒有太大的增長。可見,那100年,人口的死亡率非常的高,國家的救濟能力非常的有限,人口是自生自滅,人口平均壽命僅有24--35歲。民國時代的人口死亡率與大躍進時代三年的人口死亡率幾乎一樣。也就是說,大躍進三年,中國人口非正常死亡了1300萬多人,平均每年400多萬,那麼在民國的時代,幾乎也是如此,每年要非正常死亡400萬人。而在民國時代,中國的人口死亡率與世界上其他發展中國家一樣,並沒有超出。因此,只能說,在解放後,中國的人口死亡率快速下降了。人口的快速增長是在毛時代,從1953年的5億人口,到1975年的8-9億人口,人口平均壽命也到了65歲。人口的增長,有三個因素,一個是糧食的增產,一個是政權的穩定,可以提供好的救濟,一個是醫療的進步。人口壽命的增加更是依靠這三樣。
對於反毛派來說,現在是用劉少奇和鄧小平來反毛,無限神話劉少奇和鄧,等到毛被徹底打倒以後,估計就可以騰出手來打倒劉少奇和鄧小平了,因為他們的邏輯是,不打倒這些人,社會不會進步,因為劉和鄧跟毛是一樣的,都是專制嘛。而民主人權,自由是他們手中的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