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与89流血事件
在89年的学运中,邓小平扮演着一个什么形象,是一个非常有争议的问题。一般的人都会说,邓小平这个人对中国的改革贡献很大,只是在89年的时候,扮演了一个杀人犯的形象,这是邓小平一生中最大的污点。
对于老邓的形象问题,这样说也不为过,因为6.3那天,军队的确是开了枪,也死了很多的人,死的人中,有学生也有市民,具体死多少人,现在也有争议,笔者倾向于死了几百人,而没有几千人那样的夸张。因为天安门母亲这么多年来一直在找死亡的名单,可最多也就找到了几百人而已,可能都不到二百。而在天安门广场内,几乎没有死什么人,最后在纪念碑前的几千个学生是安全撤出的,由侯德健他们带出了。死人最多是在军队进军天安门广场的路上,最激烈是在翠微路,木樨地那一带,那一带是军队大院的所在地,离天安门广场非常的遥远,那里的学生应该不多,主要是市民。
军队进军天安门广场,军队可以开枪,这肯定是老邓下的命令,其他人没有这个权威。很多人为了维护老邓的形象,说李鹏和北京市委的人谎报军情,骗了老邓,以致老邓判断失误,这都是在开脱老邓的责任,老邓被骗了吗?现在出来的那个李鹏日记,不管真假,其目的就是说,下令开枪是老邓的责任,而没有李鹏的责任,其实,李鹏当然没有责任,李鹏还没有那个权威。
谈老邓的形象问题,涉及到几个其他相关的问题,一个就是89学运的定性问题,有人说,89学运是89民运,有人说是六四事件,还有人说是六四风波,对于这几种说法,笔者认为要还其本来面目,89学运就是89学运,就是学生运动,而不是什么民主运动,也不是什么六四事件,称89学运为89民运,就是非常强调89学运的民主性,而称其为六四事件,是非常强调89学运在最后阶段的流血问题,开枪问题。
那么89学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运动呢?当时官方还有一个说法是动乱,就是4.26社论的定性,这个定性当然不成立。笔者还是那个意见,就是89学运要分成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是纯粹的学生运动,与80年代以来历次的学生运动一样,呼求的是民主,反对腐败,反对官倒,因此可以称其为民主学运;后一个阶段是学运被挟持和绑架成了政治势力进行政治斗争的砝码,因此可以称其为政治学运。但无论是民主学运还是政治学运,都是学生运动,因此总称其为89学运。
谈老邓的形象问题,还有一个相关的问题就是89年国家层面的政治斗争的问题,也就是改革派与保守派的斗争问题。改革派是以赵紫阳为首,保守派是以李鹏为首。邓小平是个垂帘听政的人,如同当年的慈禧太后一样。89年政治斗争的结果,是赵紫阳下台,赵当时是党的总书记,是党的第一把手。问题是,赵不是正常下台,而是非正常的被人给搞掉了,而非正常的将党的第一把手搞掉,就可以称其为政变。
在1949年以后的中国历史中,在89年以前有三次的政变,一次就是文革,毛运用群众运动的非常手段,将国家主席刘少奇搞掉,同时搞掉了地方政府的各级官员,全部下放,换上自己的人;第二次是毛用非常手段,搞掉自己在党章中明确了的接班人,副统帅林彪,同时也在中央和军队中清洗林彪的人马;第三次是华国锋和叶剑英汪东兴联手搞掉四人帮,迎回邓小平,同时也清洗了所谓的三种人。这三次都是党内斗争,但中国在1949年以后是一党独大,因此其他的党和势力也没有资格搞政变,所以,只有共产党内部的不同派系可以搞政变。政变的一个特点就是用非正常的手段,搞掉另外一方的势力,然后让自己的人上台,夺取权力。
第四次的政变,就是89年,李鹏势力与邓小平联手,搞掉了党的第一把手赵紫阳,并在六四后,将赵的人马从中央政府和地方清除出去。而其运用的非常手段就是军事政变,调动军队大举压境,逼迫赵交出政权,顺带搂草打兔子,结束了89学运。因此,从政变的意义上看,老邓调集了大量正规的野战军入京,不是为了对付区区几个学生,而是要对付整个赵紫阳的集团。有人会说,赵没有什么权力,不值得老邓用如此的手段,大动干戈,其实不然,赵在当总书记以前,还是总理,在中央经营了很多年,势力很大,而那时的邓小平在政府中已经什么都不是了。试想,89学运开始的时候,中国整个的新闻界都是正面的报道,后来下面才发现中央好像也不统一,有两个声音,因此地方大员都不知如何是好,到底听谁的?由此可见赵的势力。
因此,89学运,正好撞在了中央权力斗争的枪口上了,也因此,后一阶段的学运就被挟持成了政治学运,而偏离了那个民主学运,而学生的命运也就此改变了。
天安门广场为什么可以被学生占据那么久?原因就是当时中央正在进行非常激烈的政治交锋,还没有分出胜负,而调动军队一直在进行,并不是在最后几天才开始的。因此,军队在很早就已经进入到了北京和北京的周围待命,并且也曾进入到天安门广场有很多次,只不过那几次都是没有携带武器,而是徒手进入的。
后来赵紫阳和温家宝到了天安门广场,试图说服学生离开,也是在显明,赵紫阳在中央的权力斗争中已经失败了。
问题是,学生运动如何在第二阶段被挟持和绑架成了政治学运,也就是学生最后是直接参与到的政治斗争中去了呢?而且,学生非常明显的是站在了改革派赵紫阳的一边,而不是保守派的李鹏一边,而且还非常明确的要李鹏下台。可是,李鹏不是一个人,而是代表了一个很庞大的势力,这个势力在80年代的改革中,是特权阶层,是腐败和官倒的主体,当然也是学生运动所针对的对象,只是,学生运动在第一阶段只是非常虚的要民主和反腐败,并没有具体的所指,这是民主学运的特点,因为学生就是学生,涉世不深,也没有什么背景,力量也有限。可是,第二阶段的学运就变了,其所指也非常的明确了,直指李鹏政府。当然这也与那个4.26社论的定性有关。但是,你可以要李鹏政府改变那个4.26社论的决定,可你没有权力要整个的李鹏政府下台,这就越线了。因此,这个时候的民主学运就变成了政治学运。有点像东欧的颜色革命了。
现在对六四的一个看法是,学生只不过是要一个很虚的民主,喊几个口号,结果却遭到了政府的血腥镇压。这是有些偏颇的,学生运动在第二阶段,是变成了政治学运,是直接参与到了政治斗争和权力斗争中去了,你如何还可以说学生只不过是喊几个口号而已呢。但问题是,是谁将普通的民主学运挟持到政治学运的轨道上去了呢?而且还蒙蔽了大多数的学生呢?
这个我们还不得而知,这就是那个所谓的“黑手”的问题。黑手肯定是有的,学生领袖也是深受其害,被人利用而不自知。普通的学生就更被蒙蔽而不知道了。
其实,当时很多的人也看出了问题,包括一些老师,他们也开始劝学生回学校,因为风声已经变了,也有许多的学生回了学校。试想,在6.3那天晚上,天安门广场仅有几千个学生在那里,可见大部分的学生已经回学校了,以前是动辄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当然这与政府反复说要进行戒严有关。但学运越来越不像学运的样子也是一个原因,很多人也看出了学运已经被挟持成了政治斗争的砝码了,当时很多人也是反感政治斗争的,也反感将学运变成政治学运的。
邓小平的身影当时是非常像戊戌变法中的慈禧太后的。由于甲午战败,康有为他们和举子们公车上书,要求变法图强,于是慈禧太后也就放手让光绪皇帝开始改革。光绪皇帝也就开始了清朝末年的政治改革。但结果是,这种政治体制的改革肯定会触犯很多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尤其是各级官员的利益,因此就不断有人到老佛爷那里告状。估计赵紫阳他们改革也是触犯了很多人的利益,因此有很多人也会到邓小平那里告状,而邓那个时候也已经退了,在政府中是什么都不是了。但邓也是垂帘听政,还有权威。
邓是如何看89学运的?笔者揣想,在学运还是民主学运的时候,邓并不在意,但当学运开始变成政治学运的时候,邓对学运的看法就变了,因为邓太熟悉学生这一套了,邓当年就是被毛所支持的学生红卫兵给搞掉的,因此邓对这样的学运是天然反感的,不论你打什么旗号,是保卫毛主席,造反有理也罢,破四旧也罢,还是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对邓来说,都一样,目的就是先要搞掉李鹏,进而就是要搞掉我邓小平。而且学运后面是有政府里的人支持的,学生的态度也是很明朗的,支持赵紫阳,反对李鹏。
那么,邓为什么会偏到李鹏这一边呢?而不是偏到赵紫阳这边呢?这大概就是与慈禧太后当年是一样的,慈禧太后为什么不偏向光绪皇帝他们的改革派一边呢?
原因可能是,邓认为,赵紫阳搞过了头,或者是赵不太听话了。邓小平的改革,一直是两面摇摆的,邓一方面要改革,但邓限定是在经济领域改革,而对政治领域不能动,西单民主墙就是一例,反对自由化也是一例。政治体制改革不能动,这是邓改革的底线。可是,赵紫阳改革,慢慢就有些涉及到了政治领域,因此,赵和邓之间就会产生矛盾。而政治领域不能动的原因与慈禧太后是一样的,因为政治体制的改革会动邓小平及其支持者的利益,包括权力。这也就是中国直到现在,政治体制改革还没有发动的原因。因为政治改革一定会触犯一些当权者的利益。而一个人怎么可以通过一个反对自己和削弱自己权力的改革呢?
所以,慈禧太后最后就偏到了保守派的一边,镇压了光绪的改革派,戊戌六君子也就出来了,砍头流血也出来了,那也是政变。邓小平也一样,也是发动了军事政变,扫掉了赵紫阳的派系和人马,也顺带扫掉了那些不知天高地厚想要搞政治的学生娃。军队进军天安门广场不是要杀掉所有的学生,而是要清场,你学生退出广场就可以了,后来也果真如此。而在进军广场的途中,那是凡有阻挡,是可以开枪和格杀勿论的。
只是,歪打正着,也许是老邓有先见之明,89年六四以后,苏联开始巨变。中国因为有军队的镇压,和六四以后的清洗,因此非常的稳定,没有发生大的动荡。而老邓在局面稳定以后,在不触动政治体制改革的底线的前提下,开始南巡,继续在经济领域改革。而中国后来的领袖们也继承了老邓的衣钵,不改政治,只改经济,于是,中国现在就变成了一个专制资本主义国家。
总之,89学运最后演变为流血事件,是既有老邓的不动政治体制改革的问题,和军事政变打掉赵紫阳势力的问题,还有保持自己的统治与权力的问题,也有学生的学运变成了政治学运的原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