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清末海防塞防之争看中国的海洋战略
在1870年代,清末的两员大将,也是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淮军的领袖李鸿章和楚军的领袖左宗棠之间,其实淮军和楚军都是曾国藩湘军的变种,曾经展开了一个海防和塞防的争论,也就是海洋防御和陆地上的防御谁更为优先的问题,也是谁更为重要的问题。
李鸿章力主海洋防御优先,其理由是,从古至今,中国的海洋方面都是一个巨大的屏障,没有什么危险,对中国的威胁,一般都来自陆地,尤其是北方,或西北方向。但是,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列强威胁中国都是来自于海洋,来自海上,无论是第一次鸦片战争,还是第二次鸦片战争都是如此,而且,刚刚在1873年,日本还有一个攻击台湾的行动,也是来自海上,因此,海洋对于中国来说,已经不是什么屏障了,而是前线。所以,海洋防御应处于优先地位,因此中国应该进行近海防御,同时在南海,东海,渤海要建立三大水师,来进行机动防御。
而身为陕甘总督的左宗棠,提出了塞防的战略,其实,严格来说,左宗棠提倡的是海防和塞防并重的思想。不过,因为左宗棠身在西北,一方面关注西北回民暴乱的事情,一方面关注俄国在新疆伊犁的动静,对老毛子在西北的野心非常警惕,也因为左宗棠对抗李鸿章的海防战略,因此给人的印象好像是左宗棠偏重塞防。其实左宗棠并没有反对海防,但是左的意思是,海防重要,但是陆地上的防御也非常重要,具体来说,新疆不能丢。原因是,京师的防御是靠蒙古,而蒙古的屏障是靠新疆,丢了新疆,蒙古不保,蒙古不保,北京就受到极大的威胁,所以,新疆必须要保,不能丢,何况俄国人已经在新疆动手了。
当时,清廷的国力已经严重衰退,国力有限,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以海防为主,那塞防就要靠后了,李鸿章就是这个观点,海防是中心,因为北京离渤海非常的近,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就是走的大沽口,天津到北京的路线,一百多公里的路程,非常的近。而新疆离开北京非常的遥远,而且都是不毛之地,留着也没有什么用。李鸿章当然想不到,现在的新疆的地下,有那么多的石油天然气和其他矿产资源。而且新疆作为一个天然屏障的作用也非常的大,左宗棠说的一点都没有错,而且,对于从新疆进入中亚,新疆是绝好的通道,而中亚这块地方,其战略地位越来越重要,否则,前苏联和现在的美国为什么要去那里呢?中亚的石油通道也很重要,如果中国能建立从新疆中亚到中东的陆地石油通道,那马六甲的瓶颈效应就会小很多。看来李鸿章多少有些短视,但李强调海防是没有错的。
当时的争论很激烈,朝廷也开了几次会议,不仅让那些身居内地滨海的督抚大员参与,还让远在西北的左宗棠参与。最后,朝廷犹豫再三,采取了海防和塞防并重的战略,也就是左宗棠的战略,同时也肯定了李鸿章的一部分想法,海洋防御要搞,新疆也不能丢。结果后来就是搞了渤海,东海,南海的近海防御和以北洋舰队为主的几个水师,同时也支持左宗棠收复新疆。
北洋水师的建设高潮,是在中法战争以后。因为法国舰队在中法战争中,全歼福建的中国水师,还占领了台湾的澎湖,封锁了台湾海峡,对中国海上和台湾的威胁很大,因此中法战争虽然中国在陆战取胜,但在海上还是失败了,再加上日本曾经的攻击台湾的行动,所以,在中法战争以后,北洋水师就很快建立起来了,而且还成了亚洲第一水师。
但后来,北洋水师在中日甲午海战和后来的接续战斗中,全军覆灭,而左宗棠收复新疆却非常成功,因此清政府后来就放弃了海防,而专注塞防,也就是专注陆军的建设,派袁世凯在小站练兵,海军就不再提了。以后的国民政府和共产党毛政府基本都是以陆地防御为主。其实,也可以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陆地还没有防住呢,还谈什么海上。因为,敌方尽管可以从海上来,可你最后还是要登陆吧,你不登陆还是占领不了和侵略不了我的。而登上陆地,那就还是以陆战为主。
其实,陆地防御本身没有什么错,只是单纯的陆地防御非常的被动,因为你无法限制敌方登陆的地点,因此你的防御是消极的,也是被动的,你根本无法知道敌方攻击的重点在哪里。敌方在万里海疆是机动作战,而你只能被动的在那里等着敌人来攻,而且还不知道敌方攻击的重点和方向在哪里,因此也很难排兵布阵。
举一个例子,就是抗日战争。全面抗战是从77卢沟桥事变开始的,这个时候,日军的攻击重点是在华北,可以沿着平汉路一路进军,向武汉逼近。而蒋介石为了避免日军快速向武汉推进,进而封闭国军和国民政府在武汉以东,所以被迫也是主动的在上海开辟第二战场,将日军吸引到上海来仰攻南京一线,也就是溯江而上。日军果然也就上钩了,将攻击重点放在了上海至南京一线,而没有沿着平汉路进军武汉。因此,那个淞沪会战就开始了。淞沪会战,蒋介石投入了70个师的精锐部队,可是最后却失利了,为什么,因为老蒋没有海军。日军可以在上海附近的任何地点随意登陆,然后从两翼包抄国军。日军还在山东青岛和烟台登陆,驰援上海,并侧击国军。因此,到了淞沪会战后期,国军非常的被动,只好全线撤退,而且,连南京都保不住,只能一路跑到武汉。因为日军已经开始包围南京。蒋介石为了迟滞日军的侧击,还不得不炸开黄河的花园口,淹死了几百万的老百姓。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放弃海洋的防御,是非常的被动的,对陆战会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因为中国东南一带的海疆,地域非常的辽阔,有一万多公路的海岸线,没有海军,是防不胜防。我们看,在抗战中后期,日军占领广州,还占领了中国沿海的大部分城市,封锁中国的东南沿海,结果,国民政府在经济上非常困难,外援也进不来,只有一条国际通道,就是滇缅公路。还有一条驼峰的空中走廊。
这在中国还好,中国有广大的土地可以作战略周旋。如果是日本,日本丧失了海军,立即就得投降。当美军进行跳岛作战,美国海军打掉日本海军的大部分军舰以后,美国的潜艇干掉了日本的大部分商船的时候,日军的海上补给线就断了,日本也就离玩完不远了。即便美国不扔原子弹,美国仅仅靠海上经济封锁一段时间,日本必然要被饿死和困死而失去战斗力,包括军事生产,因为没有钢铁,没有汽油,你拿什么作战?因此到最后也必然会投降。
老毛那个时候有什么战略,没有什么,因为中国在毛时代,海军也不行,只能防御老蒋,因此毛还是沿着蒋介石的抗战战略,搞大三线,准备随时退入大西南,靠大西南与敌人周旋,而且靠什么放进来打,诱敌深入等等,那都是没有办法的办法。放弃海洋防御,只能如此,非常的被动,与毛一再强调的积极防御的战略相冲突。放弃海洋,一定是被动防御,无法积极防御。
在朝鲜战争的时候,麦克阿瑟是叫嚷要与中国打全面战争,也就是用海空军来攻击中国的腹地,四处登陆。如果朝鲜战争没有苏联在后面做后盾,中国与美国打全面战争的话,是会打的很乱,很惨的。当然,毛已经做好了打全面战争的准备,也不怕美国与中国打全面战争,毛说,不过是解放战争胜利推迟几年罢了。笔者相信,美国与中国打全面战争,美国也不会胜利。因为美国都怕与日本在本土作战,何况中国。
现在,中国的海军日益强大,这是非常好的事情。海军强大,才可以进行机动性的防御,御敌人于国门之外。而且还可以机动性的压迫对方,才可以真正实现海上积极防御的战略。
当然,中国首先是要搞好陆地防御。以前,中国在建国后的真正敌人是苏联,也就是在陆地的北面,东北和西北。因此那个时候,重点是塞防,这没有错。但是,现在,中国的防御重点是在海上,因为中国和俄罗斯现在的关系还可以,陆地边界也没有什么争端了,而俄罗斯的远东地区,不是他们的重心所在,对他们来说,远东还是边远地区,俄国人的重心从来都是在欧洲。在远东地区,俄国应该是取守势,因为俄罗斯现在有些的衰落了。中亚方向,现在是阿富汗,美军进入阿富汗以后,对中国的西北有一定的压力,但美国迟早会退出阿富汗,那个时候,中国的压力又会小很多。在西南方向,是与印度,中国与印度还有领土争端,但印度是叫嚷的欢,可心里还是害怕中国。中国的青藏铁路一通车,印度就非常的紧张,拼命增兵。但对印度,无论是核武器和常规军力,中国还有一定的优势。而且,那里是青藏高原,打大仗的可能性很小。
而东面的海洋方面,中国要面对俄国,日本,韩国,美国,台湾,南海,东南亚,马六甲能源通道,印度洋到波斯湾,太多了。
中国如果想在海洋方面积极防御,唯一的办法就是发展海军。中国必须将敌人压迫出第一岛链,这样,才会觉得安全。南海也必须守住。美国的航母,一旦进入黄海,其攻击半径在400到600海里,可以覆盖北京天津这一带,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也在其攻击范围里面。因此,中国必须将美航母逼出第一岛链。当然,美国航母进入黄海,它自己也非常的危险,因为,中国的近岸反舰导弹,陆基飞机和常规潜艇都可以对其进行攻击。
最近,那个华盛顿航母又跑到南海的越南那里,拉越南入伙,协防中国,还声称,在秋天要进入黄海进行演习。那太好了,美航母越积极,中国的军力就会提升的越快,海军也会越发展,而且也可以拿美国航母进行练兵。
中国的海洋战略没有什么新东西,就是要保证海上的积极防御。以前,中国只能保证陆地上的积极防御,在海上是消极防御,而不能在海上积极防御,希望中国以后会做到这一点。也就是,海防与塞防并重的观点,这也是左宗棠的战略思想。
而中国现在的南海,东海,北海三大舰队和舰队基地,就是李鸿章时代海军的现代翻版。
当然,如果中国继续强大,其海洋战略不仅仅是海上积极防御的话,开始有进攻和大的海权思想和战略的话,如在明朝郑和下西洋时候的战略那样,那海军就更为重要了。不过,那是后话了。
附一:李鸿章的原话:
“近日财用极绌,人所共知。欲图振作,必统天下全局通盘合筹而后定计。新疆各城自乾隆年间始归版图,无论开辟之难,即无事时岁需兵费尚三百余万,徒收数千 里之旷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卮……而论中国目前力量,实不及专顾西域,师老财□,尤虑生他变。曾国藩前有暂弃关外,专清关内之议,殆老成谋国之见。今虽命将 出师,兵力饷力万不能逮。可否密谕西路各统帅,但严守现有边界,且屯且耕,不必急图进取;一面招抚伊犁、乌鲁木齐、喀什噶尔等回酋,准其自为部落,如云贵 粤蜀之苗瑶土司,越南、朝鲜之略奉正朔可矣。……况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疆不防,则腹心之大患愈棘……只此财力,既备东南万里之海疆,又备西北 万里之饷运,有不困穷颠蹶者哉。”李鸿章:《筹议海防摺》,《李文忠公全集》(以下简称全集),奏稿卷二十四。
附二:左宗棠的原话,太长,只能摘一部分:
奏为遵旨复陈,仰祈圣鉴事。
窃臣于光绪元年二月十二日,承准军机大臣密寄光绪元年二月初三日钦奉上谕一道,敕臣“妥筹密奏”。敬绎再四,钦仰圣虑精深,无微弗喻,凡愚臣思念所及未敢率陈者,均已曲蒙慈衷鉴谅,训示周详。跪聆之余,譬犹蛰虫怀户,一闻春霆,乃**然而有昭苏之意也。
窃维时事之宜筹、谟谋之宜定者,东则海防,西则塞防,二者并重。今之论海防者,以目前不遑专顾西域,且宜严守边界,不必急图进取,请以停撤之饷匀济海防;论塞防者,以俄人狡焉思逞,宜以全力注重西征,西北无虞,东南自固。此皆人臣谋国之忠,不以一己之私见自封者也。臣之愚昧,何能稍抒末议,上渎宸聪?顾闽浙承乏,稍知海国情形;及调督陕甘,虽拮据戎马之间,迄少成绩,而边塞征戍局势、地形亦尝留意。既蒙垂询及之,敢不必献其愚,以备圣明采择。
窃维泰西诸国之协以谋我也,其志专在通商取利,非别有奸谋。缘其国用取给于征商,故所历各国一以占埠头、征海口为事,而不利其土地、人民。该自知得土地则必增屯戍,得人民则必设官司,将欲取赢,翻有所耗,商贾之智故无取也。惟其志在征商也,故设兵轮船、议保险以护之,遇有占埠头、争海口之举,必由公司召商集议,公任兵费,而后举事。自通商定议,埠头、口岸已成,各国久以为利,知败约必妨国用也;商贾计日求赢,知败约必碍生计也,非甚不得已,何敢辙发难端?自轮船开办,彼挟以傲我者我亦能之,而我又抟心抑志,方广球善事利器,益为之备,谓彼犹狡焉思启,顾而他之,似亦非事理所有。
论者乃欲撤出塞之兵,以益海防之饷。臣且就海防应筹之饷言之。始事所需,如购造轮船、购造枪炮、购造守具、修建炮台是也;经常之费,如水陆标营练兵、增饷及养船之费是也。闽局造船,渐有头绪,由此推广精进,成船渐多,购船之费可省,雇船之费可改为养船之费。此始事所需与经常所需无待别筹者也。海防之应筹者,水陆练军最为急务。沿海各口风气刚劲,商渔水手取才非难。陆路则各省就精兵处募补,如粤之广、惠、朝、嘉,闽之兴、泉、永、漳,浙之台、处、宁波,两江之淮、徐、凤、泗、颖、亳诸处,皆可训练成军,教之招募勇丁,费节而可持久。现在浙江办法,饷不外增,兵有实用。台防议起,浙之开销独少,似非一无可恃者比也。海防应筹者只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