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女性研究毛泽东
近几十年来,对毛泽东的研究,笔者觉得是落在了一些女性学者(也不局限于女性)的手中,大家对毛的再理解基本都是跟从一些女性的研究走的,或至少是女性的研究比较的抢手,大家都爱读。笔者这里没有贬低女性的意思,因为女性自有女性的角度,也很独特,尤其女性擅长从个人,情感,男女关系等层面去理解和再评论毛,都很有特色。只是,笔者还是有一个感觉,就是如果我们对毛的理解和研究,真的就奠定在了这些女性学者的手中,那我们对毛与毛那一代人,包括对毛那个时代的真正的理解就会大打折扣,包括为什么共产党会在中国崛起,都会解释不清,也不合历史本身。
说这话并不过分。比如我们对唐玄宗李隆基的理解和解读,如果是落在一些女性和文学家的手中,她们会得出什么结论?那就是唐玄宗是因为宠爱杨贵妃,爱女色而导致大唐的盛世不再。而这如果是文学可以,但这不是历史。大唐的兴衰,与唐玄宗有关系,但与唐玄宗的个人品质没有太大的关系,而与唐代那个时候的制度,地方与中央的关系,贵族与平民的关系,地方军阀与节度使制度,中央与边关,汉人与其他民族的关系等等有绝大的关系。如果我们放弃了这些,而仅仅从个人品质来解读政治家和解读历史的话,尤其是中国的,东方的政治家的话,我们就会步入歧途。
这些女性学者研究的毛,说的不好听点,其实是用毛时代同样的搞掉人的方法,就是用生活作风来搞掉一个人。用毛的生活作风来搞掉毛,和搞臭毛,而这种方法,其实正是毛时代整一个人常用的方法。而笔者一直坚持的一点就是,对于一个政治家来说,永远是政治品格第一,个人品格第二的。一个政治家,如果个人品质非常好,但是国家搞的一团糟,那么这是好的政治家吗?当然不是。他可能是一个好父亲,好丈夫,好儿子,但不是一个好政治家。就如我们评价美国那个很杰出的总统肯尼迪一样,如果我们看一看肯尼迪的私生活,那也是一团糟的,但我们不能因此就否定肯尼迪是一个杰出的总统。当然,也许她们会说,毛也将中国搞的一团糟,那是她们的看法。对于毛是否将中国搞的一团糟,现在争议非常的大。对建国后的前30年,毛与他那一代人的贡献和错误,现在如何评价,还没有到最后有结论的地步。包括前30年和后30年的关系问题,目前也正在研究之中。包括对邓小平时代如何评价,现在也正在进行之中。
其实,我们就算是从个人私生活的角度讲,毛与他的共产党哥们儿比,也不是最好色和老婆最多的,毛至少是会排在叶剑英,刘少奇,甚至是朱德的后面,当然是会排在高岗的后面。与其他人相比,就好色而论,毛也在孙中山的后面;就年轻时代轻狂而论,毛也在蒋介石的后面,甚至在陈独秀的后面;与文人郭沫若相比,毛更是小巫见大巫。如果将毛与古代的帝王比,那毛几乎就是圣人,很多人说毛是什么毛太祖,毛皇帝,可毛能与刘邦,唐太宗,朱元璋这些人的私生活比吗?毛甚至也不能与曹操,洪秀全相比,与袁世凯也不能比。毛也与现在的共产党官员不能比,现在随便一个县级干部,都有100个情妇。笔者这里说这些,不是要与毛开托,而是说,用生活作风来搞臭毛,没有什么意义,尤其是对政治家而言,更无意义。
再比如,很多人都谈到毛的儿子毛岸英的问题,似乎毛岸英将来如果成为了中国的领导人,成为毛之后的接班人,或子承父业,那就是如何的罪孽,如何的不道德。其实这些人根本不懂中国的历史,和中国古代的皇权在权力继承方面的极大的优势。我们可以假设,如果毛岸英在朝鲜没有死,而是被毛逐步提拔,并且也攒足了政治资本,如毛岸英有早年在上海流浪的背景,有留学苏联的背景,有在农村土改和在工厂锻炼的背景,有在苏联从军和在朝鲜战场上从军和军功的背景,并作为继承人能立在那里的话,笔者可以肯定的说,中国会稳定的多,非常可能就不会有彭德怀反党集团的案子,也不会有刘少奇的事情,甚至根本就不可能发生什么十年文化大革命,还有林彪事件,甚至也没有什么打倒四人帮,华国锋叶剑英政变等等可怕的事情发生。中国的政权交接会非常的平稳。这就是中国古代皇权统治的一个极大的优势,也是西方君主立宪国家在政权交接的时候的一个优势。也就是,你别人根本不用想继承大位,别惦记了。台湾的政权稳定发展,也是因为蒋经国子承父业,朝鲜虽然有各种问题,但总体来说,政权的交接非常平稳,没有大的动荡。
有些女性学者也好像很客观,但是问题是,笔者有一个怀疑是,这些女性学者本身的出身有很大的问题,因为她们大多是出身在被毛打下去的那些高级干部,高级知识分子的后代,注意,不是那些干部和知识分子本身,而是他们的后代。这些后代,因为自己童年或少年时代的个人遭遇,而仇恨毛和毛政权,原因是毛将他们的父母搞了一下,其实不过就是几年,让他们下下乡而已,但这些人的后辈就有了恨意。而当一个人研究一个历史人物是带有恨意的,那么如何会公正客观呢?
我这里专门说是后代,而不是那些干部和知识分子本身,其原因是,这些干部和知识分子本身被毛搞下去下乡几年,其实大有收获,不仅身体好了,而且视野开阔了,也知道民间疾苦了。这有点像印度的知识分子,印度的知识分子和官员有一个传统,就是要经常下乡,至少在一生中要有几次,要到最贫穷的地方去了解真正贫民的疾苦,住上几年。所以,这些被毛再教育的干部和官员还有高级知识分子,一般后来被重新启用后,并不太恨毛,因为毛用了邓,而邓很快重新启用了他们,其实也是毛间接的启用了他们。因为毛让他们下乡,去与工农兵接触,没有坏处,包括邓小平本人,被迫去工厂劳动,并没有坏处,邓可以再次接触老百姓,来修正自己原来高高在上的,脱离人民的不好的地方。包括那个文人,后来坐到文化部长位子的王蒙,王蒙到了新疆,与新疆的老百姓在一起,非常的快乐。王蒙的心态是比较正常的,也有代表性。其实想一想,你不过就是一个干部,一个知识分子,为什么就不能与老百姓生活在一起呢,体验一下底层老百姓的真正生活呢?你有什么了不起的呢?而这些后代,对自己下乡,受一点普通老百姓同样的苦,有什么不可以,有什么可以一辈子抱怨的呢?这些人多少还是有高人一等的思想的。
可是,这些的后代就不同了,他们哭天抹泪,为他们丧失了原来高高在上的地位愤愤不平,甚至终生记恨毛,并将这种仇恨化为研究毛诋毁毛的动力。其实不过就是受苦几年,但记恨毛一辈子,用几十年的写作来发泄对那几年失去权力和地位的不满。其实这本身不过是他们红色贵族内部的斗争。他们从根本上还是看不起老百姓的。
其实我们还可以将她们与那个时代的知青来比较。知青一代,按说也是从大城市到乡村,也受了一定的苦,但我们看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影响很大的知青文学,这个知青文学现在还存在,前几天笔者还看过一个《兵团岁月》的电视剧,仍然是知青文学的延伸。但在主体的知青文学中,我们看不到他们的仇恨。知青文学的核心是青春无悔。那么为什么同是从城市到乡村,大批的,有上千万的知青都无悔呢?这些知青后来还开了很多的饭馆,布置成生产队或食堂的样子,来回忆他们曾经的美好岁月和青春时代。原因很简单,就是这些知青的地位在中国当时不是太高,他们就是普通的城市青年,而没有那些高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子女们的高高在上的地位,因此他们虽然是下了乡,可是他们高兴,也喜欢,毕竟是脱离了父母的控制,到了一个奇异的地方,而且还过青年人的集体生活,可以实现他们的理想,虽然苦一些,但他们认为自己本也不应该比乡下的老农民和青年农民更高贵。他们有平常心,所以他们没有仇恨。而且这些的知青,在后来返城后,有很大部分还参加了77,78级的高考,上了大学,成为中国在80,90年代的社会中坚力量。他们一方面有丰富的地方经验和底层经验,又有学识,成为那个时代中国的佼佼者和领头羊。他们狂飙突进的风格,和没有框框,突破一切的精神,其实就是毛青年时代精神的再现,中国在80和90年代的崛起,无论在思想领域还是在经济政治领域,靠的就是他们。
如果大部分的知青都没有什么仇恨,那么那些底层的农民,还有广大的工人,军人有仇恨吗?没有。那么在中国对毛和毛时代有仇恨的到底是谁?其实就是那些少数的被毛打下来的高级干部和高级知识分子的子女。注意,是子女而不是那些干部和知识分子本人。而像袁腾飞那些人,不过是在作秀而已,他们根本不了解历史,只是为了表演和出名。就共产党的仇人而论,可能还有那些在战争中共产党的对立面,国民党军官的后人,还有在土改当中被共产党杀掉的地主恶霸之类的后代,这些人数量很大,有上百万。
而这些年来,这些子女,这些昔日的红色贵族,尤其是女性,发表了大量的研究毛的文章和著作,包括海外的那些所谓的学者。如果我们真的按他们的研究来评价毛和毛的时代,我们会得出真正的有价值的结论吗?不可能。笔者甚至非常奇怪,一些女性会对历史和历史人物有长期的兴趣,这的确是少见。笔者对这些的研究基本就是看看,当做传奇而已,当小说读读而已。
那么毛没有错误吗?当然有,毛和他那一代的人都有错误,但我们也同样可以说,邓没有错误吗?当然有。现在中国内部的乱局和严重的局面都是邓时代所形成的,我们要超越毛时代,也要超越邓时代。但问题是,超越他们不等于完全否定他们,我们对古人和先人及历史人物的一个态度,就是钱穆先生的态度,就是要有敬意,要有温情。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情。我们评价历史人物,必须要回到当时历史的本身,不能脱离历史的本身来抽象的谈,而且还要从大处着手,从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进程着手。
研究历史人物和历史,必须要有平常心,而不是仇恨。仇恨不可能研究出真正的历史。消除仇恨吧,这是研究历史也是做人的第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