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要复兴什么样的儒家
现在在中国,很多人都在说要复兴儒家,可是,我们到底要复兴什么样的儒家呢? 因为在中国历史上,从孔子到现在有2600年,在这个期间,有很多的儒家,也有很多的儒家学派,有战国之儒,汉儒,宋儒,明儒,清儒,民国以来的新儒家,海外新儒家,大陆新儒家。而这各个时代的儒家都有不同的观点,不同的理念和新的思想的发挥。那么,我们的问题就是,我们到底要复兴哪个儒家?或哪一个学派的儒家呢?
以笔者的观察,在孔子之后,有两个影响很大的儒家学派,一个就是汉儒系统,一个就是宋儒系统。汉儒系统是以五经来解孔子,是五经加《论语》,涵盖的朝代主要的两汉;宋儒系统是以《孟子》和《大学》与《中庸》来解孔子,主要是以《孟子》解《论语》,涵盖的朝代有宋代和明清。
笔者的基本观点是要抛弃宋儒系统,回到孔子本身,也就是回到《论语》本身,同时可以参考五经来读。因为孔子说自己是述而不作,修订了五经,因此五经里有的思想是可以看做是孔子的思想的,但我们还是要抛弃汉儒董仲舒的传统。
那么,为什么笔者要抛弃宋儒系统,也就是抛弃孟子一系的思想体系呢?主要的原因是,孟子的宋儒体系,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是就是他们远离了孔子是本意,远离了孔子中庸思想的教训,变得极端,而极端就导致了他们的思想的不能有独立的品性,他们的思想有非常严重的依附性。其依附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就是依附统治阶级的思想,作为与法家思想对立和互补思想的存在;一个就是对专制政权本身的依附性。汉儒的思想,也有非常严重的依附性。这是孔子以后,后代儒家思想的一个致命的问题。
但是,孔子的思想就没有这种依附性,因为孔子的思想上承天道,下承周代文明和中国古代典籍。孔子本人的思想虽然在他生活的时代还不太被人们接受,但孔子没有妥协和调整,孔子最多就是退下来教导学生而已,而不是像汉儒和宋儒那样,为了成为显学,而改变自己,搞得自己有了非常强的依附性和非独立性。
孔子的思想,是中庸而平和的,平衡的,博大的,独立的,自己就站得住的。而孟子一系的思想正相反,是反中庸的,不平衡的,狭小的,不独立的,自己站不住的。下面我就简要分析一下,孔子思想的中庸本性和孟子一系思想的反中庸本性,以及孔子思想的独立性和博大性。
笔者读孔子的思想,读《论语》(剔除孔子学生的思想),发现,孔子思想的一个非常伟大的地方,就是孔子思想体系的各个概念之间,是非常的平衡的,是有中和之美的,有中庸之美的。相反,在孟子的思想中,孟子是向一个非常偏狭的方向走了,曾子,子思,孟子,程朱陆王这一系人的思想,都是向一个远离孔子思想的方向走了,他们的思想不仅不是中庸,甚至是反中庸,连程朱所提倡的《中庸》那篇书,本身也是反中庸的。这真的令笔者非常的惊讶。
关于孔子思想与孟子思想的区别笔者已经在很多篇的文章中谈到了,现在再从中庸的角度来谈一次。
如果套用《中庸》里的一句话,就是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我们甚至就可以说,孔子是君子,而孟子是小人了。我这里不是贬损孟子,孟子也有孟子的独到之处,但从中庸的层次来说,宋儒和明清时代的人将孟子称为亚圣,实在是在玩孟子。因为,宋儒和明清时代的儒家在表面上似乎都在拼命讲中庸,还将《中庸》这本秦汉时代儒生的作品,从冒名的《礼记》中抽出来,进入了《四书》,将《孟子》也进入《四书》,可是,孟子的思想是如此的极端和偏狭,如何可以算得上是有中庸的意思在呢?《中庸》里的思想也是如此的不中庸,如何敢称其为《中庸》呢。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无论程朱也好,后来的王阳明也好,都是反中庸的,都是偏向一个极端的方向的,都是将中国文化的核心引向背离孔子思想的方向的。
孔子在《论语》中,是提到过中庸这个概念的,并且认为在当世,能达到中庸境界的人是非常的少的。而孔子思想的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各个概念之间是平衡的,有中庸之美,而孟子的思想是反中庸的。
我们可以对照着来看。
孔子的道的概念是很大的概念,而孟子道的概念是偏向人性的方向的; 孔子认为人的本性是不善不恶的,而孟子认为人性本善的; 孔子认为人是很难达到尧舜的境界的,而孟子认为人人皆可为尧舜; 孔子认为圣人与仁人都是内外,是内心与外在行为的统一,也是非常难以达到的,而孟子认为圣人与仁人是以内心的道德为主,伯夷柳下惠都是大家的榜样,也是人人都可以达到的; 孔子认为君子是最重要的一个培养目标,而孟子的目标是圣人; 孔子认为贫富与贵贱没有道德的含义的,取之有道就可以了,而孟子偏向贫富贵贱本身就有道德含义; 孔子认为人们首先要生活小康,之后达到富裕,然后才可以教化,孟子认为人首先要教化,道德第一; 孔子认为富国强兵与道德教化同等的重要,孟子认为道德最重要,有王与霸的极端对立; 孔子的治国理念是以礼治国,而孟子是以德治国; 孔子认为治国最重要的是信义,其次是富国与强兵,孟子一系认为治国在个人的德行,富国强兵就是霸道。 孔子反对以怨报怨,也反对以德报怨,而赞同以直抱怨,以德报德,而孟子一系是主张以德抱怨的,是道德至上的。 孔子的礼是指周礼,有契约和信义的意思,孟子的礼仅仅是礼仪与修养; 孔子论仁,除了可以从爱人方向论,还可以从礼的方向论,如克己复礼,天下归仁;孟子的仁与礼无关,只与人有关,所谓仁者,人也。 孔子的核心思想是礼,也即周礼,孟子的核心思想是道德,是圣人。
孔子因为看到了将人的本性列为善或者恶都是有问题的,因此孔子只是说,“性相近,习相远”,就是人的本性是很接近的,都差不多,说不上善恶,而是习俗和世俗流俗将人向善和恶的方向改变了,人才有了善恶之分。因此,使人向善当然是应该教化的,道德是起作用的,但富民在使人有尊严和有道德方面也是非常重要的,民不富裕是谈不上尊严,也谈不上教化和道德的。用信义和契约的礼来治国,再辅以富国强兵,而不是道德至上,效果会更好,也更平衡。而礼是内有仁的支撑,外有契约的支撑,核心是信义,这才是治国的根本。
就个人修养来说,君子是在中庸的地位的,君子比圣人要低,比小人要高,是一个非常现实的修养方向,而君子本身是有六艺作为基础,是文武双全的,当然也是有中和之美的。贫贱富贵本身没有道德的高下,关键是你如何取得的,取之有道,就是高尚的,取之无道,就是可耻的。而对待怨,对待不公,采用的不是以不公对不公,以不善对不善,也不是以善对不善,而是要公正和公义之心,要以直抱怨,以公平公正之心对待怨,该如何就如何,该惩罚就惩罚。在对待他人方面,每个人都要时刻反省自己,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所以,孔子的思想是内与外,物质与精神,道德与契约,文和武,恶与善的统一,是真正的中庸。
而孟子他们正相反,将物质与精神割裂,将贫富与道德割裂,将以德治国与富国强兵割裂,将王与霸割裂,将内心修养和外在的事功割裂,将德与礼割裂,总之,是偏向道德至上的路子。
这些仅仅是举一些的例子,还有许多。总之,如笔者以前说的,孔子的思想是前后贯通的,所以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而孟子的思想也是前后贯通的,也是一以贯之的。但孔子的思想是中庸的,而孟子思想是偏狭的,是反中庸的,是割裂各种关系而偏向道德至上的。孟子的思想与程朱陆王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所以称其为孟子一系的思想,这也就是程朱要将孟子抬高,进入《四书》与孔子并列的原因。
我们再来看看《中庸》这部书。《中庸》看起来是讲中庸,其实不然,里面讲中庸的思想非常的少,主要是谈尧舜,谈性,谈诚,谈孝,谈修身,谈道德,谈以德治国,并且是将大道的概念缩小,缩小到人的小范围里,而且还假托了很多的子曰。所以说《中庸》是子思所作,授予孟子,当然是假托,但可能从思想的相传的角度讲,也有道理,因为他们是一派的,只是,《中庸》成书是在秦汉之际,因为里面竟然提到了“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这当然指的是秦帝国。因此我们说,《中庸》本身的思想是偏向一隅的,是反中庸的。
我们看,《中庸》一开篇就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这就将天道的范围缩小到仅仅与“性”相连,这大道被如此的对待,真的可怜。这当然不是孔子的思想。这是宋儒与明儒的思想,与王阳明的四句教也很像。王阳明比朱熹他们的范围还小,偏向心学与良知,将朱熹的格物缩小到为善去恶,仅仅在道德伦理的层次,真的是偏的可以。
一个如此偏狭的学派,竟然统治了中国思想达700年的时间,中国的文化在他们的带动下,跑向了道德第一的狭窄的路上,最后的结果当然是中国人的道德也没有怎么的好,也没有如何的高尚,但还津津乐道以道德自居,从宋到明,被外族和蛮夷的蒙古人和满人连灭两次,中国的文明就此衰落,一蹶不振。现在有些人又开始打出宋儒明儒的旗号,当然是化了妆的旗号,以什么大道的旗号,圣贤之大体的旗号,再次来蒙骗中国人,我们真的要小心。
而儒家思想在孟子和战国以后之所以没有了孔子思想的中庸性和博大性的原因在于,从孟子开始,孟子的时代是战国时代,是兵家和法家思想大盛的时代,儒家思想要想与兵家法家思想一争高下的唯一办法就是祭出道德至上的大旗来弥补兵家法家的不足。而后代的秦也好,汉也好,都不是靠儒家起家的,靠的是兵家法家和道家思想起家,因此,汉儒的兴起本身就是一种弥补性的,附庸式的。儒家思想和儒生从汉以后的依附性,就是从此产生。因此我们可以看到,从汉代开始,儒家基本就是现政权的一种附庸与补缺,也就是,历代的统治者开国都不用儒家思想,而基本都用兵家和法家的路子,然后在政权稳定了以后,都是采用的外儒内法的统治模式,儒家思想因此就只能沿着孟子的路子走下去了,也就是道德至上的路子走下去了。到了明清,这种依附性和道德至上的本性达到了极致。
而近代,当清末的专制政权灭亡了以后,儒家就失去了依附之所在,因此也就消失了。现在,孟子一系的儒家思想想要死灰复燃,其唯一的依附对象就是专制政权。如果中国的政府从现在的专制政府变成了民主政府,这个孟子一系的儒家思想就没有什么用了,只能在修身养性上有点用处。因为,孟子一系道德至上,以德治国的思想的核心是附庸性的,是附庸在皇权的专制思想上的,没有本身的独立性,是一个儒法融合的局面,如果没有了法家兵家,这个依附性的儒家也就站立不起来。
但是,孔子的思想不是这样,孔子的思想是中庸而博大的,自己就可以立起来,不需要依附什么。因此,如果我们要复兴儒家思想的话,我们不可能去复兴那个孟子一系的思想,那是僵尸。我们复兴的只有孔子的思想。尤其是在这个民主时代的大变革的时代,因为孔子当时所处的时代是分封制的,分封制比专制独裁要更贴近民主,也更有独立性与生命力。因此,孔子的思想中,有非常多的自由民主的思想有待我们去发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