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大学离“大学之道”越来越远
中国的大学很想一下子成为世界的一流大学,似乎也下了很大的力气,前几年是合并之风盛行,近几年是到处盖大楼,建新区,硬件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也到处聘请所谓的大师,采用所谓的欧美体制,可是,中国的大学,改革来改革去的结果是,作假成风,抄袭成风,扩招成风,功利主义盛行,真正的学者,真正搞研究的人,自由的学术精神是越来越少和稀薄。
据说,中国大学的论文数量已经是世界第一了,毕业的工程师的数量也是世界第一了,可是,其论文的被引用率极低,可见,那些所谓的论文大多数没有什么价值,不是抄袭就是是山寨;工程师虽多,可是到现在中国的汽车也没有什么叫的响的自主汽车品牌,飞机的发动机大多还要进口。那么,中国现在的大学的问题何在?我们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中国的大学离真正的大学之道愈来愈远。这样的搞法,如何会产生世界一流的大学呢?如何会产生世界一流的学者呢?如何会产生真正的创造可以教别人来“抄袭”呢?
现在有一个似乎很普遍的现象,很有趣,也有可比性,就是中国的大学离“大学之道”越来越远,中国的佛教寺庙离佛学和佛愈来愈远,同时,教堂里的基督教离基督也越来越远。
这些总结也可能有些以偏概全,不过这些现象肯定是存在的。为什么大学里面没有了大学之道,寺庙里没有了佛,教堂里没有了基督呢?这些地方本来是应该最有大学之道的地方,也是最应该有佛的地方,也是最应该有基督的地方,可事实经常是相反的。
那么大学是什么?大学之道又应该是什么呢?中国现在流行一句话叫,大学里,有大楼没有大师,或有一堆的假大师。其实佛教寺庙也如此,寺庙修的是愈来愈壮丽,也越来越有钱,可是里面却没有了佛,有的只是世俗的功利,你到寺庙中是找不到高僧和佛的,也有一堆的假高僧在那里。教堂也是一样,教堂修建的也是愈来愈华丽,也越来越有钱,可是里面却没有了基督,有的是一个组织,或中产阶级俱乐部,或一些的假师傅。
我们这里的“大学之道”不是指的《四书》里的那卷书《大学》里面说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而是指的我们一般称为的大学,里面的精神应该是什么,当然,说是明明德也没有什么不对。不过,我们的范围要更广一些,那么,我们指的大学之道到底是什么呢?
我们还是要回到大学之初,看看世界上的大学,在刚刚建立起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我发现,很多的时候,对于很多的现象,我们都要有一个复古的心态,就是看看现在这个已经走样了的东西,在它最初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因为在最初的时候,往往是最“真”的时候,后来就不知道变成什么了。
其实,所谓的大学,就是做学问的地方,或者是寻求真理真道的地方。在古代的时候,无论是中国的大学还是西方的大学,都是先有大师,先有老师,后有学生,再后才有大楼的。大学,就是一群有学问的人,探索学问和真理真道的人的聚集,是一群人,而不是建筑。大学的精神,也就是大学之道,与大学采用什么体制也没有什么直接的关系,与大学的管理方式关系也不大,但与大学是否有自由的精神,独立的精神关系很大,与是否将真道放在第一位有关。
我们先来看看中国。中国是什么时候有大学的呢?一般认为,近现代的大学,是以北京的京师大学堂为代表,也就是北京大学的前身,是19世纪末建立起来的。这里的现代大学的意思主要指的是大学的制度,管理体系还有学科的配置,而不是指的大学的精神或者是大学之道。难道在中国古代,一个有如此丰富灿烂的文明的中国,在古代的时候竟然是没有大学吗?当然不是。中国自有中国的大学,其体制与管理方式及学科的配置方式与西方不同,但就大学之道与大学精神来说,那是相通的,或基本是一致的。
中国的孔子,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办大学的人,因为孔子开创了不问出身,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孔子是中国第一个大学教授,而且也靠教书生活,孔子是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物,是很纯粹的一个学者和老师。而在西方,古希腊的众多哲学家们,也开始了办学和教授知识,如柏拉图的雅典学园。
孔子教了许多的学生,柏拉图也有很多的学生,柏拉图的一个最得意的学生就是亚里斯多德。孔子的学校,柏拉图的学园虽然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可是,也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在其中,有着非常深厚的大学精神和大学之道。近代西方大学的起源,在12世纪的时候,也不过是几个老师,教几个学生而已,一个老师,就是一个系,几个老师就合成一个大学。有所区别的是,现在的大学在很多的层面已经背离了孔子与柏拉图的教育精神和大学之道。
孔子的教学是非常的自由的,也是学以致用的,是将追寻真道放在首位的。孔子的上课方式是启发式的,也是问答式的,也是因材施教的,但不是授课式的,而且孔子与学生是生活在一起的,也就是吃喝拉撒睡都在一起,所谓言传身教。孔子还经常带着学生到处游玩,包括带学生春游,不仅兜风而且舞蹈,甚至还带着学生周游列国,去外国实地考察,民风民情与政治地理文化,与后代大学的老师带学生实习考察也差不多,但要比其深入得多。现在想来,如果我们能有幸做孔子的学生,那该是如何幸福的事啊。
孔子的治学方式当然是独立而自由的,而且还是私学,即私立学校,不受政府控制,言论与治学都是自由的。在这样气氛的学校中,才会开启智慧,才会学到和认真探讨真正的知识和真道以及做人的原则和方法。这就是孔子的大学之道,孔子的大学精神。
后来中国的儒家治学传统,基本继承了孔子的大学之道和大学精神。尤其是在宋代的时候,有很多的书院,总数有好几百,最有名的是四大书院。这些的书院,都是私学,不受官府控制。当然,后来有些书院官府也部分参与进来,主要是经费方面,但不是主流,主流的书院还是私学,私立学校。二程他们在嵩阳书院,朱熹他们在白鹿洞书院。他们也都在全国的书院巡回讲学,朱熹他们都到过岳麓书院讲学,朱熹还亲自撰写了白鹿洞书院的规则和宗旨。书院的治学方法,不是授课式的,而是老师和学生互相探讨式的,是教学相长,老师和学生之间,学生和学生之间互相砥励,相互激发,形成一个非常自由而又宽松的治学氛围,大家都以探视真道和真理为治学的唯一目的。所以,有宋一代,哲学大兴,文学大兴,科学大兴,文化大兴,达到了中国文明的高峰,这不是白来的,与宋代书院系统的建立和普及有非常大的关系。书院的精神,就是大学之道和大学精神的最好的体现。
也许有人会说,孔子和宋代的书院的治学方式有点像带研究生,博士生,而不是教本科生。表面上看似乎有些像。其实关键的不是形式和方式,而是在于大学之道。你形式上作的再像,你带博士生,可是,如果没有大学之道在,没有自由的治学精神,没有将对真道和真理的追寻放在首位,你博士出来后,照样什么都不是。
我们再看看西方的大学。西方大学的建立,公认的是在12世纪,几乎与中国宋代的书院系统同时,也无怪中国的湖南大学现在仍认为岳麓书院是他们的前身,因此湖南大学建校的历史有上千年,比北大他们古老多了。武汉大学也说他们的前身有一个什么书院,因此建校历史也比北大要悠久。这个当然有争议,湖南大学不过是学校现在的位置在岳麓书院的地方而已,其传承上与岳麓书院没有什么大的关系。但他们都认为,中国的书院就是中国的大学。因为孔子毕竟只有一个老师,一个老师好像不太像一个大学,大学最起码是有一些的老师,教不同的课程。当然,孔子一个人教很多的课程,文史哲音乐都教,还教数学和射箭及驾车,说是一个学院或大学也不成问题。因为孔子讲六经,六经里的诗经算是标准的文学,周易,尚书,礼记都可以算哲学或历史,春秋是标准的历史,而六艺中的礼乐射御书数,也是孔子要教的。
所以,孔子的大学是一个老师的大学。
西方的大学最早是在12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的巴黎。那个时候一个老师带几个学生,就是一个系或学院。而且,最早的大学都是神学院,以教授神学为主,主要的科目有神学,修辞学,语言学,逻辑学,天文学,数学等等。后来将世俗的医学,文学和艺术加进来,又慢慢的独立出去,形成了现在大学的样子。因为大学一开始是神学院的一部分,是教会办的,因此,大学就独立于世俗的政府,不受政府控制。后来大学又从教会中独立出来,因此西方的大学都有自由办学和独立办学的传统。思想自由,办学自由和独立,是西方大学的品格。请参看笔者的《西方的学术为什么可以独立》。
西方大学的大学之道,与中国孔子的传统,与中国的书院传统是非常的接近的。
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是,谁应该来执掌大学?笔者觉得,应该是那些真正在某一领域已经有了成就的人,而不是学历。请问,孔子有什么学历?二程,朱熹他们有什么学历。但他们是真正的学者。笔者的观点,就是大学的老师,也应该采用征召制,就如同笔者曾经写过一篇关于治国精英的拣选应该采用征召一样。大学应该征召那些在社会上已经成名的人物,即那些在某一领域已经成名的人物来执教大学,而不问其学历。这就如同当年那个蔡元培执掌北京大学的时候一样。蔡元培几乎就是唯才是举。辜鸿铭当时没有什么学历,但辜鸿铭已经成名,有实际的学术能力和见识;胡适当时还没有得到大学的博士学位,但胡适在新文化运动中已经成为了骁将,也已经成名。鲁迅有什么学历?鲁迅的学历是非常低的,医学专科学校也没有毕业,但鲁迅也可以到大学中讲课,可以到北大,北师大讲课,现在北大的校徽还是鲁迅当年设计的 。因此,将这些人物都征召进入大学执教,这样的大学,与那些唯文凭是举的庸碌大学不可同日而语。其活力和创新力当然不同。
那么,为什么我们要说,现在中国的大学离开大学之道越来越远了呢?因为,现在中国的大学,对真道和真理的追寻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功利主义的目标。你在里面真的学不到什么,可能唯一学到的是一些的技艺,一些的手艺(指理工科),然后混一张文凭。而文科,基本上是连手艺也学不到,可能会背一点的知识,更不要说是什么文化精神,什么独立意志独立精神了,创造精神就更谈不上了,在大学里更学不到如何做人。功利主义的风气在大学里蔓延,没有独立之人格和独立之精神,没有自由治学的精神,那又谈何创造?所以中国大学现在是抄袭成风,山寨成风,唯文凭成风。教授都成了叫兽了。很多大学,连以前的专科学校都不如,现在竟然都升级成了大学。
这样的大学,如何会成为世界一流的大学?不可能。笔者觉得,中国的大学,虽然其体系是欧美的,但是其精神不是欧美的,因为首先是没有自由办学的精神,也没有独立的品格,因此中国的大学现在也不是中国古代孔子和书院的传统,中国的书院传统已经失传了。因此,现在,首要的是要恢复中国古代的书院传统,书院精神,也即是大学的精神和大学之道。尤其是文科,更是如此。要恢复孔子的教学方法和精神。同时要真正理解和借鉴西方大学的真精神,而不是什么管理模式,盖什么大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