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1949, 中国民主政治制度的一个尝试
从二千年前中国古代到今天,中国似乎都是在中国专制制度的统治下。共产党曾经给孙中山的一个评语是,推翻了中国二千年的皇帝。不过,从今天来看,这个推翻皇帝的意义就不大了,因为中国的专制制度并没有改变,其统治方式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不过是从皇帝的世袭到共产党一党独大的世袭。
而对共产党而言,从毛泽东到邓小平,是经过了一个从严厉的专制制度到比较宽松的专制制度的变化,有点类似于从明清以来的严厉的专制统治回归到汉唐宋时代的宽松的专制统治。邓小平的历史意义就在这里。
但在中国近代,从1911--1949,中国曾经有过一个统治制度的民主化尝试的过程,只有30几年的时间,非常的宝贵。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无论是评价孙中山,还是评价袁世凯,评价北洋政府,评价国民党的蒋介石政府,一直到评价共产党毛泽东的政府,都只能在这个框架中进行。
大陆上世纪90年代的学界,对中国百年的文化有一个基本的判断,就是救亡压倒了启蒙。意思是说,从清末到五四,很多中国人提倡科学与民主,进行中国式的启蒙运动,可后来,因为外敌入侵,因为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国就被迫从启蒙转向了救亡,也从科学与民主转向了反科学与反民主。他们基本是从文化的意义上说的。笔者借用他们的文化意义到政治制度的方面,其结论就是,从北洋政府到国民党,再到共产党,直到新中国的成立,中国从民主制度的尝试及建立,又慢慢转向了中国专制制度,专制制度又复辟了,唯一的变化是没有了世袭的皇帝。
那么这个从专制到民主,再从民主到专制的变化是如何开始及进行的呢?
从戊戌变法开始,就开始了中国从专制到民主制度的变革。中国的民主制度的变革向两个方向发展,一个是君主立宪制,一个是共和制。康有为、梁启超是君主立宪制的倡导者,而孙中山是共和制的倡导者,他们的矛盾和对立其实并不大,因为无论是君主立宪还是共和制,都是民主体制,可后来对他们的评价却立足于要不要皇帝上,这本来是一个枝节的问题,并不重要,可被夸大了。这反而掩盖了一个更大的东西,就是复辟了专制制度而没有感觉。
对袁世凯的评价也是集中在这上面,原因是袁世凯要称帝。其实袁世凯要称帝,当皇帝,当然现在也有人说,袁世凯也不是自己要当皇帝的,也不是要回到清朝那个皇帝上,而是君主立宪制的皇帝,其实质还是民主制度下的皇帝,如同英国与日本的君主立宪,只不过袁世凯修改了临时约法为约法,增加了总统的一部分权力而已,那与后来共产党对专制制度的真正复辟是有天壤之别的,可被国民党和共产党给夸大了,因此就大大地贬低了袁世凯的历史地位。
袁世凯在称帝前,是请回了那个大人物梁启超的,因为梁启超是君主立宪制的倡导者,但康有为没有回来,因为康有为是要保清朝的皇帝为中国君主立宪的皇帝的,康与梁的区分就在这里。梁启超是无所谓的,谁当皇帝都可以,但必须是君主立宪体制,我们看,梁启超是抓到了君主立宪制度精髓的,但有点缺乏现实感。我们看日本,如果当时的日本不是迎回那个700年不在位的天皇,而是另立一个贵族当君主,那肯定不行,因为当君主是要资历和传统的认同的。袁世凯很快倒台就是这个原因,他没有被大家认同,因为他的资历太浅。
其实中国是有可能实行君主立宪制的,而且也是康有为梁启超他们那么坚持的一个原因。因为中国有二千年的帝制传统,一旦没有了皇帝,连老百姓都不适应。老百姓还是要找出一个皇帝来领导他们。后来我们看,在陕北的时候,陕北的老百姓就唱出了东方红,也就是他们希望毛泽东作他们的皇帝。现在的中国人还是一样,希望出来一个邓小平,希望出来一个胡锦涛,再希望出来一个什么。这是没有办法的,是一个惯性的问题。
笔者一直在想,中国为什么没有实现君主立宪制?到今天为止,笔者都为此遗憾。因为君主立宪制度,毕竟还是民主制度,比现在的专制制度要强很多,也比较适合中国人的传统与国情。笔者看起来似乎很像康梁一党。
要谈罪魁祸首,当然是那个孙中山。还有一个原因,是很不幸运,我们中国最后的一个皇帝是满族人,如果是汉族人,是汉族人的帝王,那君主立宪就很可能成了。
孙中山提出的国民革命的三大目标的第一个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要赶走满族人。这个提法很有煽动性。因为汉人毕竟是大多数人。但是,驱除了满族的皇帝,谁来做皇帝?就没有人选了,因为当皇帝一是要资历与传统,二是要有信誉与威望的。袁世凯没有资历与传统,因此他必然倒台;而满族人由于近60年来丧权辱国,一败再败,签了一大堆的不平等条约,因此没有了信誉和威望,所以在中国就找不出一个人来当皇帝了。何况,满族人还是异族。
这可能就是中国的不幸吧。后来还有个张勋复辟让溥仪当皇帝的小插曲,可见当时君主立宪的势力还是很大的。但在后来共产党的历史中都没有指出无论是袁世凯还是张勋,他们想复辟的是君主立宪制的皇帝,而不是专制制度下的皇帝。两者的差别太大了。
其实在清朝的末年,慈禧太后还在世的时候,清廷已经开始了君主立宪的准备,包括预备立宪,包括派10大贵族去欧洲和美国考察各国的民主制度,还定下了预备立宪的时间表,大概在1912年。在这之前,已经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如废除科举制度,如改革政府的各机构的名称。可是孙中山他们闹得太凶了。
1911年辛亥革命,虽然没有孙中山什么功劳,当时孙中山还在海外,可孙中山立即回国抢功劳。公平的讲,孙对辛亥革命的成功,没有现实的功劳,只有观念影响的功劳。后来便有了袁世凯的北洋军与黄兴的革命军的对立,北洋军占优。后来袁世凯代表清廷与孙中山他们谈判,讨价还价,结果是清廷逊位,获优待,中华民国的第一任大总统是袁世凯。孙中山当时仅仅是临时大总统。
这样,君主立宪就转向了共和,即总统制的共和。这个共和制,不是美国式的总统制,而是类似法国式的总统制,即总统没有太大的权力,而是组阁,权力在内阁总理。当然,袁世凯还想当美国式的总统,于是就改临时约法为约法,加大了总统的权力。但袁世凯一死,黎元洪立即恢复了临时约法。
尽管那个时候的国会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下院,因为基本是各省推荐的议员,不是民选来的,严格讲,应该是上院,但国会的权力还是很大的。当然也有袁世凯派兵在外面看着,威胁议员,还有什么曹锟的贿选,但可见国会还是很重要的,也是有其权力的。总统还是国会选出来的。议员也代表各省及地方的利益。而那个时候的司法也是基本独立的。
所以说,那个时候,是中国近代历史上最自由的时代,也是最民主的时代,笔者曾写过一篇《如何评价北洋政府时代》的小文,可参阅。
由于国民党的议员在国会中并不占优,被排挤,而大总统的位子也丢了,孙中山便以各种理由开始在南方闹,还独立,在广州,自立为陆海军大元帅。护国,护法,二次革命,不亦乐乎。其实质,就是要夺权。为了夺权,孙中山不惜给日本更多的利益,比21条还多的利益,袁世凯后来也没有签什么21条,以此来换取日本人的支持。其实孙中山历次的革命,背后都有日本人的影子,枪炮武器都是从日本搞来的,孙与日本的黑社会和官方都有一定的联系。
由于孙中山屡战屡败,又没有自己的部队,他慢慢就开始改变了,他又重组国民党,要所有的党员在入党时都要效忠于他本人,也开始与革命元老如黄兴他们闹翻了。孙慢慢就开始了独裁。这是国民党的转向。
到蒋介石出来,蒋是军人出身,蒋的政权就是军人的政权,其独裁性当然比孙中山时还要厉害,但比后来的共产党是强多了。郭沫若还可以指名道姓地骂蒋介石,如《试看今日之蒋介石》,但郭沫若敢骂毛泽东吗?不敢。郭沫若在建国后,几乎就是毛的一个御用文人,天天吹捧毛。
在蒋介石的时代,还可以自由发表作品,可以自由开创刊物,可以办报,还可以自由创立党派,虽然蒋有时候也管一下,但大都很隐蔽,也不敢太过分。蒋后来也要召开全国代表大会,还要选举总统,而选举的结果他还不能完全的控制。如副总统李宗仁的当选,就是他失去控制的一个结果。有国会,有议院,立法院,行政院。民主制度的形式还在。共产党还可以在抗战中与其建立统一战线,也就是说,还允许其他党派的存在,甚至武装的存在。蒋的剿共,如果你站在现政府的立场,共产党会允许一个什么党在井冈山武装割据吗?肯定要剿的。即使是美国政府,也要剿的。
到了抗战胜利的时候,历史赋予了中国一个契机,即建立联合政府。那时候,毛是真想与国民党妥协,共产党进入政府。因为共产党还是很弱的,当然没有任何把握打败国民党,国民党那时候也是太强大了,军队都是经过抗战洗礼的,战斗力很强。又是二战的战胜国,还是联合国的创始国之一,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提高了一大截。毛去重庆谈判,也很真诚,还打算将共产党的首府搬到淮阴,那里离南京比较近。当然,毛也是两手准备,只是,那时候的蒋介石,太骄横了,因为他也太强大了。因此中国那次成立两党制的联合政府的愿望落空了。
毛想进入国民政府,不是说毛的个人品质有如何的好,毛不独裁,而是现实力量角逐的结果,他那个时候太弱。当毛在1949年的时候,打完了三大战役,那个时候国民党想同共产党谈判,毛立即判若两人,毛当然要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即便有美国和苏联要求毛划江而治,可毛会答应吗?所以,毛和蒋介石是一样的, 如何行动,是实力使然。
那为什么共产党要采用专制制度来统治天下呢?那要看共产党的历史。共产党在夺取天下的过程中,一直采用的制度就是独裁,因为共产党以军队起家,军队肯定是要独裁的,军队各级指挥员也一定是上级任命的,也只对上级负责。而地方工作,都是由军队派出的人员去地方,因此领导地方也必然是军队那一套。这是共产党专制制度的核心和历史成因之所在。与历史上打天下的朝代一样。如与刘邦,与唐太宗,与朱元璋,与皇太极没有什么不同。所以世界上的军政府都是独裁的,无一例外,除非最后能成功地转成为文官制度。
而这种制度一旦形成了习惯和惯例,就很难改变。后来建国时又有一个契机,本来可以由军人的政府变成文官政府,共产党也搞了一个政治协商会议,把各党派弄来,开了一个会,但结果还是共产党独大。也是,人家有军队,军队是党的军队,又不是国家的军队,其他党派没有军队,因此也无可奈何。第一次政治协商会议,还给各党派点面子,占了几个副主席的位子,那时,军队中已经有人不服了,毛和周还要做工作,说服军队中的人。后来,干脆就不给面子了。
笔者一直遗憾中国的君主立宪制没有搞成。但也没有办法,中国有点不走运。现在共产党的这个制度,是向宽松的专制制度转,也是好事。只是,现在的时代与1,2千年以前不太一样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