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一独大,中国就衰落
中国人似乎一直对儒家情有独钟,现在在国内,国学也备受推崇,因为共产主义的东西已经不行了,也因此,孔子又被抬了出来。尊孔读经运动又开始了,孔子学院也想遍及世界。只是,笔者一是怀疑他们对孔子的了解有多少,二是他们是否是戴上了有色眼镜的,即以宋儒来解释孔子,即用大学、中庸和孟子来解释孔子。用这三本书来解释孔子,是宋儒的特点,也是明清文化的核心,而且一直沿用至今,但不是中国文化的核心。
笔者首先的一个声明是,孔子不仅仅是儒家,而是大宗师,孔子大于儒家。孔子可以是儒家,也可以是法家,可以是道家,可以是兵家,可以是名家。请参见笔者的小文《读论语有感:孔子不是儒家》。因此,在这里笔者所分析的现象,孔子除外。
现在笔者想分析一种很有趣的现象,即在中国的历史上,儒家一独大,中国就衰落。
当然,首先要破除一种观念,就是,中国在汉代的时候,有一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传闻,这基本是儒生们抬高自己的一个骗人的把戏。有关情况请参阅笔者的《读论语有感:汉武帝时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了吗》。
我们的结论是,在明清以前,那个所谓的儒家,从来没有被独尊过,也一直不占主导地位,包括在宋代的时候。宋儒的思想,在宋代也不占主导地位,而是在后来的明清,宋儒的思想基本就统治了中国长达800多年。而这个宋代的新儒家在儒家诞生1500年之后,终于登上了独大的宝座,可是,结果却是这个儒家一独大,中国就衰落。中国的文明,从明清开始衰落了。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笔者一直对这个现象很感兴趣,也曾写过《孟子要对中国文明的衰落负责吗》的小文,试图来分析这一现象。
也因此,无论别人如何的吹捧宋儒的思想体系,认为是中国最辉煌的思想体系与哲学体系,是最有思辨性的体系,是集中国之大成的体系,是融儒释道于一体的体系,又如何的吹捧<四书>,即以大学、中庸、孟子来解释孔子的论语,笔者还是不相信他们。因为,事实胜于雄辩,这个体系在中国一建立,并独大,中国文明即开始向下走了,而在这个体系之前,中国文明是向上走的,秦汉唐宋,中国都不是儒家独大的局面,中国文明是开放的,是兼容并包的,那个时候,就是中国文明最辉煌的时候。笔者还写过一篇《汉代兼容并包的气魄对中国文明的影响》,以及《从唐代与明清两代科举考试内容的不同,看中国文明的兴衰》。
而在中国近代开始遭受列强欺负的时候,中国人也开始反省自己的文化,包括五四那帮人,他们开始了批孔,这个批孔的倾向,一直延续到老毛的时代,即到了20世纪70年代。只是,他们批的都不是真正的孔子,而是被宋儒改变了的孔子,其实就是宋儒他们自己,即宋明理学,或宋明道学。
我们看,孔子大宗师之后,出现了儒家,所谓战国之儒,有孟子有荀子,有性善说,也有性恶说,无论性善还是性恶都是儒家。战国时代,是法家与兵家,纵横家的天下,儒家基本没有影响。到了汉代的时候,基本是五经之儒,董仲舒也提到孔子与论语,但董仲舒基本是五经之儒,而且专注于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灾异之说,董仲舒的儒家,气魄也算很大,汉代是道法儒并举,儒排到最后。到了唐代,非常重视《孝经》,《孝经》与《论语》齐名,是科举必考的科目。但唐代是儒道法释多家并举,佛教思想压倒儒家思想。到了宋代,孟子的地位上升,到了朱熹的时代,即南宋的时候,被二程重视的大学与中庸,经朱熹之手,进入了《四书》,由此,大学,中庸,孟子才开始与论语齐名。只是,宋代的中国非常重视科技和理性思维,文人们写诗也是以禅入诗,并以探险和寻求理性的解释著称,如王安石与苏东坡都有探险的散文,以求其理,可见,格物致知是宋代的特点,也因此,宋代成为中国科技最发达的朝代。宋以后,宋儒的理学在明清两代开始影响中国文化,成为文化的主流。
那么,这个宋明理学与宋明道学对中国文明的影响到底在什么地方呢?笔者也曾经写过一篇《宋明理学(道学)对中国文化的伤害》。
那么,这个宋儒,宋明理学(道学)的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呢?应该有两点,一是,这个学问或思想本身的问题,另外就是一个独大的问题。
我们看,道家的核心是道,道对人有影响,道对大自然和政治也有影响;法家的核心是法,法对人,对众生,对政治有影响;佛家的核心是佛,佛对人,对自然众生,对政治也有影响;儒家的核心是什么?是人本身,或理想化的人,即仁人和圣人,圣人对人有影响,对众生和政治有影响。
宋儒,虽然力图将儒释道合为一体,将理或道抬到中心的位置,但儒家的特点和本性还是以人为核心,以理想化的人,圣人为核心,所以,宋儒还是以德治国的办法,所谓内圣外王之道,内圣,就是通过诸般的修炼,如大学所说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一级一级向上,在修炼的办法上,吸收了佛教的东西,达到圣人了,然后,就可以进入人生和政治了,即齐家和平天下了。
用理想化了的人格,即修炼成的圣人来治理天下,是儒家的特色。这与道家和法家佛家都不同。因为道法佛是超越人的。宋儒也试图超越人,是圣人去超越人,可结果是超越不了,因为人就是人,用圣人治国,最后就变成了用人治国,然后还要有一个圣人的外衣在那里,结果就是假道学横行,伪圣人,伪君子横行。笔者看不出来,宋代新儒家是如何将道家法家佛家合并在一起的。不过是吸收了一些道家法家的词汇而已,如太极,无极,道,阴阳,气,动静等等,搞得非常的玄妙。可能与佛教结合的要好一些,因为理学的背后是佛学强大的思辨色彩与方法论,成佛也化为了成圣。
而理想化的人格或圣人,真的存在吗?真的可以治理天下吗?
孔子对此有非常清醒的认识,所以孔子在论语中一再强调,仁人和圣人,是很难达到的,并且认为连自己和自己的弟子们都没有达到。所以孔子在论语中谈的最多的不是仁人,也不是圣人,而是君子,孔子谈君子的话,大概有100多处。孔子认为,君子可以修炼修炼就能达到,因为君子的要求低嘛。见笔者的小文《谈谈君子风度》。
圣人治国,最后的结果就是骗子横行,假道学横行。所以明清两代,假道学先生大行其道,非常的多,其影响非常的恶劣,以至于明代的王阳明出来,大声呼吁要致良知,要知行合一。因为这些的假道学先生都是知行不合一的,是分裂的。
其实,到了老毛的时代,老毛虽然批孔批儒,其实还是继承了宋明理学的东西,如过几年,就在全国树立一个道德的典型,如雷锋,焦裕禄,还有什么王杰,很多很多,与明清时代大树贞洁烈女有过之而无不及。这些人,就是圣人。老毛不仅造民间的神,还将自己造成中国最大的神,也是最大的圣人。但结果如何呢?不仅老毛这个神,这个圣人垮了,连那些的小神,小圣人也都垮了。
因为,人性本不是善的。孔子从未说过人性是善的。但孟子就大谈人性本善,也大谈圣人。 我们的结论是,以儒家治国,以德治国,问题多多。
再一个是儒家独大的问题。独大的意思就是排除异己,就是罢黜百家的意思。宋明理学在明清两代独大的时候,中国就走向了小家子气,再没有汉唐宋的气魄了。明代的文士们一直到了明朝要灭亡了,还在纠缠一个道统的问题,还在与皇帝打嘴仗。皇帝也吓得40几年不敢上朝。
独大,也造成了中国在明清两代对西方思想不闻不问,闭关锁国。因为,老子天下第一嘛。其结果,就是近百年,中国人受西方列强的欺负,奇耻大辱。记得胡适老先生说过,我们现在受欺负,不是我们现在的人做的不好,而是我们的先人做的不好。我们也可以说,如果我们的子孙将来受欺负,肯定是我们这几代人做的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