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有感6:孔子的强兵思想 笔者越读《论语》,越觉得孔子的伟大,也越觉得后代所谓儒家的渺小。孟子已经偏于一隅了,到了宋代的新儒家,二程,朱熹他们,就更偏的不行了。也无怪二程他们说,一般人读《论语》是读不懂的,不知道说什么,这大概也包括他们自己。因为如果你已经戴着一副有色眼镜或某一种既定的观念来看孔子和读《论语》的话,当然对孔子的博大精深的思想读不懂,因为孔子的思想可能与你的思想和期望正好相反。这就如同中国有句话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以自己的小我去读孔子的大我,如何读的懂,读的通呢? 很多人,包括后代的儒家,很少有人提及孔子的强兵思想,这与忽视孔子的富国富民思想是一样。这个思路很简单,既然孔子主要的为政思想是行德政、仁政,而富国强兵应该是法家人物干的事,那么儒家,尤其是孔子怎么会有如此的思想呢? 因为他们忘了,或没有明白,孔子是大宗师,是超越诸子之上的。 笔者以前就说过,孔子是儒家,孔子是道家,孔子是法家,孔子是兵家,孔子是名家。一般人认为,富国强兵是法家的观点,笔者上一篇已经谈到了孔子的富国富民的思想,这一篇笔者再来谈孔子的强兵思想,看看孔子是不是也是法家,或兵家。 我们先来看,在论语的颜渊篇里,孔子有:“足食。足兵。民信之矣”。这句话说白了就是富国,强兵为立国之本。没有充足的粮食,没有充足有战斗力的军队,老百姓会信任你吗?而无信义,你拿什么来立国。 在论语的子路篇中有:“以不教民战,是谓弃之。”这句话是说,老百姓一个个都很仁义,都很有德行,都很有教化,可是统治阶级不教老百姓打仗的事,不组织军队,那就是丢弃了老百姓,而丢弃了老百姓,也就是亡了国,老百姓都没了,还有什么国。 笔者想起看过的一个片子,里面说在中国的一个山区里,有一个村子,一个宗族,非常的仁义,以信奉孔子与儒家为荣,当日本军队到了这个小村子的时候,那村庄的族长还箪食壶浆以迎接日本人的到来。族长的理论是,我们这个村子以仁义著称,无论什么人来,我们都以仁义接待他们,那么他们也就不会把我们怎么样。可结果大家一定猜得到,日本人开始也还可以,因为想收集粮食,后来兽性大发,灭掉了这个村子,全部杀光了。族长的仁义的结果如此。 那么是孔子害了他们吗?不是,孔子是讲仁义,讲人道,讲德行,但他们忘了,孔子还讲富国强兵,孔子还讲老百姓要会打仗,要有武力。那么是谁害了这些人,是谁把孔子讲歪了?笔者想来,就是统治中国思想达1千年之久的宋代新儒家,就是二程朱熹他们。 也包括在宋代时,地位才开始上升的孟子。以后,笔者将逐步批驳宋代的新儒家以及区分孟子与孔子的思想。 孔子既如此重视强兵,且孔子及弟子都是文武双全的人物,因为孔子讲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孔子的弟子除了懂礼仪和音乐外,还要会射箭,会驾车,会数学。那么孔子有没有军事思想?答案是有的。因为孔子除了是法家之外,孔子还是兵家。 《论语。述而》记载:“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也。” 子路是好勇之人,且好谈政事,因此有此一问。子路说,孔子如果是你统帅三军的话,将会怎样?这个话题的出现,就表明了子路还是很了解孔子的,他知道孔子是大宗师,肯定想过行军打仗的事。笔者想,后来的儒生们肯定不会有此一问。孔子回答说,我不会单凭勇力,而是临事而惧,谋定而后动,即谋略和谋划在先,勇力次之。这与后来孙子的上兵伐谋的观点不谋而合,其实孔子比孙子要早得多了,也许是孙子抄袭孔子也未可知。 由孔子的富国强兵思想可以想见孔子思想的博大精深,后代的儒家只是发挥了孔子思想的一部分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