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古代羁縻政策谈中国近来的对外战略
近来,让很多网友都不满的是,中国政府居然对那个在南海闹腾很欢的菲律宾给以很高的礼遇,而且还在经济上送上了大单,给人的感觉是,闹的越欢的越有好处,所谓爱哭的孩子有奶吃,包括那个越南也是如此。
中国政府又一次低下了高贵的头颅,给这些能闹腾的小国好处,好像中国根本不是大国,而是小国,受其他小国的欺负。这的确是很有趣。很多网友发出不满的声音,说中国政府的脸变的太快了点,网友有些跟不上,前一段时间恨不得与菲律宾或越南开打,可是变脸也很快,从强硬变成了绥靖。也有人骂中国政府是受气包,称对外妥协是中国人的特长。
其实,中国对外战略中,有其一贯性,包括对付台湾,甚至对付美国,也包括对付菲律宾,越南这些周边国家,中国近来30年的一贯对外政策就是比较的软。但这个软,也不能说完全没有用处,比如对台湾,中国就是采用军事上打压,经济上给好处,在经济上将台湾拖住,逼迫台湾最广泛的参与到中国的经济体系中,使其依赖中国,以达到最后控制台湾的目的。
中国对付美国的方式,也是如此,就是在经济上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让你投鼠忌器,动弹不得。
看来,中国运用这个方法很熟练,而且大国小国都用,强大的和弱的都用。这种对外战略是否得当呢?是否有效呢?总的来说,也不能说没有效果,但有的时候是显得太软,软硬不平衡。所以有人谈,中国是既受大国的气,也受小国的气,是一贯的受气包。呵呵。
其实,我们看历史的话,会发现,中国现在这一套对外战略和方式,是有来源的,这个来源就是中国古代历史上很有名的羁縻政策。
古代中国的羁縻政策,从汉唐宋开始,一直到明清都延续使用这一政策,可见,这个政策是很有用的。羁縻的本意是从猎人对待动物中来的,尤其是鹿。当猎人面对一些动物的时候,尤其是打也不是,放跑也不是的时候,采用的最好的方式就是羁縻,也就是用一些的绳索套住,绊住动物,让其动弹不得,乖乖听话。
只是,中国古代的中央政府羁縻政策的使用对象,一般都是用来对付比较难缠的少数民族地区,因为少数民族比较难对付,打吧,对方采取游击战,中央一撤军,少数民族又回来,你很难将其彻底征服,例如我们都知道的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所谓攻心为上,少数民族是很难缠的。笔者这里不是在歧视中国的少数民族,没有那个意思,而是主要指羁縻政策的使用。
关于羁縻政策,唐高祖有一句很有名的话:“怀柔远人,义在羁縻 ”,意思就是对一些比较边远地区的人,采用比较柔和的方式,来控制。其具体的政策实施,一般是政治军事上打压,经济上安抚,也就是政治军事经济一起上,尤其是使用经济手段,即柔性手段控制对方。
而中国古代在运用羁縻政策的时候,其实也不限于对付少数民族,中国向来有所谓的华夷之辨,其华夷之辨的分别标准,是文化,那么,中国在对待那些周边的蛮夷的时候,采用的方式就是羁縻,这个羁縻有的时候是和亲,有的时候是给银子,有的时候是朝贡制度。蛮夷军事上占优的时候,更是如此,如汉代前期的和亲政策。但当中国本身有军事优势的时候,有时也会采取羁縻政策,如唐代的和亲政策,明清时代的朝贡制度,都是如此。可见,羁縻政策可以用来对付强敌,也可以用来对付难缠的小国。
中国现代,用羁縻政策对付的强国,就是美国,而对付同样级别的国家,如日本,也是如此, 对付小国,如菲律宾,越南等,也如此。给人的感觉是,中国现在的对外战略比较单一,就是,羁縻羁縻再羁縻,别无他法。
中国古代的朝贡制度,也是羁縻政策的一个方面,因为朝贡制度本身,是面子十足,但输了里子,因为所谓朝贡,是对方来一,中国要还十的,经济上是吃亏的。那为什么中国要采用这样的亏本的政策呢?那就是中国算的是大帐,而不是小账。中国算的是政治账,也包括军事账,最后也有经济账,因为政治上正确,军事上有利,最后在经济上也不会亏哪里去,因为打仗也是要花钱的,如果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岂不是上之上策吗?只是,钱还是要损失一些的。
但是,中国有一个问题,就是如果老是用这种手段的话,而不能有所翻新的话,容易被人识破,最后是输了银子,政治和军事上也没有占到好处。其实羁縻政策有两个方面,前一个就是政治和军事打压,然后才是经济上补偿。这两者,缺一不可,要保持平衡。对台湾,中国这种手段用的不错,一方面保持政治和军事上打压,另一方面,在经济上继续给台湾好处。但在对方菲律宾和越南,就有些问题,太讲经济上给好处了,而没有强调政治和军事方面的打压,给人的感觉是不太平衡,软硬不平衡。换一种说法就是,羁縻政策,如果运用的主动,那么就可以拴住对手,使其动弹不得,如同被困住的鹿一样;而如果运用的被动,就会变成绥靖和纵容,而不是羁縻的本意了,因为羁縻的本意是战胜对手,只不过手段不同,是讲比较柔性的办法而已。
中国人一向重视国内的事情,对外部的事情不是太感兴趣,有直接的关系了,才管一些,而且其管法也倾向于柔性,而不是征服。这也是中国历来比较保守,没有侵略性的原因,反过来也说明中国人在历史上为什么对羁縻政策那样青睐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