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与器:民主与工业化真的那么重要吗?
近代中国人普遍对民主制度与西方的工业化有顶礼膜拜之嫌,认为中国人不如西方人的地方,一个是在“道”的方面,也就是民主制度方面,一个是在“器”的方面,就是中国没有发生工业革命,没有工业化。因此,中国人在近代100年,从1840年到1949年,一直受西方列强的欺负,受日本人的欺负,那是咎由自取,是自认倒霉,是罪有应得,是落后就要挨打。
这是近代和现代中国人回顾历史的时候的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也因此,中国人要想强大,必须在道与器的方面,要全面西化,学习西方,以西方为师,在道与器方面全面升级,也就是要学习西方的民主制度,学习西方的工业,才能在地球上存活。
这好像非常有道理,好像也很附合现实,没有工业化,没有民主化,中国如何可以强大呢?可是,历史的情况真的如此吗?
在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到1860年代的英法联军,再到太平天国运动,一批中国的士大夫和知识分子首先认为自己在“器”的层面上落后了,因此魏源提出的口号是“师夷长技以制夷”,这主要是从器的层面上,也就是物质层面上的判断,或近代工业革命,工业化层面上的判断。中国人要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制造枪炮兵舰,才能赶上洋人。于是中国人开始了近代的洋务运动。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也是这个意思,即中国在道的方面还可以,但在器的方面要学习西方,于是他们都开始搞洋务运动,搞中国的近代工业。
只是,在这些的知识分子中,有一个人是卓尔不群的,就是那个留学欧洲学海军的人,后来以翻译《天演论》,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而出名的人物,就是严复。严复认为,中国人不如西方的地方,最重要的是“群”和“公”两个方面,而不是工业化,也不是民主化。而后面的,是力量,西方有力量的原因,或西方人产生力量的源泉是“群”和“公”,有了“群”和“公”,就会有力量。当然,严复也没有否定西方的民主化和工业化的作用,但,中国人不如西方人的最重要的地方是“群”和“公”。
“群”的意思,可以看做是组织的代名词,一群人,一个有效的严密的组织,严复认为,西方列强的强大,是强大在其组织严密上。我们以东印度公司为例就可以看出,东印度公司是一个非常强大和有效的组织,是将政治军事外交商业司法合二为一的强大的组织,后面有其政府和百姓撑腰,效率和组织非常的好,而中国人在组织方面是一盘散沙。
赞同严复这个观点的人,最重要的有两个人,一个是孙中山,一个是毛泽东。孙中山在组织中国同盟会,以及后来的国民党组织的时候,痛感中国人的一盘散沙;毛泽东在1920年的时候,还仅仅是27岁的青年,就在其文章《反对统一》中,提出了中国几千年都无组织,是一盘散沙,因此,改造中国,重在能有效的组织民众。
“公”的概念,是指公共方面,公信公心方面,公平公正,天下为公的方面,中国人也非常的欠缺。中国人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还行,在自扫门前雪方面也可以,在家族里面也可以,在小家庭方面也行,但一旦到了公共的地方,公的方面,社区社会和国家方面,就不行了。而公和群是有关系的,没有公心,公信,天下为公的信念,是搞不好也搞不成“群”的有效率的有力量的组织的。因此,孙中山极力强调周公的“天下为公”的思想与精神,并写出条幅,到处悬挂。
后来,很有意思的是,中国搞洋务运动的那些人,也就是在“器”的层面,在枪炮物质工业化方面学习和效法西方的人,尤其是以李鸿章为代表的人,在中日甲午战争中,一败涂地。李鸿章败于日本,不是败于物质枪炮兵舰方面的不行,中国那时候的海军非常强大,世界第六,亚洲第一,排在日本的前面,其海军军舰的总吨位,是日本的两倍,因为中国不仅有北洋舰队,还有南洋舰队。可是中国海军在黄海大战中,却败于日本海军,淮军的陆军也败于日军,尤其是牙山平壤战役的失利。其失败的原因,不在武器装备,而是在“群”和“公”的方面不行。
淮军的组织不行,还是曾国藩家族组织的老办法,也就是湘军的老办法,一旦碰上日军的以国家军队,和征兵制度训练出来的军队,就不行了。还有“公”的方面不行,北洋海军作战,南洋舰队根本不参与,还要日本人归还被俘的隶属于南洋海军的舰船,很滑稽可笑,朝廷里面也有很多人要看李鸿章的笑话,毫无公心和国家一体的概念。甲午战争,几乎成了李鸿章一个人的战争。
甲午战争的结论就是,洋务运动,在“器”的方面的进步,在近代工业方面的进步,还不足以挽救颓废的中国。
“器”的方面不行,于是就在“道”的方面改进,也就是引入西方的民主宪政的政治。康有为梁启超他们开始了变法。后来孙中山他们又开始革命,辛亥革命,共和立宪,中华民国。只是,中国在器和道方面,都选择的是西方,以西方为师,只是,当后来日本人全面进攻中国的时候,中国几乎还是一败涂地。
当然,国民党在组织方面已经有了改进,蒋介石也可以在抗战的旗号下,团结全国的各路军阀来抗战。但蒋介石的组织,还是千疮百孔,在日军的打击下,不得不退守西南。抗战时期的中国还没有工业化,蒋介石军队的现代化装备,一个是靠花钱买来的,买的德国的装备,还有后期美国装备的援助。那个时候,蒋介石的军队和组织,当然比李鸿章的淮军有了很大的进步,蒋就是靠国民党的有限的组织能力,和买来的以及受援来的德国和美国的枪炮,与日军保持着战略平衡。这已经很不错了。但蒋介石的军队派系林立,就是在“群”和“公”的方面还是不行。
这个时候,毛泽东的共产党开始崛起。毛的共产党的组织和军队,当然没有工业化基础,也没有民主化基础,也就是毛的共产党的组织和军队,几乎没有受西方的道与器方面太大的影响,其军事装备,比蒋介石的军队还要差。但毛与共产党后来成功了。这是为什么呢?毛靠什么成功的呢?
就是共产党的组织能力,也就是在“群”的方面的能力,动员能力。毛靠共产党在老百姓中的非常有效的组织,也就是靠土地改革,打击地方的乡绅地主家族制度,甚至消灭这个流传了千年的社会中间阶层,以达到最大效率由共产党的组织直接组织和动员民众,就可以用非常劣势的装备来战胜日军和国军了,包括后来战胜美军。这个时候的共产党再不是一盘散沙,而是有凝聚力的组织。共产党的各路大军,在团结方面,在“公”的方面,也比老蒋的军队强太多了。可见,在挽救国家颓势的方面,民主化不足侍,工业化也不足侍。也就是说,毛用严复的“群”和“公” 战胜了一些人从西方泊来的“道”与“器”。
当然,在建国以后,毛也开始了中国工业化的进程,开始在“器”的方面升级。但,中国那个时候,是在“群”和“公” 的组织非常好的前提下进行的工业化,包括农村的生产队公社组织,城里的单位的组织。我们也可以说,共产党式的“”群与“公”,可以转换为中国的新的“道”的层面,再加上西方的工业化的“器”,中国就可以藐视一切的西方列强了,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大国。
如今的中国,仍然要在“群”和“公” 的方面继承毛的遗产,只是主要继承的是精神,而不是具体做法,因为现在中国的形势变了,方法也要变化,所谓与时俱进。现在的“群”也不是表现在生产队和单位的控制上了,而是表现在法制建设,城市和社区建设方面,如何建立真正的公民社会方面。同时也要成就公平公正。在具体的组织方面,现在中国最基层的组织已经不是生产队,也不共产党直接控制的单位了,而是更加现代化的公司。公司加上社区,组成真正意义上的公民社会和法制社会。然后在“器”的方面继续吸收西方先进的科学与技术,并能自我创新,这样的中国,才会变得更为强大富强繁荣。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同样面对西方文化,一些人看到的是民主和工业,一些人看到的是社会组织和天下为公,而历史的选择是,后面两个方面远比前面两个方面更为有效,尤其是在挽救中国的颓势的特殊历史时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