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古典政治谈49年以后的中国 秦以后的中国古典政治,形成了一个几乎不变的模式,这个模式还不全是秦建立的,因为秦帝国15年就灭亡了,秦帝国当时的单一郡县制模式,是失败的。 秦帝国的崩溃,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没有给子孙分封去镇守四方,于是,一旦天下有变,帝国就直接崩溃了。单一郡县制的脆弱性如此,表面上是中央集权,其实非常脆弱,原因也很简单,就是帝国太大了。秦始皇称帝以后,还能控制得住,但也必须马不停蹄四处巡视,最后秦始皇也死在巡视的路上。而秦始皇一死,帝国很快崩溃了。 因此,秦帝国的单一郡县制度,在当时,是没有办法运用到万里之大帝国的。因此,汉代采用了一个好像有些倒退的办法和制度,就是分封与郡县的混合制,也可称为半封建半郡县制,这有点中庸之道的意思。这种混合模式,一直沿用到清代。清代稍微复杂一些,因为有外族的因素,因此至少到明代,都是如此。 汉代汲取了秦帝国单一郡县制失败的教训,采用了分封与郡县的混合制,也可以称其为双轨制。一方面,先分封,从异姓王,到同姓王。韩信他们是异姓王,其他刘邦的子孙,是同姓王。中央直辖的地区,是郡县制的,其他地方是分封制的。 只是,问题是,汉帝国的中央政府,当然知道分封的害处,那就是不听话,也有可能造反,异姓王更可能,所谓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所以,在刘邦还活着的时候,就找理由诛杀了韩信等异姓王。后来,景帝的时候,还是发生了8王之乱,也就是同姓王之乱。 不分封,帝国可能很快崩溃,如秦帝国,分封,可以保持一定时间的统一,但还可能发生叛乱。削藩是必然,当然也是中央与地方的较量。汉景帝取得对八王的胜利。削藩是一直在进行的,武帝时代的诸子均分,也是为了削藩,直到汉末。中央权威上升,藩王地位下降。中央对贵族权贵的斗争,一直在延续。 这种模式,一直到隋唐,开始科举考试以前,皇帝对藩王与贵族的斗争,都很辛苦,有的时候,甚至失败,如西晋东晋的时候,南北朝的时候,皇帝变成贵族的傀儡,可以被随时更换和杀戮。隋唐皇帝用科举考试的办法,将一些寒门弟子选拔上来,目的就是为了对付朝中和朝外的权贵。官僚政治,其实是一种不得已的平衡政治的手段,就是为了与权贵平衡的。 明代,还是很快发生了同姓王,也就是燕王的叛乱,只是这个燕王朱棣最后胜利了。清代,也还是发生了削藩的战争,这是中央与异姓王们的战争,也就是康熙与吴三桂他们异姓王之间的战争。最后还是中央取胜,削藩成功。同时,开科取士,用官僚体制来对抗权贵。 从开国的角度说,皇帝与权贵们是兄弟,是一同打天下的,分封,既是封赏,也是镇守。但是,在坐天下的时候,权贵就会对皇帝构成威胁。而皇帝要用开科取士,用官僚,也就是文官制度来对抗权贵的威胁,或至少保持平衡。这种分封与郡县的双轨制,或半封建半郡县制,一直从汉代运用到了清代。清代初年封异姓王,有封地,但同姓王,没有具体的封地,而是让他们这些王,都住在北京,好直接控制。 那么,到了1949年呢?共产党的中国如何管理国家的呢?分封肯定是被取消了,官僚体系还在,但科举又没有了。权力被一个叫党的东西给掌控了,同时也被太祖,也就是毛掌控了。这个时候的中国,是单一郡县制的,党能控制到最下层的村和居委会。准确地说,单一郡县制的实现是从1956年到1976年这二十年。这是除了秦代的15年郡县制之后,中国唯一实现的单一郡县制的时期。 这个时候,中国最大的权力,毛与党之下,分为三套系统,一个系统是军队,也就是军头,彭德怀,林彪他们都是,四个野战军,派系很多。另外一个系统,是从军队里分化出来的,就是政委系,政委大多数都转业到了地方,掌控了地方政府,也就是官僚体系,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高岗他们,都是政委出身,周恩来是做过红军总政委的。第三个系统是白区系,也就是当年在敌后斗争的,这些人在胜利后,大量从地下转到了地上,掌控了地方政府。周恩来和刘少奇是横跨政委系和白区系的,因此,势力很大。毛搞不动周,只能与周合作。而刘少奇的崛起,不仅威胁到各个军头,后来对毛还产生威胁。而无论军头,还是政委,都是毛的兄弟,同属军队系统,同时也是新权贵。毛对白区系掌握不够。 建国后的所谓五马进京,其实就是削藩。一马当先,指的是高岗。只是,高岗觉得自己是东北王,藩王进京,没把刘少奇放在眼里,最后被刘少奇搞掉了。后来慢慢取消了各个局,也就是西南局,东北局,南方局,西北局,华北局等等,也是削藩。刘少奇在华北局势力很大。这个时候的官僚体系,基本被军头和政委把持,当然,更多被白区系把持。第一个军头彭德怀,很快被打下去了,打击彭德怀最厉害的,就是横跨政委系和白区系的刘少奇。 反右斗争,其实是书生,知识分子企图分一部分权力,毛本来想用书生给这些权贵震慑震慑,没想到,遭到了从军头到政委到白区系的强烈反弹。最后被这三个系统把持的官僚体系给扼杀了。刘邓都是反右斗争积极者和干将,就是例证。毛本来是感受到了权贵们的威胁,因此,毛也同历代王朝的帝王一样,要与知识分子结成朋友,来对抗权贵,可惜,第一回合,毛失败了。看来,没有科举,书生当官就名不正言不顺呀。没有科举的知识分子没有力量。 毛与权贵斗争的第二回合,就是文革。毛先利用红卫兵与军头,也就是林彪,将政委系和白区系的官僚体系,也就是刘邓为代表的,给打下去了。红卫兵,其实也是知识分子,就是初高中生与大学生,是所谓的新知识分子,也就是毛可以掌控的红色知识分子。军头林彪,后来也被毛给打下去了,毛对军头始终是不放心。毛开始提拔一些工农干部,其实就是非权贵的小人物,如农民陈永贵,工人王洪文,还有所谓四人帮这些人,姚文元张春桥这些文人,其实都是背景比较浅的,与权贵有极大区别的人。 当然,毛死后,邓翻上来,用军头和政委系的力量,将这些根基浅的人,也就是工农加文人都给打下去了,恢复了军头与政委系的官僚体制。只是,邓很快看到,依靠军头,如叶剑英,和政委系就是与虎谋皮,非常危险。于是,邓恢复高考,讨好知识分子,并将大学毕业的知识分子参与到官僚体系中,壮大自己的力量,又借机将军头,如叶剑英,给打下去。 改开以后,中国的权力制衡,是靠三股力量:一是军头政委系的老官僚,也就是前朝老贵族,二是新提拔的知识分子,三是红色新资本家,主要是国有企业的红色老总们。 六四,就是知识分子在被重用之后,太狂妄,对邓产生威胁,于是邓又联合军头和政委系,将知识分子给打下去。之后,又将军头杨家将给打下去了。这以后,中国进入到商业时代,军头和知识分子的分量减轻,国企老总和私营资本家集团的力量在增强。资本家入党,就是这个时候开始的。而私营资本家集团的壮大,其实就是新分封时代的到来。 因此,如今的中国,又走上了分封与郡县的双轨制。只是,现在的分封,是对私营资本家集团的分封,其力量也正在壮大,红色贵族,很多人都变成了私营资本家。郡县,是体现在对军队、国企和金融系统的控制上,地方政权附属于这三大力量,军队和国企与金融还是由中央直接控制。而一旦,党对军队和国企以及金融失去了控制权,那么,中国就会丧失郡县制,中央政府也会瓦解,国企也会变为私企,而过度到单一的私营资本分封制。,也就是有些靠近西方的发达国家的样式,西方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是资本分封制的。 所以,我们看,49年之后的中国政治结构,还是如中国古代王朝一样,几种权力系统的制衡与更迭,而郡县与分封的变化与消长,仍然是非常普遍的模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