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有感三:孔子不是儒家 笔者最近读《论语》,读来读去,觉得孔子的思想,与后来所谓的儒家思想,有很大的不同。原以为,是有人篡改了或歪曲了孔子的思想,可后来查了一些的资料,发现,孔子,根本就不是后世所说的儒家。笔者的结论是,孔子早于后世的儒家,与老子的地位相当,是后世很多学派的大宗师,因此,孔子大于后世的儒家。当然,后代的儒家尊孔子为其祖师,也有一定的道理,因为孔子的门人或门人的再传弟子,成为了儒家。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三字经》里开首的几句话是,人之初,性本善,然后是性相近,习相远。那么,人之初,性本善这个话,不是孔子的,而是孟子的。笔者查遍《论语》,发现,孔子果然没有说过这样的话。而第二句性相近,习相远,这是孔子的思想。那么,有人说,孔孟是一家,其实,孔孟还真不是一家。 孔子,没有人性本善的思想,孔子仅说过,食色,性也;再就是,那个性相近,习相远。而我们看,同为儒家的荀子,却与孟子的思想刚好相反,荀子说,人性恶。那么我们要问,为什么同是儒家的孟子与荀子的差异怎么会这么大?这有点说不通。 现在,能说得通了,因为,他们的思想,不是从孔子来的,孔子也不是儒家。孔子是被后来的儒家,硬拉来做他们的祖师爷的。这与老子相同,老子与孔子同时代,老子的思想,远大于后世的道家,可也被道家拉做祖师爷。老子的《道德经》里,有很多兵家的思想,也有很多权术,政治方面的思想,与后来的庄子他们有很大的不同。所以,汉代治国用的是黄老之学。 从时间上来看,孔子和老子,生在春秋晚期,而诸子百家,产生于战国时代。所以,孔子不属于诸子,当然也就不是儒家。 我们再来读《论语》,就会发现,孔子的思想博大精深,其中包含有后世所谓的道家观点,法家观点,名家观点,农家观点,兵家观点等等,当然更不用说后世诸子的儒家观点了。 我们现在再来看一下古代的资料,来印证一下。 《汉书。艺文志》载:“昔仲尼没而微言绝,七十子丧而大义乖。故春秋分为五,诗分为四,易有数家之传。战国纵横,真伪分争,诸子之言纷纷淆乱。” 这里表现的一个观点是孔子之后,诸子纷争,各流派分出。我们现在虽不能说孔子是所有诸子之学的大宗师,如儒、法、道、墨、名、阴阳、纵横、农、杂、小说,但我们仍可断言,孔子思想博大精深,绝不仅仅是一个儒家所能涵盖的,更不是儒家的某一个派别所能道破的。而孟子,不过是孔子的门人曾子的再传弟子子思的门人而已。 《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序》中说:“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 这里明确表示,儒家一派“宗师仲尼,以重其言”,是说儒家有点硬拉孔子去做其宗师,目的是“以重其言”。其实这也就是表示,孔子与以后的儒家有所不同。但孔子毕竟授过徒,以后的儒家各派毕竟大多出于其门人之后。因此说,孔子与儒家有关系而已。 在《汉书。艺文志。诸子》中,收录有前述的十家诸子名录,孔子,老子,皆不在其列。而仅儒家一派收录的人名便有二、三十个,荀子、孟子都在其中。 笔者以前也说过,孔子基本没有圣人的观点,只有君子的观点;而孟子却大谈圣人,而且认为人人都可以成为圣人。这更不是孔子的思想。 孔子的思想,应该说是十分博大的,因为孔子整理,编订与修订过的六经是孔子以前的古代文化典籍,其本身的内蕴就十分博大,不是战国诸子之儒家那样的狭窄。 后世伪托孔子的书很多,包括《孝经》,包括《礼记》中的很多篇目,如《仲尼燕居,二十八》,《孔子闲居,二十九》这二篇也是伪托之书,记述子张、子贡、子游与孔子的问答,以及子夏与孔子的问答。它们是儒家著作不假,且著于秦汉之间,但并不是真正的孔子的思想。 孔子思想,本来就是超越战国诸子各家之上的,且其本身就是一个集大成者。 孔子是儒家,因为孔子讲了圣,仁,礼,义,君子等等后世儒家的主要内容; 孔子是道家,因为孔子讲了无为而治,垂拱面南而治,讲邦无道则隐等的道家思想; 孔子是名家,因为孔子讲正名之说; 孔子是墨家,因为孔子讲爱,讲与民以时,也讲俭; 孔子是兵家,因为孔子讲治军之要在谋定而后动; 孔子是法家,因为孔子讲富国强兵。 一句话,孔子是诸子的大宗师,是古代思想的集大成者,是大于儒家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