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乃中日双方的磨刀石
有人说钓鱼岛之争是中日之间的一个有如围棋一般的劫争,甚至有可能上升到中日之间的天下劫,劫争会越打越大,这个笔者认为不太可能。还有一种观点认为,钓鱼岛之争,必然导致中日开战。这个笔者也不赞同。当然,双方一旦处理不当,擦枪走火是有可能的,但大打,还不可能,何况,就现在的中日双方来说,都没有很强的战争意愿。
那么,中日双方对于钓鱼岛为什么还要争呢?而且时而要露出武力斗争的牙齿呢?最近双方都有大规模的军事演习,中国有机动5的三大海军联合演习,日本有3.4万人的大规模夺岛演习。日本骚扰了中国的演习,中国没敢骚扰日本,中方还是非常克制的。不过,尽管中日双方有擦枪走火的可能,按笔者的观点,钓鱼岛不过是中日双方的一个磨刀石罢了,而不是干柴烈火。注意,这里不是指单方面的磨刀石,是双方的磨刀石,也就是对于中国,是磨刀石,对于日本,也是磨刀石。但中日双方所要磨的刀,还不太一样。
中国需要钓鱼岛这块磨刀石,来磨砺中国的军队和战力,并能保证中国人不昏昏然入睡,或过分膨胀。而日本人也需要钓鱼岛这块磨刀石,来验证日本未来的希望,以及回忆曾经的光荣与梦想,还有重归正常国家的怀抱。
中国要想强大,包括军队要想强大,需要一个适当的对手,来磨砺自己。这就跟美国一样,美国也一直需要一个对手来磨砺。有对手,自己就会清醒,而不会酣睡。如同风清扬老兄说的,需要独孤求败一样。但这个对手,是有讲究的,也就是说,要一个适合自己磨刀的对手,不要太强,也不要太弱。美国现在还不是中国的磨刀石,美国还是太强大了,中国的量级还不够。当然,中国可以学美国,但美国如今还不是中国的磨刀石。可能在战略武器和太空战方面,中国可以局部以美国为磨刀石。
中国军队,尤其是海空军,以前的一个对手或磨刀石,是台湾。台湾的海空军,在很长的时间里面,都强于中国大陆的海空军。中国军队,要想顺利拿下台湾,从50年代到90年代,都不容易,尤其是在有美国可能的干预下,更不容易。如今,中国军队的战力已经远远超越了台湾的军队,海空军也超越了,因此,中国军队需要下一个磨刀石了,需要大一点的磨刀石了。如今,这个磨刀石,很合适地落在了日本的身上。
拿日本当陪练或对手,中国人一般都没有意见。何况,日本的国力军力,要远强于台湾,现在这个时期,是最适合中国人的。而日本的海军,目前还略强于中国的海军。空军差不多。陆军谈不上,因为不可能直接交锋。二炮与核武器其他战略武器,中国要强于日本。但日本在美国的核保护伞下,因此,日本缺乏战略武器,并没有立即的危险。中国的海空军拿日本练手,是非常合适的,尤其在第一岛链和第二岛链,甚至是在西太平洋中。
有意思的是,日本也很乐意拿钓鱼岛当磨刀石。安倍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非常强硬,也是这个目的。不过,双方所要磨的刀不一样罢了。日本所要磨的刀,就是那个修宪。日本靠炒作中国威胁,作为日本修改和平宪法的依据。因此,钓鱼岛的危机,是日本的一个非常好的借口,日本求之不得。而同时,中国也需要一个理由来扩大自己的常规军事力量,尤其是海空军,钓鱼岛之争也是一个最好的借口。而由于日本的军力很强大,因此,中国的海空军,就可以顺利发展升级,甚至与日本展开军备竞赛。
那么,双方磨刀最后的结果是什么呢?结果可能是,中国的海空军,二炮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而日本也如愿以偿, 获得修改和平宪法的契机,然后一举成为正常国家或半正常国家,日本要真正成为正常国家,还要过美国那一关。那么,中国会害怕一个已经成为正常国家或半正常国家的日本吗?当然不怕。成为正常国家或半正常国家的日本,国力军力仍然很强大,甚至可能有了相当规模的核武器和其他战略武器。但中国那个时候,也今非昔比了,已经一飞冲天了。那个时候,中国的对手和磨刀石大概已经不是日本,而是美国了。
很多人也许要说,中国何必要成为日本的磨刀石?如此,不是上了日本人的当了吗?这个也难说,没有钓鱼岛争端,日本也要向正常国家的方向走,这是日本人的梦想,是坚定不移的。只不过,时隐时现罢了。摆脱美国的控制,也是日本人的梦想。
中国,不需要害怕一个可能成为正常国家的日本,何况现在这个半吊子的日本。如果有这个前提和底气在的话,中国甚至不必老去纠缠美国,老让老大来压日本,还被迫给美国很多的好处,中国完全可以鼓励日本成为正常国家,然后让日本人一举将美国人赶走。当日本和美国争起来的时候,中国可以做壁上观。中国何必老让美国做壁上观呢?老大和老三夹击老二,是一个铁律,中国要破了这个铁律。不能老让美国人渔翁得利。日本如果要成为正常国家,第一要推翻的,不是中国,而是美国。美日矛盾爆发,中国可以坐山观虎斗。而老二和老三联合干掉老大,也是另外的一个铁律。
一切的前提是,中国是否要害怕一个正常化的国家日本呢?如果不怕,那就一切顺手,怎么干都行了。中国的未来是与美国一争高下,先过了日本这一关,也是非常好的磨练。可有的时候,感觉中国很怕日本,如此,还谈什么与美国争雄?中国在适当时候,收编日本,才是真正的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