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水浒传》到《荡寇志》
政协委员提案封杀《水浒》电视剧,有点意思,其动因更搞笑:维稳,还有就是太血腥。其实,就历史来说,自从《水浒传》诞生以后,还不是电视剧,就已经遭到了历代统治者的禁忌,甚至被数次列为禁书。不过,就逻辑上来说,我们要问的是,是先有民间起义还是先有《水浒传》呢?反过来也可以再问,如果没有《水浒传》,就没有造反了吗?
记得小时候,看过另外一部《水浒》后传,就是《荡寇志》,是清代一个叫俞万春的人写的,时间在太平天国起事之前,是从金圣叹评本的70回续起,到140回。而《荡寇志》产生的动因,就是与这位政协委员的立场是一致的,也是历代统治阶级的立场:要维稳,要绞杀造反者。本来,《水浒传》的立场,从造反的意义上说,就不彻底,也就是毛主席曾经说的,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而《荡寇志》的作者连这样的立场都认为不行,而要彻底绞杀,彻底歼灭造反者,那就是一定要荡平梁山草寇,方能解我心头之恨。《荡寇志》的结局当然是梁山英雄全数被歼灭。
其实,梁山好汉大多有非常悲凉的出身和悲催的故事,尤其是林冲,完全是一个官逼民反的苦主,即便是梁山的叛徒宋江,也是如此。水浒的真正主题,还不是只反贪官不反皇帝,而是官逼民反。如此,政协委员眼光如炬,似乎看到了当下中国社会的什么内情了吧,于是才有如此提案。清代那个俞万春也是如此之感,也就是在太平天国起义以前,他就已经发现大清的天下不稳了,于是才非常急迫地写了镇压起义,剿灭梁山好汉的这本书。
因此,笔者建议那位政协委员,与其提案禁播《水浒》,不如建议政府大量印刷《荡寇志》,如咸丰年间,在太平军攻克南京以后,清政府大量印刷一样,然后再开机拍摄《荡寇志》电视剧,以在视觉上和观念上剿灭敢于造反的和正处于民间隐蔽状态的众多的水浒英雄们。哈哈,如此一来,岂不更显忠诚吗?
鲁迅曾经评价过《荡寇志》,说立意很差,但文笔还不错。笔者认为文笔也比《水浒传》差得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