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国家,天下
近来,很多人经常说,中共崩溃,并不等于国家崩溃,包括最近那个大谈中国崩溃论的美国汉学家也是如此的观点。其实,这种观点并不新鲜,连台湾故宫的街头广场,都有这样的标语。这种观点,应该说是有道理的。也就是说,将执政的王朝兴替与国家的兴亡分开来看。王朝兴亡并不一定就会引起国家的兴亡。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王朝兴替,可是中国这个国家并没有灭亡。因此说,王朝与国家是可以分开的。
明末大学者顾炎武还有一个观点,也就是说,他还将国家兴亡与天下兴亡分开来看,其历史背景就是明清时代的王朝更替。顾炎武的观点,在几百年以后,被梁启超总结为一句话,就是大名鼎鼎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话的意思是顾炎武的,但话本身,是梁启超的。顾炎武的原话是在《日知录》里面的:
《日知录·正始》篇中,有这样一段话:“有亡国有七天下—…·保国者,其君其臣,食肉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顾炎武的意思非常清楚,就是国家兴亡,匹夫无责,肉食者有责;而天下兴亡,贱民和匹夫有责。只是,顾炎武这里,是将国家与天下分开了,但是没有将王朝与国家分开,在他的意识里面,王朝与国家是合一的。比如,朱明王朝就是国家,是君臣负责的,匹夫无责。而天下,顾炎武指的是道统和文化,对于道统和文化,则匹夫有责。明清巨变,对于王朝和国家兴亡,顾炎武的意思是,我们士人无责任,那是君王和大臣们的事情,所谓肉食者谋之,但如果,中国文化的传承断了的话,则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
而在笔者这里,王朝,国家,天下三个概念,都是可以分开的,但同时,在某种条件下,也是可以合一的。王朝与国家可以合一,如同顾炎武的观点,国家与天下也可以合一,而王朝国家天下三者,也可以合一。只是这些合一,都是有条件的。分开,也是有条件的。
这个条件,主要指对内对外战争。一般来说,可以分两种情况,就是内战与外战的区别。当一个王朝与国家面临内战和外战的时候,是不一样的。如果是内战,那么王朝和国家是可以分开的,与天下也可以分开。王朝的更替,并不代表国家的更替,更不代表天下的更替。包括近代的国共内战,国民党败了,共产党执政,王朝是更替了,但国家还是一个。但如果是外战,就比较复杂。比如说宋朝对蒙古人,最后宋朝的王朝被蒙古人灭了,那么是否中国的国家也灭了呢?甚至中国的天下是否灭了呢?有点,因为,蒙古人没有汉化,中国的文化从宋到元,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也就是说,在外战的时候,王朝与国家与天下,都很可能是合一的,王朝灭,国家灭,同时,天下也亡了。而内战,王朝与国家与天下,都是分开的,王朝灭,国家和天下都没有变。
而中国历史上的由明变清,应该算半个内战与半个外战。明王朝是灭了,那么中国这个国家灭了吗?天下亡了吗?好像没有。但由明变清,变化还是很大的,因为清代的满清贵族,将汉人的服饰都给改变了,满清贵族是上层,汉人是下层。不过,满清贵族的统治,还是汉化了不少,一个标志是政权是满蒙汉并存,给汉人科举,汉人可以与满人平分执政,所谓满汉督抚各一,地方大员行政权是满汉各一,但在军队,汉人一直不能参与,直到太平天国以后,汉人才可以带兵。而中国文化和道统在清代也得以传承,如孔子的地位还是至圣先师,科举考试也还是汉人那一套,没有改变,汉人的语言文化都没有变,国家官方语言是三种语言,满蒙汉并存。县城以下,还是由汉人乡绅治理。因此,明清巨变,按顾炎武的观点,国家和王朝是亡了,但天下没有亡。这里,顾炎武是将王朝和国家合一谈的,也有其道理,因为清王朝的国家版图几乎是明王朝的两倍,民族也多了很多,很难说,明王朝的国家没有亡。按笔者的观点,算亡了半个吧,王朝是彻底亡了,天下基本没变。
而近代的抗日战争,应该算是外战。如果抗战的结果是日本人最终胜利,那么中国面临的就不是由明到清的变化了,因为我们看日本占据的台湾和满洲国,我们可以发现,日本采取的不是汉化的政策,而是日化的政策,小孩要学日语等等,50年到100年以后,汉人就不会汉语了,语言消亡了,文化也就没了,如台湾那样了。那么,中国亡的就不仅仅是蒋介石的国民党王朝,也是国家亡了,同时也是亡天下了。而国共内战就不同了,国民党失败,共产党胜利,不过是王朝更替,国家与天下都还在。
那么,如果共产党日后什么时候崩溃了,那是王朝更替,还是亡国亡天下呢?那要看取代中共的政权是什么性质的力量了,也包括中共崩溃是否有外国势力参与,或外国军队参与了。如果只是内战,或内部的和平演变,那中共亡了,并不等于中国亡了,更不等于天下亡了。如果有外国军队入侵,引起变动,那就比较复杂了。也要看对中国的语言和文化的冲击力有多大。
西方国家的“王朝”是经常变的,每一次选举,政权更迭,或政党轮替,都是王朝的更迭,但国家和天下没有亡,都没有太大的变化。中国一党执政,党魁变动,政府重组,也只是小的变动,也可以说是小王朝的更迭,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吧,但大的方面变化不大,国家和天下也都没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