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應學美國緩稱王 美國是從二次世界大戰以後,也就是1945年以後,才成為全球霸主的,或至少是與蘇聯對抗的兩個霸主之一,在1989年以後到如今是世界第一霸主。這基本是共識。但問題是,美國成為GDP世界第一是在1894年左右,那在成為世界GDP第一以後,為何過了50多年才成為全球霸主呢? 中國現在GDP才是美國的70%,(當然有人說按購買力平價計算,2014年中國就超過美國了,只是平價計算也有問題),就想跟世界第一的美國對幹了呢?是不是太早點了呢?是不是中國太狂妄了呢?好像有點。 以美國的歷史而論,就是美國成為全球霸主的道路而論,中國還真要學學美國,也就是學學美國的緩稱王。 毛時代有幾句話,就是高築牆,廣積糧,不稱霸,據說是抄襲明朱元璋的一個謀士的話,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高築牆廣積糧的意思就是要努力拼軍事與經濟,緩稱王就是不要馬上出去與對手爭霸,要看看再說,不要馬上出頭露出野心。最後稱王其實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朱元璋就是依靠這樣的緩稱王的戰略,而最後得到天下的。 1894/95年的時候,世界第一強國還是大英帝國。日本是後起強國,剛剛擊敗東亞第一強國中國。歐洲大陸經過幾次德法大戰,第一強國慢慢從法國過度到德國。美國雖然已經是經濟上第一強國了,但在軍事上,外交上,國際貨幣,體系建立,國際秩序和話語權等等方面,還是一個小學生,與大英帝國根本不在一個量級。那個時候的國際貨幣是英鎊,國際秩序,話語權,軍事力量,都掌握在大英帝國手中。那個時候的大英帝國很像現在的美國。 1900年的八國聯軍圍攻中國,美國算一分子,也就是湊湊熱鬧。八國聯軍,其實就是當時的G8,美國混進去了,算世界八強之一。不過也只是英國,甚至德國的一個跟班而已。那時候美國對中國還很客氣,後來還返還了一部分的庚子賠款,還很奇葩地作為清政府的外交代表,與其他各國談判。 一次世界大戰,其實是後起之秀歐洲大陸第一的德國挑戰法國和英國,主要是挑戰英國世界第一的霸權,那個時候的法國已經不能單獨對抗德國了,必須聯合英國。以經濟總量算,德國當時應該是世界第三(也可能真實的力量是世界第二),也就是世界老三,挑戰世界老大的大英帝國。以經濟而論,那個時候的英國,可能僅能排到世界第二(也可能已經是世界第三了)。美國雖然經濟上是世界第一,但在當時的世界地位上看,也就是在世界上的軍事,經濟,文化,外交,影響力全面評估中,估計世界第四都不是,應該排在法國後面。 因此,從兩次世界大戰看,德國雖然最後失敗了,其實還是挑戰成功,幹掉了世界第一的大英帝國,將大英帝國打回原形。只是兩虎相鬥,漁翁得利,美國撿了一個便宜。美國,靠兩次世界大戰的參戰,借着與英法合作,包括與蘇聯合作,幹掉德國,而獲得霸主地位。也就是說,美國當時並沒有直接挑戰世界老大英國,而是與老大一起,幹掉挑戰者德國,在大英帝國受到重創以後,而獲得第一地位的。美國在兩次世界大戰中,一開始都沒有直接參與,而是光榮孤立了很長時間,最後才參戰,還兩邊發財。 我們看,美國稱霸的道路就是緩稱王。那中國現在還急着什麼呢?經濟上還沒有世界第一,其他就更不用說了,話語權,世界秩序,國際貨幣,軍事和科技,都還在美國老大的手中。 中國的道路,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還是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如以美國道路計算,在GDP總量2035年超過美國以後,50年後,也就是2085年,(如按2014年算,也是2064年了,)再與美國論長短了。現在中國能擺平東亞,成為地區霸權,就已經很不錯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