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改革已经死了吗?
现在很多悲观的人士认为,中国的改革已经死了。那么,改革死了是什么含义呢?笔者的理解就是,因为找不到进一步改革的动力和方向了。所以,我们似乎可以换一个话题谈,就是中国进一步改革的动力和方向在哪里?
动力和方向不是一回事,有动力无方向,就不知道要往哪里去,而有方向无动力,就根本是水中之月,镜中之花,只是理想的遥远的彼岸而已。
那么我们现在可以先反省一下,在30年前,中国开始改革的时候,那个时候的动力和方向是什么,然后再来看我们现在真的是没有了动力也没有了方向了吗?
那个时候的方向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周恩来他们说的,即四个现代化,这是一个方向;另一个是邓公说的到本世纪末实现翻两番的目标,同时达到小康水平。这两种说法都是要在经济领域内改革,而不含政治领域。这是改革的方向。那么,那个时候改革的动力是什么呢?就是邓公说的,要允许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因此,一部分想先富起来的人热情很高,干劲也很大。其手段有三个,一个是引进外资,还有合资,一个是可以有个体户,然后也可以私人开公司,还有一个就是将中国的中小国有企业推向市场,其实就是变相贱卖国家资产,其最大的收益者是那些权贵,他们将这部分国有资本转化为了私人资本,也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权贵资本集团。
30年过去了,中国在经济领域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无论是周恩来的目标,还是邓公的目标,似乎都早已经实现了。中国的经济岂止是翻两番,都翻了无数个番了。而且,一部分人也的确是先富起来了,中国现在有上万个亿万富翁,资产上千万的基本很难统计了。而且,也形成了中国的几大新阶级,一个是买办资本,一个是私人资本,一个是权贵资本,还有一个是国家资本。国家资本从改革前的占98%,退缩到占30%,而且基本上是在资源、金融、电信等大的和超大型的垄断企业中。
后来还有一个方向,就是在21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到21世纪末,达到发达国家水平,这基本是从人均GDP的水平说的,因为人均GDP决定生活水平。而中国现在的人均GDP是3000美元,排在世界的105位,非常靠后的水平。只是水涨船高,现在中国人均GDP的排名比30年前还落后了,30年前,中国的人均排在世界的85位。
因此,我们也可以说,现在的改革好像还有一个方向,就是在21世纪的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其实就是世界的平均水平,现在世界平均的人均GDP是9000美元,中国还要翻两倍才行,只是40年以后,世界的人均水平又不知道跑到了哪里去了。
那么,中国现在改革的动力在哪里呢?还有没有了?好像是没有了,因为该富的人已经都富起来了,中国的富翁现在不仅能周游世界,购买世界最豪华最奢侈的东西,现在也纷纷开始购买私人飞机了,中国的富翁与世界上的富翁可以并驾齐驱了。当然,中国的房价现在也可以与世界上的发达国家一争高下了。
只是,这个改革的方向,仅仅是GDP的方向,好像有点不对头。那么我们再来看看中国的三大块,即政治领域,经济领域和社会保障与福利的领域。
30年改革下来,政治领域没有大动,只有小动,比如说立法,这30年中国的立法非常的多,基本都没有闲着,司法方面,法院也很多了,律师也很多了。只是中国的立法分为三个部分,一个是宪法,一个是明文的法律,还有一个是国家的各种条例。宪法很少动,法律有增加也有部分改动,而各种政府的条例基本上是朝令夕改,变化繁复,所谓的红头文件是也。各级政府的这种条例,基本上已经压过的宪法和法律,这也是中国的行政权力压过立法和司法的表现。中国政府在政治领域内也有小的变化,如官员的问责制,还有条例出台前,一般有一个听证制度,可能还会建立一个官员的个人与家属财产的申报制度。
经济领域的变化很大,基本上变成了资本主义。还有那剩下的30%的国有企业和资本,现在很多人有意见,如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电信,说,还要改革,还要推向市场,笔者的意见是不要再推了,因为再推,仍然是会落在权贵的手中,那还不如国家先留着,因为主要是在资源能源,电信,金融方面,虽然说垄断是有害的,可是,政府手中如果连这些都没有了,国家可能就会失控。
再来看社会保障和福利方面。在这方面,这30年也有改革,但基本上都是失败的,如教育,如医疗。将教育和医疗推向市场,是与全世界的做法背道而驰,完全失去了社会主义的性质。
GDP的方向是非常虚的,因此我们的关注点是在这三大块。那么中国目前在这三大块,真的没有什么要改的了吗?真的既无方向也无动力了吗?
在经济领域,该改的东西可能不多了,所能注意的只是产业升级,还有产业链的自己率有多大的问题,还有内需问题。这些都是企业自己的事,由企业自己折腾就行了。而在剩余的国企这部分大概基本还不能动,因此,经济领域的改革就不会有太大的余地了。
在社会保障的领域,教育和医疗这一块,国家现在已经看到了,而且也正在行动起来,估计会有所改变,也会愈来愈好。还有户籍制度这一块,估计很快也会改,因为现在的房价已经担负起限制人口流动的作用了,因此户籍制度的存在就没有太大的必要了。
那么,还剩下了什么?就是政治这一块。政治领域的改革是下一步中国改革的重点吗?是方向吗?好像是。因为现在在中国有愈来愈多的知识分子在呼吁政府在政治领域内的改革。方向,我们可以确定,这没有什么,观念和理念和知识,中国现在都很富裕了,根本不需要再启蒙了,对于什么民主宪政,中国人早就耳朵都听出茧子来了。
现在的问题不是理论,也不是启蒙,现在关键的是行动,是动力。那么,政治领域改革的动力是什么?这不是理论问题,而是政治博弈问题。有动力吗?那就要看中国现在的几大力量,他们是否有进一步改革的动力。
首先看现在的掌权者。他们是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只能希望自己的权力愈来愈大,他们应该说基本没有动力。我们看近代,无论是韩国还是台湾的政治民主化,政府都不会很积极,基本上是站在反对的一方,因为一旦改革,就动了他们的利益,所以他们反对也很正常。当然,如果是开明政府,在最后的关头可能会妥协,仅此而已。
那么再看中国的几大利益集团,一个是买办资本集团,一个私人资本集团,一个是权贵资本集团,一个是国有资本集团。这四大集团中,有谁希望政治改革呢?有谁希望政治民主化呢?权贵资本集团肯定不希望,因为他们的利益是靠在现政府上面的,他们当然不希望改革。国有资本集团,他们应该也不太希望改革,因为他们基本就是国家的垄断资产。买办资本是外来加本土的,其目的仅仅是为了赚钱,因此他们的态度是无所谓,改革也好,不改革也好,只要他们有钱赚就行了,因此他们是中间派。私人或私营资本呢?他们最受政府的气,他们的改革动力应该很大,而他们手下,雇佣着中国70%的劳动力。因此,我们说,中国政治改革的唯一动力是这些的私人企业和他们手下的人。还有一个农民阶级,但中国的农民阶级已经衰落了,农民的家里只有老人和孩子,因此没有什么力量了。
但是,复杂性在于,私人企业受市场和世界市场变化的影响最大,他们朝不保夕,今天有钱赚,明天就可能倒闭,是中小企业,他们希望生存,希望发展。如果这些人成立一个政党的话,就是中国的工党。私人资本联合中间派的买办资本,是否可以同权贵资本和国有资本以及政府一拼高下呢?当然不是为了取而代之,仅仅是作为一个反对党。
知识分子现在也分化了,有一些人赞同政治改革,有一些人不赞同,不像若干年前那样的统一口径了,而且很多的知识分子已经被各大利益集团收买了,他们说的话,已经不可靠了,如那些所谓的经济学家们。如果大家都觉得风险太大,动力也不太足,都不想动,那么,中国的改革就死了。
中国现在可以出现一个类似台湾民主改革时出现的反对党吗?用这个反对党来监督政府,监督人大,监督司法,时机到了吗,中国的工党会出现吗?
笔者觉得在适当的时机是可以先成立一个反对党的,因为,政治的改革从来都不是谁赐予的,都是下面争来的,必须要有一股力量对政府施加压力,然后政府才会动,才会顺其潮流。只是,这个党,一定要有民众参加,否则,只是几个书生是没有用的,也代表不了一定数量的人的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