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精英是怎样"炼"出来的?
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那些的领袖们都是怎么被拣选出来的呢?我们的世界是不是还是精英治国呢?如果还是精英治国,那么这些的精英是如何被拣选出来的呢?当然,如果有皇帝的话,或有王的话,那皇帝和王,除了第一代以外,都是靠血缘成为的主宰,也就是靠出身,而不是被什么人拣选出来的,当然,你也可以说,他们是被出身拣选出来的,或神拣选的,君权神授嘛,可是,一般来说,精英治国不是指的这一种。
中国的文官制度,其文官的产生,也就是治国精英的产生,在隋代以前是以征召为主,而在隋代以后,是以科举制度为主。科举制度实行了1300年,在清末结束。而征召制度,如果从孔子时代算起到隋代,也有1300年的历史,如果从周代开始,则有1800年的历史,也是非常长的。
那么,这两种拣选精英的制度,各有什么优劣,哪一种制度更好一些呢?而且,我们现在面临的一个现实的问题是,中国现在的文官制度是什么?肯定不是西方的选举制,中国的的各级官员都是上级认定和指派的,当然不是下面选举的,而是上面选的,那么这种上面认定的为官之道是征召还是科举?有点像征召,但好像又不是,也不是科举,那到底是什么呢?是有中国特色的为官之路吗?我们可以姑且说是上级指定。
征召,科举和选举以及指定这四种拣选精英的办法有共同的一个目标,就是拣选出精英来治国。我们现在的世界,无论是什么制度的国家,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专制也罢,民主也罢,但核心还是精英治国,这是所有的世界上的国家都一样的观念,而不同的地方在于,这个精英是如何拣选出来的,其方法是不同的。那么有没有人说,我们国家不需要精英治国,我们就推荐一个很笨的,但很美的大明星,美女来治国就行了,大家看见美女就觉得很养眼,很舒服,因此,美女治国,我们的国家就会繁荣昌盛,世界也会和平。美女治国,当然就不是精英治国,只是,这种现象似乎在世界上还没有出现过。前一段时间,美国在奥巴马竞选总统的时候,有一个美国阿拉斯加州的州长,是一个美女,与一个老人作搭档,与奥巴马竞争,结果是失败了。不过,现在这个美女还没有歇着,还很活跃,还在代表茶党来反对奥巴马,她在用行动来证明,我不仅是美女,还是一个人才和精英。因此,我们的定律没有变,仍然是精英治国。
关键的问题是,这些的治国精英是如何炼出来的呢?
我们一般认为,西方的精英都是选举出来的,因为西方是民主制度嘛,可是我们可能没有注意到的是,当美国的总统选举出来后,总统的那个内阁的精英团队是如何出来的呢?那就不是选举了,而是征召。很有意思吧,民主制度也是有征召的。现在的美国财长是征召出来的,原来此人是在华尔街的高盛那里,现在脱离了高盛,被征召当美国的财长。当年越战的时候,那个赫赫有名的麦克拉马拉,也是被总统征召,当时他的年薪远高于后来任职的美国国防部长,他当了政府官员是要付出金钱方面的牺牲的。当然,这些内阁团队的成员,最后还要获得美国国会的认可。
我们似乎可以说,美国的治国精英是以选举加征召的方式被拣选出来的。选举的一个好处是在民心稳定,有民意的基础,而征召的好处是,一般都是真正的人才。因为在一个人获得征召以前,他一定是在某一方面已经有了非凡的业绩,而且还是公认的,无论在公司还是在金融领域,或政治领域,他们都是那个领域内的大腕级人物,也就是说,他们的业绩事实已经向人们证明,此人是人才了。
中国的治国精英,在隋代以前都是采用征召的方式,比如说孔子在鲁国。孔子的出身虽然也是贵族,但到孔子本人这一代其门第已经衰落了,那么当孔子办教育办的非常有名了的时候,也就是孔子在本地已经成为了名人的时候,鲁国的当政者就开始征召孔子当官了,后来孔子甚至升到了鲁国大司寇的地位。而征召的方法被广泛运用是在汉代,汉代的治国精英基本都是靠征召的方式被拣选出来的,当然第一代的精英除外,第一代是打仗打出来的,其实打仗本身也是一种很残酷但也非常实用的拣选方式。征召的方式有很大的好处,当然也有缺点。被征召的官员,一般是在社会上已经很有名望的人物,也许是某一方的杰出人才,如名士,如治军人才,如经济人才,如司法人才,他们在地方上已经成名,因此不必再考察了,因为实践和事实已经证明他们是人才了。汉武帝时代征召了很多社会上的人才,进入中央,文士方面,如董仲舒;经济方面,如桑弘羊;司法方面,如酷吏张汤;军事方面,如李广,卫青是后来才上来的,等等。这些征召上来的人都是一方的能人和贤士,其才干都是一流,因此你能说他们的能力比那些选举上来的人差吗?当然不能。因为征召虽然不是选举,但也是推荐与推举。
征召的缺点是,有可能有门第的问题。因为出身高的人,受教育的机会大,也有强有力的推荐,因此上去的可能性要大于一般的平民。但征召有一个非常大的优点就是,他们已经被证明是人才了,实践已经证明了,因此不再需要培养了,直接用就行了,因此失误率很低。
后来,隋代以后,中国精英的拣选采用了科举的办法。科举的办法有优点,可也有很大的缺点。因为所谓的科举就是考试,而用考试来比拼是否是人才,有公平的一面,因为考试面前人人平等,因此下层的人士也有可能被挑选上来,可以打破门第,但是,科举有一个天然的毛病就是,用考试便可以衡量一个人是不是人才吗?当然不能,因为这些人是要治理国家的,需要实际的能力,而不是文章文字方面的能力。可是,这些科举上来的人,可能才20来岁,文章是做得花团锦簇,可是根本没有任何治国的经验,也没有实际的事实来证明他们是治国的人才,因为治国和做文章是两回事,因此科举上来的人,很可能是庸才。
中国历史在后来也证明了这一点。在明朝开国的时候,朱元璋本是一个没有什么文化的皇帝,因此对于科举取士很向往,因此一开始也办科举,可是,当朱元璋面对那些靠科举考试上来的人的时候,朱元璋就很失望了,他发现这帮人中,有些人还不到20岁,完全是个孩子,也没有任何的实际经验,你如何会放心将一个县一个州交给一个孩子来管理呢?这当然是笑话。而且,当朱元璋派这些人先去基层实习后,发现,还是有很多人根本就不行,根本不是什么治国人才,因此朱非常的失望,有一度干脆就废了科举。后来很多的文士说,还是要保留科举取士的办法,朱也没有办法顶下去。
唐朝虽然是科举制,但唐朝选官还有后续的手段,中了进士也不是就必然可以当官的,如韩愈,曾经三次没有被选官选中,后来只好先给一个刺史做幕僚。唐朝的选官办法也是为了弥补科举的不足之处。但选官后来就成为了腐败的入口。
所以我们说,无论是征召还是科举,都是各有优点和缺点的。就科举和征召这两种方法而言,我甚至倾向征召,因为征召的时候,那些人已经成名,也有实际的能力,比单纯的科举考试要好的多。
那么中国现在的共产党,其人才的选定办法是上级“指定”,而指定是什么意思呢?“指定”既不是征召,也不是科举,更不是选举,那么是什么呢?指定当然是有专制的意思在里面,因为是上级指定,而不是下面推选。其实,共产党的官,还是有一个推荐制度在的,一般是一个领导推荐,上面再下去考察,还要走走群众路线,再问一下群众的意见,然后才是上级的指定。而上级也要考察下级的政绩的,也要看看群众的意见,如果群众的意见太大,政绩太差,也是不能服众和被认可的。因此,共产党的官当然有单方面指定的弊端,但也有一定的政绩和能力与群众基础在里面。当然,如果上面不要群众基础,不要政绩,只指定溜须拍马之辈,并且开始卖官鬻爵,腐败若到如此,那政权也就完了。现在共产党的GDP官员,就是升官要看GDP的政绩。虽然有些可笑,但也是政绩之一种。共产党在中国至今还没有倒,与共产党内部还有一定的人才有关。
其实,民主国家的所谓选举,也不是完全的选举,因为,什么人可以被认为是被选举人呢?从宪法上来说,当然有一个最低的规定,其实在现实中,也是要看个人的政绩和能力的。你肯定也已经是一方的人才了,公认的人才了,或是大公司的什么领导人,或是金融领域的人才,或知名人士,演电影出名也行,或已经是市长州长或参议员了,然后你才可能去竞选市长,州长和总统。因此,这个选举也可以理解成只是后期的民众的再认定,与征召的区别也不是那么的大。有的时候,也有一种现象发生,就是推举出来的候选人,我们都不喜欢,但又没有别的挑选余地,因此选举也不过是矬子里面拔将军而已。投票率有时候也有过低的,原因就是大家对那几个候选人都不感兴趣,因此就弃权了。而选出来的人一定就是最好的吗?当然不是,有的时候也有庸才被选出来,可能还不如征召或指定出来的人的能力强呢。
所以,就治国精英是如何炼出来这个话题而论,征召,科举,选举,指定等方法与制度也是各有优劣的,是各有所长的。征召的好处是,肯定是人才;科举的好处是公平;选举的好处是民意基础好;指定的好处是上下一体。而各种方法的缺点也是一大堆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