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石原莞尔谈日本在二次大战的战略
石原莞尔这个人是有些怪异,他本是9.18事变的主谋和主要策动者,当时还仅仅是一个中级作战参谋,官衔中佐,因9。18事变成为日本的英雄,后来升任关东军作战付参谋,日本参谋本部的作战科长和作战部部长,最后还晋升为日本陆军中将,还担任过日军第16师团的师团长。但是,这个人,在战后东京大审判的时候,居然能逃脱罪责,没有被列为日本战犯,最后是病死。而这个人,在法庭上还振振有词的说,满洲事变是我一手策划的,我为什么不是战犯?而当时的法庭之所以没有将其列为战犯的重要原因是,石原的战略思想与后来的东条英机的思想相反,两个人几乎是水火不容,因为东条英机是扩大战争派,而石原是不扩大派。而石原当时却对让其作证的人说,我的思想与东条英机有不同吗?东条根本就没有思想,我与他有什么不同的说法根本就不成立。
有意思吧,这位石原根本看不起东条英机,经常蔑称东条英机为东条上等兵,说东条摆弄十挺机枪还行,超过十挺机枪就超出了东条的智力了,还说东条英机记笔记还可以,要是发挥笔记上的思想,就超出其智力了,看来两个人的思想差别真的很大。只是,东条派的思想后来在战争中占上风,石原被边缘化,仅在日本带预备役的军队,讲讲课什么的。
石原莞尔这个人,被很多人炒作的很响亮,很天才,因为石原莞尔的战略思想,从9.18开始,就非常的正确,而在后来,很多人说,日本之所以走向了失败,都是因为日本的战略思想背离了石原莞尔的战略,尤其是东条英机的战略,是与石原莞尔的战略几乎是相反的,因此,其结论是,日本人的胜利,是石原的胜利,而日本人的失败,是石原被边缘化而造成的,是背离了石原的战略造成的,因此,石原是日本的天才战略家,也就成立了。
那么,我们先看看,石原莞尔的战略思想到底是什么吧,然后进行客观的评价。
石原的战略思想应该可以分为几个部分,一个是其总体战略思想,其他是具体的战略,包括满洲的战略,对中国的战略,对美国的战略等等。
石原的总体战略,是逐渐形成的。其主要观点是,在东亚这个地方,历史上的老大,中国已经不行了,不能领导东亚的黄种人去战胜白种人,因此,日本现在的历史使命就是要肩负起在东亚的责任,做东亚的领袖,领导东亚国家,整合其资源,最后与西方的代表,白种人的代表的美国进行决战。这几乎就是日本的大东亚战略思想的核心。
而石原的这种思想的形成,与其在中国的经历有关。在1920年,石原从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后,到了中国的武汉,并与他的上级,板垣征四郎,那个时候板垣征四郎还是驻武汉日本领馆的武官秘书,一起考察中国的民情,石原甚至化装成民工,挑夫等,最后石原得出的结论是,中国的官是贪官,民是刁民,兵是兵痞,学生也是最差的,学生大谈爱国,然后就一走了之,将民众推到前面,而且官民对立,如果有外国入侵,中国的民一定不站在官的一边。因此,中国不可能领导亚洲人民与白种人对抗,也没有这种资格和能力。因此,日本人是未来亚洲的希望,是对抗西方的领袖。
后来石原上了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后又去德国留学,丰富了其观点。其实石原的这种思想,也是继承下来的。日本在甲午战争战胜中国后,就开始看不起中国了。日本在明治维新前的几千年,对中国一直是仰视,而在甲午战争后就开始了平视,甚至是蔑视了。石原在中国辛亥革命胜利的时候,甚至还欢呼过,高呼支那万岁,带领士兵朝天开枪,庆祝辛亥革命的胜利,希望中国能走出困境,领导东亚。可是后来石原来中国的武汉以后,考察了湖北四川,去过南京上海,就彻底改变了看法,认为只有日本可以领导东亚了。
只是,问题是,谁领导东亚,不是你日本人自封的,也不是你靠征服和战争逼迫其他国家的人民接受的。靠战争,靠强迫,靠武力来逼迫别人服从你的领导,那是中国人所不能认可的。何况,中国在近代有一个转型的过程,因为中国国土的巨大,人口的众多,民族的复杂,转型起来会慢一些,不像日本国小,民族单一,转变起来迅速,因此认为中国就没有了领袖东亚的资格,认为你日本有当领袖的资格,这也有点太狂妄了吧,也有点太不懂东亚的历史和世界的历史了吧。石原的这种思想,也是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的思想,现在还被一些日本人认可,也是日本人在战后,不能深刻反省自己的根源所在。他们认为,日本是在解放其他国家,在领导其他东亚国家对抗西方国家。
因此,我们看到,石原的思想仅仅是在具体的战略方面与东条英机有矛盾和不同,但在总的战略方面,则没有什么不同。他们之间的区别,仅仅是缓和急的区别,是蚕食和鲸吞的不同而已。
我们再来看看石原的具体战略思想。满洲战略,也是石原的满蒙战略,石原前后也写过几篇关于其满蒙战略的文章,其中几个观点是,从军事占领满蒙,到提出满蒙是日本的生命线,再到提出建立独立的满洲国,石原的对于满蒙和满洲国的思想也是一步步变迁和退缩的。开始是要军事征服,然后是生命线,再之后是建立独立的满洲国,石原甚至劝说日本人放弃日本国籍,加入独立满洲国的五族联合中。很多人为石原辩护,说石原是有理想的,他是要建立真正独立的满洲国,而不是征服和建立傀儡满洲国,但事实上,这个理想的独立的满洲国从来就不存在过。石原发动9.18事变,其理由就是这个。因为满蒙对于防备苏联,获取煤炭和铁矿资源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加强日本的战略纵深。
占领满蒙,击败苏联,再与苏联合作,巩固好华北,然后出兵南洋,打掉英国的势力,抢夺石油和橡胶,整合东亚,最后与美国决战,这基本就是石原的一个具体的战略,也是日本二战的基本战略。石原写过一本书《最终决战论》,专门谈过这个问题。
对中国的战略方面,石原与后来的东条英机有不同,东条的意思是要扩大与中国的战争,然后南进。石原的意思是不要扩大对中国的战争,因为日本会陷进去,从而实力大损。而主要是要巩固华北,保证满洲就可以了。因为石原有一个判断,就是日本与中国的战争将是持久战,而不可能速决,原因是石原认为,中国是一个前现代国家,其资源是分散的,是分散在各个地方的家族中的,因此,日本不可能靠速决战打垮中国,中国可以利用其分散的资源,和自给自足的优势,最后靠持久战和消耗战战胜日本。石原的这个判断是非常正确的,这是他与东条他们的不同。也是他不扩大对中国战争思想的来源。
对美国的战略,石原的想法是,在满洲得手以后,就要准备与苏联开战,因此必须要与美国搞好关系,寻求美国的支援,而在打败苏联以后,再同苏联友好,之后巩固华北后,可以南进到东南亚英国的殖民地,抢占石油橡胶等战略资源,然后才可以整合东亚的资源,与美国最后决战。
而日本后来的基本战略走向,就几乎是按石原的构想进行了。而实践的结果证明,这个战略根本就没有成功,反而使得日本丢掉了其60年英勇奋战的所有成果,丢掉了台湾,朝鲜,满洲,蒙古,华北,最后成为战败国。还受了两颗原子弹,丢掉了北方四岛。
我们可以看到,石原莞尔作为日本最优秀的战略家,其水平也就是如此而已。他与东条英机的不同,仅仅是局部的,是缓和急的区别,是在中国战场,扩大和不扩大的区别,而在二战的总体战略方面,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当然,缓与急,其结果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如果日本能不那么急促,而是慢慢蚕食中国,坐稳了满洲和华北,徐图发展,最后也许结果有些不同。不过,历史是不能假设的,日本军人前赴后继,就是以石原的9.18事变为楷模,为分水岭的,冒险跃进,成为了日本军人的性格,这是石原想刹车而刹不住的。日本最后的败亡,也就如此。可见,想当东亚老大,不是那么容易的,也不是能自封的。因为武力仅仅是一方面,文化又是另一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