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月我们住在九寨沟里(上)
如今的国内十一黄金周,已经将美丽的九寨沟给糟蹋了。看了近日关于九寨沟的狗血报道,人挤人的现象,不禁回想起我们那年月和时代的美好了。
历史是进步的吗?也不尽然。就中国旅游来说,一直都是退步的。退步的真正原因,就是人在短时间内的集中,然后疯狂的人流将旅游资源消耗殆尽,美景圣地的意蕴与情调全无,全被人为地破坏了。就北京来说,看看如今的长城,看看如今的故宫,还有天坛颐和园,你唯一的感受与结论就是不要去那些地方了。2012年夏天回国旅行的一个感受就是如此。中国大地上,已经没有值得回味的有意境的地方存在了吗?对我个人来说,北京唯一值得留恋的,就是那个没有什么人的中山公园。
旅游的目的,一个是修养身心,一个是怡情和陶冶性情,还有放松。不过,如果一个地方人满为患的话,那么,一切都会被破坏了,就变成了花钱找罪受了。而在这个世代,花钱找罪受是基本的旅游品质。
不过,那个时候还不是那样,那个时候的九寨沟也不是那样。大概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初,你很难想象,那个时候,我们居然可以住在九寨沟里面,有人还可以到海子里面游泳。现在当然是不行了,全部住在沟外。从保护旅游地来说,是对的。但反过来说,为什么要保护和隔离呢?因为人太多了呗。
我们去九寨沟,走的不是现在大多数人走的路线,也就是从成都到九寨的路线,而是从绵阳到九寨的路。原因也简单,因为是到绵阳开会。那个时候,开会的另外一个意思就是旅游的意思。看来公费旅游,一直就这样延伸下来了,是古已有之的。
绵阳在四川是一个大地方了,而且也是工业比较发达的地方,原因当然是毛时代的大三线建设。好像后来很有名的长虹电视机,就在绵阳,好像也是军转民的一个代表。开的什么会已经记不清了,但到九寨沟的游玩还是清晰可见的。由此可见,开会带旅游还是对的,如果不带旅游,你会将一切的会议忘记的。
因为开会有很多人,几十个的样子,后来是来了一部大巴士,将我们这些外地来的,主要是北京来的人全部装上车,然后就上路了。车好像是先经过了另外一个城市江油,然后走的是一条很破的路,不太好走,现在查了一下,那条路是省道205. 路基本上是沿着一条河水前进的,后来知道这条河就是涪江。一路向上,再向上,很明显,路是越走越高,是向涪江的上游前行的。
路真的不好走,有的地方有塌方,有大石头什么的,路也坑坑洼洼,可能现在会好些了吧。不过,因为一直有奔腾的涪江伴随,江水清澈,水声悠扬,蜿蜒曲折,景色优美,曲径通幽犹如美女陪伴,于是,大家的感觉好了许多,也不太寂寞。
路上经过了很多藏族的村寨。高山之上,大江之边,这些村寨如同星星一般,盘旋围绕。这些地方,是否就是达赖喇嘛主张的大藏族区呢?很可能。不过,村寨也不全是藏族,还有羌族人的。
记得后来到了一个叫平武的地方,好像是一个县城,在那里吃的午饭。然后继续前行。因为路不好走,车开的很慢。群山耸立,峡谷也越来越窄。汽车沿着江水盘旋而上,最后,江水变成溪水,之后,路与溪水分离了,路已经走到头了,大山已经合并了。无路可走。但就是这样吧,所谓,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汽车开始向封堵在眼前的大山上爬去,就这样盘旋上去了。最后就翻越了,眼前的地势再次开阔起来。估计海拔也越来越高吧。大概在下午三点四点钟的时候,才到达九寨沟。然后我们的车就直接开进了九寨沟,我们居然可以住在沟里面吗?
现在记忆很深的是先看到了一大片的芦苇荡,有湖水,而在湖水的岸上,有很多匹马在斜阳下,静静地吃草。半山上,有藏族村寨的袅袅炊烟,色彩和情景都是那样的安逸平和,所谓笼罩,什么是笼罩,那一刻就会明白。哇,那景色,如同静谧的人间仙境。当我们看到如此美景的时候,大家都长叹了一声,值了。原因是坐了一天的车,很多人叫苦不迭。那个地方,后来知道,好像是叫芦苇海的。九寨沟里面的湖,都叫海子,如同北京的叫法,如中南海,北海,前后海等等。
下了车,分配住房。都是一溜的平房,就在溪水边。我们真的是住在沟的里面,而第二天,我们是住在沟的外面。外面的住房要好很多,是楼房,条件也比沟里面的好。平房里面就是一张床,一个脸盆,厕所在外面。只是,这是在沟里,美景就在身边,俯首可得。俯仰都是绚烂明澈和安静啊。
晚上吃饭,是到了一个类似蒙古包的地方,里面有酥油茶,青稞酒,还有许多藏族人的吃食。当时觉得青稞酒很好喝,酥油茶也很不错。外面也有歌舞。估计这些节目,现在也会保留下来的吧。
第二天一早,就开始登山了。也不能叫登山,可以说是漫游,就是沿着溪水和众多的海子漫游。九寨里面的水是真好,天下一绝。所谓黄山归来不看山,九寨归来不看水,这话是有道理的。加拿大落基山脉里的众多高山湖也非常漂亮,雪山溪流也是常态。如果将其与九寨沟相比的话,感觉是落基山脉更大气,湖水也更庞大,水的颜色也很丰富,但水的绚烂还是不及九寨沟众多海子的水。现在九寨沟也是世界遗产了。
|